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不論是海水養殖監測、深海搜救,還是海洋生態調查、海洋工程探測,都只能依靠國外生產的水下機器人,不僅價格貴,而且售后很難保障。而現在,不僅可以開始依賴國內自主研發的水下機器人,而且應用領域和功能也更加的廣泛。”1月28日上午,鳳凰網青島走進一家專門研制水下機器人的海洋技術公司。據悉,這也是首家入駐青島藍色硅谷創業中心的孵化項目。
走進實驗室,技術部的工作人員正在操作一臺“飛魚號”水下機器人,并且介紹了相關情況:這樣一臺外表看似并不復雜的“小黃人”,身上卻擁有3項發明專利,6項實用新型專利,其技術在國內外都是領先的。
“飛魚”號水下機器人前后各配備了一個1080P高清攝像頭,并搭載聲吶、USBL及2功能機械手,可擴展多種微型在線檢測水質傳感器如PH計、鹽度計等。由于“飛魚”號水下機器人頭部裝有一臺高清攝像機和2枚高亮度LED射燈,能將水下的實時畫面傳到水面控制臺,操作人員可以看著屏幕上顯示的畫面,操作水下機器人進退、升降和轉向。
技術總監范平博士介紹道:“國外的很多水下機器人并沒有存儲圖像的功能,都是隨拍隨看,但是很多客戶,尤其是水產養殖業的客戶都非常希望能夠將圖像存儲下來,以便進行比較。”
“而此前在市南區辦公的羅博飛海洋技術公司之所以選擇落戶藍色硅谷,最重要的就是看中了這里的人才集聚優勢、專家學者以及一批涉藍機構和企業都聚集于此。所謂抱團發展,雖然領域有所不同,但是擁有優秀頂尖的人才,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該公司總經理馬秀芬說道。
據了解,藍色硅谷核心區緊緊圍繞打造“中國藍色硅谷,海洋科技新城”和建設國際一流的海洋科技研發中心、成果孵化中心、人才集聚中心、新興產業培育中心、知識產權交易中心“五大中心”的目標定位。目前,區域涉藍高端要素集聚能力顯著增強。核心區已成功爭取國家科技部支持開展國家海洋科技自主創新先行先試,成為全國第五個科技興海產業示范基地。
而作為核心區成果孵化中心之一的藍色硅谷創業中心目前已正式投入使用。孵化場地面積3.8萬平方米,以扶持科研企業為核心,突出科技孵化和創新驅動、科技創業綜合服務兩大主體功能,重點吸引培育海洋類科技型中小企業、知名研究機構、高端中介服務機構等創新創業資源。
目前藍色硅谷創業中心的在孵項目已達30個,除羅博飛之外,還包括泰山學者領銜的澳華智能機器人項目、獲得多國發明專利的威展波浪能發電項目、中科院農藥受控助劑項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