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set id="6wgag"></fieldset>

  • <strike id="6wgag"></strike><samp id="6wgag"><tbody id="6wgag"></tbody></samp>
    
  • <strike id="6wgag"></strike>
  • 首頁 » 創新資訊 » 創新案例

    藥廠轉型智能制造 機器人倒逼員工離崗

    來源:河北日報   作者:龐超  發布時間:2015-07-21
    58498747

       在工廠,當機器人成了新工友;在農村,當一塊地既能發電也能種菜種糧……當前,科技的進步,互聯網的應用,正在形成全新的生產方式,生產經營變得更快捷、更智能、更高效。
     
      今起,請跟著我們這組報道,走進不一樣的生產一線,感受創新的時代脈動。
     
      河北一些工廠車間里,正在上演機器換人的“好戲”。
     
      機器人,作為智能制造的名片,對于河北制造有著特殊的意義。每一臺機器人走上產線,每一次變革都有著極不平凡的故事。
     
      7月10日,記者走進石家莊四藥,在工人與機器人之間,感受河北智造的脈動。
     
    兩噸重的大家伙上崗
     
      ——包裝倉儲車間工人減少3/4,最繁忙車間變得冷清
     
      閆莉,是1986年進入石家莊四藥的老員工,在石家莊四藥的包裝車間里干了幾十年,沒想到這會兒突然跟機器人成了同事。
     
      說到機器換人,最令她感到不同的是過去熱火朝天的包裝車間里,已經難見工人的蹤影,這些都被四臺兩噸重的機器人給代替了。
     
      現在,只能在車間里看到:橘色的身軀,長長的鐵臂,加上基座足有兩噸重。一天24小時不知疲倦,隨時開啟箱門,靜待從流水線傳來的一箱箱藥品。
     
      裝滿12箱藥后,機器人揮舞手臂接貨、關倉、下降,三個巨大關節馬上劃出一道優美的半圓形弧線,將12個輸液箱穩穩地堆在托盤上。
     
      “兩噸重的家伙,要劃出這道美麗的弧線真不容易。”石家莊四藥設備總監劉苗說,其實它是在模仿人手臂的動作。
     
      這臺4號機器人在每一個關節連接處,都裝有一臺伺服電機,用伺服電機帶動關節實現不同的轉數,各關節同時運動,就能讓機器人劃出一段運動軌跡。
     
      “但是如果各個關節的調節不協調,這條軌跡很可能是凌亂的。”劉苗說,這多虧每臺機器人都有一個運動控制卡,相當于機器人大腦,這個軟件程序讓機器人抓舉、搬運變得非常簡單。
     
      就像作畫一樣,在運動過程中確定幾個點,比如流水線接藥品處、托盤、中間連接處等,只需要把這幾個點固定下來,運動控制卡就能自動設定、計算每臺伺服電機轉數,幫助巨大的機械臂設定一個優美弧線,讓機器人既優美又實用。
     
      機器人制造業,軸數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工業機器人的制造水平,其實是運動控制卡這種軟件程序發揮作用。“因為軸數越多,對程序設定的要求也越復雜,它越能劃出類似人手臂的優雅弧線。”劉苗說。
     
      有了機器人,人確實用得少了。石家莊四藥平時最熱鬧的包裝和倉儲車間,使用的工人減少了3/4。
     
    機器人倒逼碼垛員工離崗
     
      ——它能代替重復性勞動,更要求人學習新的技能
     
      石家莊四藥巨大的物流倉庫中,一天要接收來自生產線上的138萬瓶大輸液產品,算成包裝箱也得有40000箱,按每天每人搬運1000箱計算,得需要拉車、搬運、碼垛的員工40人。
     
      今年43歲的劉萬強,就是這些工人中的一員。在四藥工作了十多年,他日復一日地干著用叉車碼垛入庫的活。
     
      兩年前,第一臺機器人開始碼垛,搶的就是劉萬強的飯碗。劉萬強說,當時他在這個笨重的家伙面前待了很久,心有不甘。但是日子長了他卻看到,“這家伙碼起垛來從不覺累,而每臺機器人都會自動識別藥品箱的包裝碼,確保與托盤一一對應,差錯率基本為零。”
     
      人工是沒法跟它比的,劉萬強服了。兩個月后,劉萬強離崗了。可就在這個時候,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由于產線前端的機器人等自動化設備的大量應用,后期出庫時的效率卻有點跟不上了。”閆莉說,公司決定大量購買機械化叉車。
     
      不久后30多臺新叉車配備到位。離崗后的劉萬強,被公司安排培訓去開叉車,經過一個多星期的駕駛培訓學習,他拿到了叉車駕駛證。“現在是特殊工種,不僅勞動強度減輕了,還能拿到比原來多30%的工資和補貼。”劉萬強說。
     
      對于低技能、拼體力的崗位,機器人代替人工是遲早的事,但是對于一個不斷掌握新技能的工人,則永遠難以代替。劉苗認為,機器人不會搶走人的工作,但是需要工人更新自己的技術能力,來確保不被淘汰。
     
    三代機器人,改進六年多
      ——機器人不是簡單的設備替換,而是對生產線的持續改進
     
      讓石家莊四藥員工齊茹茹最難忘的,是在軟包車間里每天8個小時數輸液袋的日子。因為軟包輸液袋裝箱的需要,流水線上要求一個箱子里整齊碼放50袋輸液藥品,每人1分鐘就得連續不停地數六七十袋。
     
      “五個一組,一會兒就忘。”齊茹茹說,人很難適應這種重復性的高強度勞動。正是因為如此,這里是公認的石家莊四藥最“郁悶”的崗位。2009年時,第一代裝箱機器人來了,想代替人工數數。
     
      可誰能想到,這臺機器人本該非常堅硬的碳素纖維機械手,用了不到三個月就斷了。
     
      “主要是第一代機器人的運動軌跡抖動,晃動幅度較大。”劉苗說,用形容人的一句話就是這個機器人做得比較“擰巴”,運動軌跡設計得不是很科學,常自己跟自己較勁,所以壞得很快。當時這臺機器人的手臂上,打了一層又一層的金屬支架。
     
      第一代機器人試用后,很快就被退貨了。齊茹茹和同事們又開始了數輸液袋的生活。
     
      2011年,第二代裝箱機器人上崗了,這個機器人穩定性不錯,但是“身手有點笨”,速度趕不上。“它裝箱每到最后一次時就會抓掉一個,總是趕不上流水線上的速度。”
     
      去年10月份,劉苗和設計單位一起研發改進了第三代裝箱機器人,他們終于徹底“解放”了齊茹茹和同事們。這臺機器人沒有之前機器人的手臂容易斷裂及抓放不協調等問題。“采用伺服電機對射光電技術來數數,流水線每走三個格,它就伸手抓一次。”劉苗說,基本上0.5秒就能完成一次抓放,數得準、不出錯。
     
      三代機器人為石家莊四藥的軟包車間刷新了生產記錄:第一代機器人為12萬袋/天,第二代機器人增加到24萬袋/天,第三代機器人達到了34萬袋/天。
     
      機器人的應用不是一帆風順的事,也不是產線設備的簡單替換,而是需要企業不斷改進細節,讓產線變得更智能。
    責任編輯:何軍
    相關評論
    新產品展示
    促進會會員征集
    設為首頁  |  關于我們  |  會員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我們
    中國·廣西工業創新促進會 ©版權所有  桂ICP備14000625號-2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动漫| 久久99热精品这里久久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V| 2022国产精品不卡a| 欧洲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精品国产福利第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呦系列在线观看免费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影视777| 日韩不卡手机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福利片午夜免费观着| 久久6这里只有精品| 自怕偷自怕亚洲精品| 日韩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国产麻豆一精品一AV一免费 | 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 久久r热这里有精品视频| 国产麻豆一精品一AV一免费| 黑人精品videos亚洲人|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在线播放 |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AV无码精品| 亚洲综合国产精品第一页| 永久免费精品影视网站|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 jizzjizz国产精品久久| 国产精品亚洲玖玖玖在线观看 | 99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亚洲AV|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99热成人精品国产免国语的| 91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91麻豆精品激情在线观看最新| 亚洲精品人成电影网| 国产精品乳摇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精品国产自在现线久久|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