“現在不僅中國在關注制造業,全球很多國家都在關注制造業,比如美國、德國和日本都對制造業進行了重新的定義和戰略規劃。制造業的變革是未來世界的機會、也是核心競爭力所在。”不久前,西門子PLM Software Digital Enterprise Realization執行副總裁兼首席制造官Helmuth·Ludwig在北京對記者表示,最終能把握這次制造業變革機會的贏家,是能夠使數字化、使信息完整地貫穿于產品構思、實現和利用的整個價值鏈之中的企業。而支撐這三塊真正無縫的連接起來的,應該是智慧或智能創新平臺。
談到今年我國正式印發《中國制造2025》計劃、全面推進制造強國的戰略,Ludwig先生說,當前全球很多國家都重新把發展重點放回到制造業上。首先是德國,一直以來德國都是非常注重制造業的,尤其近兩年還提出了工業4.0的概念。其次是英國,盡管英國正在走向服務型經濟的路上,但是它也意識到制造業對人們來說是社會的核心。另外,美國現在也在推制造業復興的計劃。
而至于推動制造業變革的技術,目前不同的國家和不同的人給它起的名字是不一樣的:有的國家把它叫做工業4.0,有的國家稱之為互聯網+;有的人把它叫做物聯網,也有一些人用人與機器人之間的互動完善這個定義。不管你給它什么名字,這些技術將給制造業帶來根本性的變革,比如會把產品上市的時間縮短50%,會把成本減低30%等等。
那么,企業該如何抓住這當中的機會呢?Ludwig先生的建議是盡快建立一個數字化的企業模型。“每一個公司要想獲得成功,都要找到它自己數字化企業的模型,適應它的模型,才能使企業在市場上發揮最大的優勢和動力。首先,給自己定義一個起點,這個起點能使你在一些領域短期內收獲積極的利益和好處。第二,找到一個整體的指導性的數字化企業的模型,作為長期的愿景和目標。第三,也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找到適合你的非常強大的數字化的骨干平臺,即智能創新平臺,把企業數據和生產流程連接起來。”
“這種智能創新平臺的基本構成,最初要有PLM這個軟件包,包括產品的規劃、設計、測試、仿真等。第二步再走到MES,包括規劃,把信息放到制造的流程當中。這個MES再和自動化流程無縫的連接起來。第三部,所有上面的這些,都要有一個非常核心的PDM系統,才能完成。”
Ludwig先生最后表示,未來左右一個企業數字化發展進程的,已經不僅是某一個部門的領導了,它應該是整個公司的領導團隊,直至CEO。目前,有些企業的數字化已經放在了CEO的緊急日程之中,不光德國、美國如此、中國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