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沙,有一個號稱“是亞洲最大的智能化制造車間”“最聰明的工廠”,那就是三一重工長沙產業園18號廠房(下稱“18號廠房”)。
18號廠房于2010年8月開始建設,2012年3月試產,2012年12月達產,廠房總面積約十萬平方米,并于2014年5完成數字化建設過程,是亞洲最大的智能化制造車間。整個廠房分為裝配區、高精機加區、結構件區、立庫區、展示廳、景觀區六大功能區域;主要生產泵車、拖泵、車載泵和平地機、壓路機、攤鋪機、正面吊等產品。
據三一有關負責人透露,三一泵送18號廠是國內工程機械行業首個全數字化工廠,廠房規劃全面應用數字化工廠仿真技術進行方案設計與驗證,大大提高了規劃的科學性及布局的合理性。其總裝區率先將數字化管理理念融入到總裝流程的各個部分,包括設計新穎的數字化廠房設施與生產線規劃、柔性化的數字化生產、有序高效的數字化物流及更為可靠的數字化質量保障等等。
三一利用18號數字化工廠的建設,引進或者自研了一大批先進的硬件設備和軟件系統,例如自主研發的先進的制造執行系統(MES)和智能倉儲物流系統,該系統與車間的柔性化混流生產模式相結合,讓廠房在與全球同行業的競爭中具備突出優勢:
一是訂單生產周期縮短:面對小批量、個性化、訂制化的訂單,18號廠房的智能制造系統充分發揮了柔性、快速的生產特點,在保證產品生產質量的同時,大大縮短了訂制化產品的開發和生產周期,加快了訂單的完成。
二是快速響應客戶定制化訴求:由于采用了智能化的柔性制造生產系統,三一能夠根據客戶提多的諸多個性化訴求(如顏色、噸位等)制定不同的生產解決方案,從而能夠迅速地根據客戶提出的種種要求生產出與客戶需求度最契合的產品。
三是成本優勢:通過采用柔性制造生產系統,減少了訂單獲取后需要對生產線進行改造的風險,在與國內外同行業廠商競爭中,產品技術方面沒有較大差別的情況下,能夠通過良好的成本風險控制,贏得優勢。
為什么要建設這樣的智能車間,它對公司轉型升級具有怎樣的創新引領作用?在實體經濟低迷尤其是制造業普遍陷入困難的周期中,裝備水平和技術能力的提升,具有怎樣的意義?
三一認為,工程機械是我國發展國民經濟建設的重要裝備,在裝備工業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實現車間的數字化和智能化,對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發展具有戰略性意義。但是傳統的工程機械制造車間普遍比較老舊落后,很難通過直接的工廠改造實現數字化和智能化。
基于此,三一聯手國內先進設備制造商、系統應用集成商和生產使用單位,借助廣泛的產學研合作,打造出一個先進的智能化加工車間。智能車間有利于將傳統制造業從人工作業、機械作業、單點的自動化向集成的自動化、數控化、智能化設備作業轉變,對于制造企業提升制造水平、加快轉型升級具有非常重要的引領作用。
三一表示,在實體經濟低迷尤其是制造業普遍陷入困難的周期中,大力開展對于數字化車間技術系統的研究開發與應用,有利于推動實現各種制造過程的自動化和智能化,并可望有效帶動整體智能裝備水平和技術能力的提升。
三一利用18號廠房的建設,培養了一大批先進設備的提供商和集成商,不僅實現了三一集團智能化轉型升級,更帶動了整個配套產業的跨越式發展,從而為大型裝備制造企業樹立了標桿,為整個行業的轉型起到應用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