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大學的研究團隊研制出了一種新型聚合物,其模仿人體中自然形成的凝血因子XIII,促使纖維蛋白絲粘附到凝塊上以形成更強的血液凝塊,從而提升凝血效果,促進傷口更快愈合。該聚合物的應用也將越來越廣泛。(譯者備注:血液凝塊是指血液中紅細胞在化學試劑、有毒物質、生物物質、溫度等作用下聚合成為塊狀物的現象。凝塊后血液由溶膠狀態變為凝膠狀態的血凝塊。)
(《醫學快訊》)——華盛頓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宣布開發了一種新的聚合物,當把該聚合物注入老鼠體內時,可以提升凝血效果從而減緩出血。他們在《科學-轉化醫學》發表的論文中報道了這種聚合物的開發,以及他們在小鼠上的測試結果。來自倫敦瑪麗皇后學院的KarimBrohi教授在同一期該雜志中,對此研究也發表了一篇重要論文。
創傷有時會引起過量的失血,甚至導致病人死亡。并且Brohi解釋道,大量出血也會給急救人員帶來其它問題——當大量血液流失時,剩下的血液形成強的血液凝塊的能力就會降低,這意味著,即使可以止血,形成的凝塊也可能不足以抵擋輸血時血壓的增加。在這個新的努力中,研究人員說,他們的新聚合物有助于解決這兩個問題。
這個團隊所報道的聚合物,也曾用于制造隱形眼鏡。這種聚合物與一種可以尋找并結合纖維蛋白的肽發生作用(纖維蛋白——類似絲帶能夠來固定由血小板造出的血液凝塊的蛋白質)。該聚合物的設計目的是模仿一種在人體中自然產生的酶,被稱為凝血因子XIII。這種酶可以促使纖維蛋白絲粘附到凝塊上。新的聚合物被注入到受傷患者的血管中隨血液流動,直到它遇到正在形成的血液凝塊,然后附著到血液凝塊上,促使其更強大。
在測試過程中,研究人員切開40只老鼠的股動脈,給它們中的一半注射了PolySTAT。所有被處理過的老鼠都活了下來,而另一半那些沒被處理過的都死掉了。在注射過PolySTAT的老鼠體內形成的血液凝塊要比那些自然形成的更快、更強。
研究人員認為,他們的新聚合物在不久的將來會被應用到應急包或手術室。他們還報道說,新聚合物不僅生產廉價,還可以制成粉末狀來儲藏。因為得益于它能使得血液凝塊變強,所以當患者輸血時,它能防止再次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