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成功,都是新的開始。
2月15日,猴年第一新股在上交所開鑼上市,南方傳媒歷經八年磨煉,翻開了新的篇章。對南方傳媒董事長、廣東省級首家文化上市公司的掌舵人王桂科而言,這也意味著新的號角已經吹響。
廣東的文化產業一直以來在全國領先,南方傳媒登陸A股,標志著文化和金融的結合,標志著廣東文化產業迎來新的晉級。
面對新的機遇與挑戰,在市場經濟大潮中始終堅持“政治家的頭腦,文化人的情懷,生意人的眼光”的王桂科,再一次站在了時代的潮頭。
展望未來,對于如何把握上市契機,帶領南方傳媒這艘文化傳媒巨艦邁向新的里程,成為文化粵軍的領跑者,創新發展的新標桿,王桂科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作出了自信的回答。
“我們將立足廣東、面向全國、輻射海外,力爭成為廣東文化強省建設的主力軍、中華文化‘走出去’的生力軍,打造中國最具活力和成長性的出版傳媒企業。今天,我們已經撬起了資本的杠桿,以金融的力量推動文化產業之大船,揚起文化的風帆,我們堅信:偉大,從這里啟程!”

用好資本運作平臺
時代周報:公司成功上市,你此刻是什么樣的心情?
王桂科:“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千言萬語,千頭萬緒,我只歸結為三句話,那就是:感慨、感動、感激。一是感慨。從國企改制到上市經歷了八個年頭,一路走來非常不易,感慨萬分。二是感動。我們的團隊,我們的集體,為了共同的目標,八年來團結奮斗,終于讓我們的理想插上了資本的翅膀,可以在資本市場上翱翔。三是感激。一個公司成功進入資本市場,要走很長的路,除了自身努力,很大一方面是各方給予的支持和幫助。感激中央領導的親切關懷,感謝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國證監會多年來的支持和扶持,感激廣東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感謝省委宣傳部、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省政府金融辦、廣東證監局的大力支持,感謝上海證券交易所,感激我們股改上市的中介機構和合作伙伴,還要感謝多年來對我們給予關心、支持和幫助的各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人士。
時代周報:近年來,傳統傳媒業面臨史上最大的寒流,甚至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南方傳媒上市后,靠什么保證未來發展?
王桂科:南方傳媒有先發優勢、區位優勢、整體優勢、規模優勢、體制優勢、品牌優勢、外向優勢、人才優勢、創新優勢九大競爭優勢,特別是公司的管理團隊有合理的知識結構、年齡結構、專業結構和能力結構,團結協調,勇于創新,善于開拓,形成良好的團隊精神和團隊合力。
公司成立以來主要財務數據年均保持兩位數的增長,可以預期以公司良好發展項目和一系列具有強增長性的業務板塊,未來將會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
我們非常珍惜公司進入資本市場發展的機會,上市后,我們將以登陸資本市場為契機,以媒體融合發展為突破口,創新發展方式,加快產業轉型。我們將著力打通教育產業鏈條,構建多元一體化產業鏈條,打造數字出版產業鏈條,開創全媒體、多業態商業模式;打造資本運作平臺,實施外延擴張與內涵增長雙輪驅動,提升核心競爭能力與盈利能力,努力將公司打造成一流的跨媒體內容提供商和運營商,中國文化產業的南方出版基地和重要戰略投資者;我們將自覺地接受公眾監督,規范公司管理,力爭給廣大投資者帶來滿意回報,不辜負廣大投資者以及各級領導、各界朋友的信任和期待。我們將立足廣東、面向全國、輻射海外,力爭成為廣東文化強省建設的主力軍、中華文化“走出去”的生力軍,打造中國最具活力和成長性的出版傳媒企業。
時代周報:關于上市后的規劃,公司提出外延式擴張,要做文化產業基金。請問目前是否有相關規劃?有路線圖和時間表嗎?
王桂科:這個問題大家都比較關注,我主要從總體設想方面作介紹。
第一,我想講上市有什么意義。我覺得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打通了規模發展的融資渠道,通過資本平臺實現規模式的發展和擴張;二是通過上市能夠建立和構建規范的企業制度,尤其是現代企業制度,比如嚴格的披露制度、監管制度,嚴格的規范要求和業績要求。
我們的戰略思想主要有五個方面。一,要把握好上市的契機,用好資本運作平臺,比如這次我們融資近10億元,用于5個項目,分別是教育出版、數字教育、數字印刷、新華書店的門店改造和信息化工程。這5個項目都是經過長期研究、調研、論證和實際操作得出的,并報請國家有關部門批準。這些項目一旦建立運作起來,也是我們整個產業的二次轉型升級和騰飛。
第二是夯實基礎。我們的基礎是出版主業,包括圖書、報刊、數字出版等。主業首先要貫徹中央指示精神,按照中辦(2015)50號文的要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推動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我們出版傳媒人的職業使命是做文化守望者、知識擺渡人。也就是說,我們要用更多更好的產品,奉獻給社會,為社會為讀者提供服務,這是我們的一個基本使命。另一方面,我們經營大量的國有資產,要向股東負責,我們一定要把這些資產經營好,讓上市資產保值增值,這是我們的第二個使命。
第三是要整合好一張網絡,也就是發行的網絡,新華書店的網絡。我們下一步不單是在省內整合,可能還要到外地,甚至把國外書店也整合起來。這是資本運作的力量在起作用。
第四是抓住核心,轉型升級。我們目前提出了五朵云建設,即云媒體、云出版、云閱讀、云教育和云終端。我們決定以“五朵云”項目為抓手,完成框架建設與整體布局,完成云平臺整合,形成一體化的運作平臺管理體制、組織結構、傳播體系和商業模式。另外,我們正在布局和建設的廣東國家數字出版基地、南方文化產業中心、花城文化廣場,將成為南方傳媒產業升級的重點園區和重點項目。
第五是構建一個平臺,逐步走出去。我們現在要提高“走出去”的層次。作為一個文化傳媒企業,我們很大一個任務是讓中華文化走出去,不單是通過版權貿易“走出去”,將來如有可能,國外好的資產、好的出版機構、好的書店,我們可以通過資本平臺進行資源整合。
關于文化產業基金等資本運作,我們主要有三個方面考慮,第一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第二是自身需要,第三是市場需要。

發揮示范作用
時代周報:南方傳媒作為廣東省級文化企業的第一股,對于類似的文化企業,進入資本市場來實現轉型發展,會有哪些激勵和示范作用?
王桂科:我們的作用可能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探索,作為文化傳媒企業,如何通過上市的形式把自身的產業做大、做強、做優,這次我們做了很好的探索。二是積累經驗,從股份制改造到上市進程,再到上市后的運作,這些都是經驗積累的過程。我們有很多很深的體會,也可以總結出少走彎路的經驗,這些都會給其他尚未上市的文化企業提供參考。
時代周報:當下國內文化產業發展進入一個黃金時期,接下來可能會有更多出版類文化企業通過與資本結合實現轉型發展,對此你怎么看?
王桂科:我覺得從世界范圍來看,文化類企業,尤其是出版傳媒類企業,有幾條發展路子是具有共性的,也是必須走的。
第一是如何在傳統出版上實現與市場相吻合,與讀者相吻合。也就是說生產出更多更好的適銷對路的文化產品,這是全世界出版傳媒業都面臨的共同問題。
第二是產業要轉型升級。面對載體的變化、商業模式的變化和電子商務的沖擊,我們必須要應對網絡挑戰。
第三是潮流,文化傳媒業的兼并聯合重組都有基本的趨勢。我們要做的是必須把握這種趨勢,趨利避害,抓住機遇,把我們的主業、產業轉型升級、資本運作這幾項工作做得更好,更有針對性,更有效。
文化產品多元化運作
時代周報:南方傳媒如何實施“走出去”戰略?
王桂科:一直以來,中國出版業走出去的主要方式是版權交易,未來希望運用資本的方式讓傳統業務升級。南方傳媒在海外的資產整合計劃,是按照“一帶一路”的政策大方向來推進。而廣東作為改革開放前沿,具備地緣、人緣、商緣等綜合優勢,未來會通過港澳臺延伸到東南亞,再從東南亞延伸到歐洲,在文化產品上實現多元化運作。
時代周報:南方傳媒的出版和發行占據業務較大比重,未來在產業結構上是否會作出調整?相比其他同類企業的優勢和特點在哪里?
王桂科:南方傳媒從產業結構來說,主要包括圖書、報刊、發行、印務、數字出版、投資。出版、發行占比大,對出版傳媒公司而言,是契合公司職能和公司屬性的;從現在發展來看,南方傳媒主體業務構成仍舊是出版和發行,未來數字印刷、數字教育和跨界應用是方向。
這兩年我們探索數字出版還是比較快的,將建設數字出版基地、物流基地、印務基地。與國內其他傳媒公司相比,南方傳媒的特點是外向型企業,這與廣東的開放土壤有關,具備開放理念。
時代周報:南方傳媒大股東占據70%以上股份,該比重未來是否會作出調整?未來是否有引入戰略投資者的可能?
王桂科:目前大股東占比過高是國有企業的通常特點。公司上市后,融資平臺將會得到充分利用,也不排除會采取增資擴股,按規定在上市后做調整。
目前按照國家產業政策,有些領域允許民資進入。去年50號文也提到民營企業涉及出版發行的建議。南方傳媒作為國有控股企業,具體業務若與民營資本合作,會根據政策要求和市場變化來決定。
時代周報:對于南方傳媒的未來,你有什么樣的期許?
王桂科: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今天,我們已經撬起了資本的杠桿,以金融的力量推動文化產業之大船,揚起文化的風帆,我們堅信:偉大,從這里啟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