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亞特蘭蒂斯失落之城的傳說與電影《水世界》同框,將會發(fā)生什么?
日本一家名為清水建設(Shimizu Corporation)的建筑公司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概念:海洋螺旋(Ocean Spiral)的海底城市,預想人類未來可以通過似螺旋錐結構,從海平面鉆入500米深海的超大型建筑中。

這樣的綠色思維,并不僅僅存在于電影或傳說之中。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清水建設在2015年提出了上述設計方案,用以面對未來日益增多的海平面上升等全球性問題。這家日本建筑公司設想,該海底城市可以從海水中產生清潔能源,并能為5000人提供生活配套設施和住所的海底城市。

“海洋為解決全球所面臨的各種環(huán)境難題提供了無數的可能性。”清水建設發(fā)言人今村英朗對CNN說,“海底城市不僅能夠緩解地面日益增加的電力、食物和水資源的供應壓力,還能為二氧化碳提供新的儲藏地。”

這項設計也對建造海底城市提出了完整的概念,包括城市結構、海洋溫差發(fā)電、空氣循環(huán)、食物來源、海水淡化、除濕等多項技術指標。
海底螺旋共分為球體城市、螺旋形通道以及海底資源開發(fā)工廠三個部分。球體城市又被稱作藍色花園(Blue Garden ),它的主體是75層高的塔樓,一直往下深入日本海岸的海水中,并被一道球形的海墻包圍。球體的直徑約為500米,能將這座“城市”牢牢固定在水中,防止海水波浪的沖襲。包括酒店、住宅、商業(yè)綜合建筑等均位于這個球體,約5000人可以以這個球體為家。

平日,如果天氣晴朗,球體則漂浮于海面,它可以伸出海面吸收陽光;每當遇到惡劣的天氣,球體將會潛入海底城市的螺旋形通道中心。處于海水中的螺旋形通道大約長15公里,連接著通往海床上的海底資源開發(fā)工廠。位于海床上的海底資源開發(fā)工廠則主要負責收集稀有金屬和稀土元素。

螺旋通道的中間還配置了發(fā)電站和深海探查艇的補給基地。另據《朝日新聞》報道,這項計劃還可能將電廠的碳污染和其他陸基污染源輸送到海底,再在海底利用微生物,將海洋表面捕捉到的二氧化碳轉換成甲烷,用甲烷燃料進行發(fā)電,來對該“城市生態(tài)系統”行能源補充,免去從其他地方運送能源的資金浪費與時間消耗。

此外,整個計劃中還包含了利用海面與海底溫差發(fā)電的設施,以及海水淡化系統。而當地面農業(yè)生產面對人口增長捉襟見肘時,位于球體底部半封閉水族館,將能變身成為水產養(yǎng)殖場所,用以養(yǎng)魚。
清水建設表示,整個海底城市的諸多設施,將通過大型的3D打印機來進行制造。目前,東京大學、日本獨立行政法人海洋研究開發(fā)機構(JAMSTEC)正合力專攻技術難題;日本政府和一些能源公司,則將為項目提供資金和其他方面的支持,致力于將海底城市的設想變?yōu)楝F實。
這個蘊諸多高新技術的設想,也是一個資金密集型的項目。清水建設稱,此項設計的預算大約為3兆日元(約合人民幣1700億元)。盡管投資巨大,但這個能讓人類生活在海底的絕妙計劃,仍因其偉大的創(chuàng)意,備受人們期待。
按照清水建設的規(guī)劃,該項目的建設需要5年時間,而在2030年之前,上述所有技術都將能夠成熟應用,海底城市也將在那時真正呈現在人們眼中。
而且,海洋螺旋項目還不是清水建唯一的關于未來城市的構想。在清水建設的項目清單里,還羅列了“綠色漂浮都市”、“太空酒店建造”、“植物上的城市”以及“環(huán)繞月球的太陽能環(huán)”等瘋狂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