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總理1月28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鐵路、核電等中國裝備“走出去”,推進國際產能合作,提升合作層次。鐵路裝備作為“走出去”的一大亮點,加大國際市場開拓力度,不僅有利于轉移富余產能,促進國內產業優化升級,還有利于擦亮中國制造“金字招牌”,提升創新自信,更是深化與擴大國際經貿合作的重要機遇和抓手。
中國鐵路“走出去”去年以來加速推進,目前正與美國、泰國、巴西、俄羅斯等28個國家洽談高鐵合作項目,與泰國等國已簽署高鐵合作意向書。中國北車日前正式與美國簽署41億元地鐵出口合同,中國軌道交通裝備首次登陸美國。國內方面,中國正悄然邁向“高鐵社會”,高鐵發展十年來已連接全國28個省份,帶動沿線城市經濟快速發展。
鐵路裝備走出去的背后,是以自主創新、快速超越的技術實力為支撐。客運方面最突出的就是高鐵技術,中國已經建成針對不同氣候、不同地形的高鐵,并實現了牽引電傳動系統和網絡控制系統——“高鐵之心”和“高鐵之腦”百分之百國產化。重載運輸則是國際公認的鐵路貨運發展方向,1月13日,滿載1.2萬噸煤炭的J55081次試驗列車在瓦日鐵路鄭州鐵路局管段的長子南至平順站完成重載綜合實驗,標志著繼高原鐵路、高速鐵路之后,我國30噸軸重重載鐵路綜合技術實現重大突破。
作為新的國家名片,鐵路技術和裝備出口有助于中國擺脫“低端制造”的標簽,塑造新的國際形象。高鐵是高新科技與現代產業深度融合的高端產品,高速動車組是各種尖端技術的高度集成,涉及動車組總成、車體、轉向架、牽引變壓器、牽引變流器等9大關鍵技術及10項配套技術。而要保障高速動車組的安全平穩運行,線路建設、運營調度系統、通信和網絡系統、機械、材料,須相互配合,這其中具有相當高的技術含量。中國目前積極參與多國高鐵項目,具有與加拿大龐巴迪、日本新干線、德國西門子、法國阿爾斯通等國際巨頭一較高下的實力,已經說明國際市場對我裝備技術水平的認可。
與普通制造業產品出口不同,鐵路裝備及建設是長期項目,涉及面廣,技術含量高,投入大,周期長,回報慢,對資本要求高,融資難度大。要推動中國鐵路裝備拓展海外市場,必須強化統籌配套措施,完善政策支持,發揮政策性金融工具作用,為其“走出去”提供融資便利;同時還要規范企業經營秩序,防止惡性競爭。中國鐵路裝備生產企業應深入目標市場,實現本土化生產,提高跨國經營能力,這不僅有利于實現技術、設備的無縫對接,也有利于滿足一些國家對設備采購“本土化”的政策要求。
作為新的國家名片,鐵路技術和裝備出口有助于中國擺脫“低端制造”的標簽,塑造新的國際形象。
責任編輯:何軍
相關評論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注明"來源:廣西工業創新促進會"的所有作品,版權或其他知識產權屬于廣西工業創新促進會,未經廣西工業創新促進會書面許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進行刊登或使用;獲得授權者轉載必須注明“來源:廣西工業創新促進會”。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站所轉載的新聞、文章、資料等內容的版權歸原文作者和原發表媒體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普及新產品新技術,傳播新思想新知識,推動技術及科技創新,促進廣西企業的發展,并非出于商業目的。本網轉載相關內容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本網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30日內與本網聯系(gxgycx@126.com),核實后本網對相關爭議作品刪除處理,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