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長安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長安)是由中國兵器裝備集團與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于2005年通過戰略重組成立的一家汽車企業集團,擁有強大的整車制造和零部件供應能力,是中國4大汽車集團之一,也是中國最大的自主品牌汽車企業。2013年,中國長安自主品牌汽車銷量達到122萬輛,在中國汽車企業銷量中排名第一,并連續7年獲得中國汽車第一自主品牌稱號。
在業務板塊方面,長安集團主要經營整車、零部件、動力總成、商貿服務四大業務板塊,各業務板塊成員企業如下圖所示。
在企業規模方面,長安集團在全國擁有廣東、浙江、安徽、黑龍江、重慶、河北、江西、江蘇等9大整車生產基地,33個整車(發動機)工廠和18家直屬企業,整車及發動機年產能力278萬輛(臺),資產1281億元,員工8萬人。此外,長安集團在海外建有6個生產基地,分布在美國、埃及、墨西哥、越南、伊朗、馬來西亞等6個國家。在全球30多個國家建立了營銷機構,產品銷往7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研發實力方面,長安集團國內的核心研發人員有6500余人,其中專家博士400人,12人入選國家“千人計劃”行列;長安集團擁有外籍專家70人,在北京、上海、重慶、江西、美國(底特律)、日本(橫濱)、英國(諾丁漢)、意大利(都靈)等多地設立了汽車研發中心,建立了24小時不間斷的“五國九地”全球化研發體系。
在品牌與產品方面,長安集團與福特、鈴木、馬自達、標致雪鐵龍等企業合作成立了合資企業,同時與美國天合(TRW)、英國吉凱恩(GKN)、日本三菱、日本昭和、澳洲空調國際等企業在零部件領域展開合作,成功推出了星光4500、奔奔、杰勛、志翔、悅翔、睿馳、逸動、悅翔、歐諾、歐力威、歐尚等一系列自主產品,形成了以微車、轎車為主的產品譜系。
此外,長安集團在新能源汽車和智能汽車領域均展開積極布局。
在新能源汽車研發方面,長安汽車為國家新能源汽車“十城千輛”工程的首批示范運行企業,擁有新能源汽車專利30余項,并已掌握了“鋰離子動力電池集成及管理”核心技術,目前其在重度混合動力、PLUG-IN、純電動等領域均已取得突破性進展。此外,長安汽車于2015年3月正式發布了新能源汽車“518”發展戰略,并計劃在未來10年,分3個階段,向市場推出34款全新新能源產品。
在智能汽車方面,長安汽車已制定了面向2025的智能汽車技術發展規劃(“654”戰略),計劃搭建電子電器、軟件、測試環境、標準法規、中央決策、環境感知及執行等6大平臺,掌握自動泊車、自適應巡航、智能互聯、V2X技術和HMI交互等5大核心應用技術,分4個階段實現智能化技術的產業化。目前,長安正在加速與華為、360、高德導航、科大訊飛等互聯網公司展開合作,積極構建基于“互聯網+”智能汽車生態圈。
發展歷程
歷史起源:誕生于1862年,曾是最大兵工廠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長安汽車)是中國長安的核心企業,其歷史起源可以追溯到1862年的清朝,前身為上海洋炮局,由清朝大臣李鴻章于1862年12月授命英國人馬格里和中國官員劉佐禹創辦,地點位于上海松江城外,是中國最早的兵工廠,也屬于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家工業企業,距今已經有153年的歷史。曾多次改址,歷經上海、蘇州、南京,最后搬遷至重慶。1938年工廠更名為第21兵工廠,是抗戰時期中國最大的兵工廠,為中國軍隊提供了60%以上的武器裝備。其發展歷程如圖所示。
發展壯大:上世紀80年代初進軍汽車領域,現成為國內四強
長安汽車于20世紀80年代初正式進軍汽車領域。1984年,制造出第一輛微型汽車并于同年11月下線出廠。1996年,長安汽車集團以募集方式向境外投資者發行B股。1997年在深交所上市,從事汽車開發、制造、銷售工作。長安汽車正式上市后不斷發展壯大,其發展歷程如下圖所示。
長安汽車自主創新歷經三階段
長安汽車集團自上世紀80年代正式進軍汽車領域以來,通過技術引進探索產品結構轉型,轉變原有以軍為主、以民為輔的產品開發模式,推行軍民產品融合發展,加大在整車、工業設備改造方面研發投入,推行自主創新的發展模式。經過30多年的自主創新發展,長安集團不斷發展壯大。其發展歷程可以總結為3個階段。
第一階段(1996-2000):技術引進、創新集成
自成功上市以來,長安汽車集團將發展重點聚焦于技術引進,通過學習引進國際大型汽車企業先進的技術,并進行技術的消化、吸收再創新,在技術與自主產品方面形成合力,增加企業利潤。
第二階段(2001-2005):以我為主、聯合開發
通過引入國外先進的技術,長安汽車集團提出了“以我為主、聯合開發”的發展模式。通過與福特、標致、鈴木等大型汽車企業集團合作,研制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與產品,通過建立自主產品研發核心機構(長安汽車工程研究院),以微型車為基礎開發一系列具有自主特點的產品譜系,努力打造具有國際化水平的汽車自主研發體系。
第三階段(2006年至今):以我為主、自主開發
通過對國外先進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長安汽車集團逐漸具備了產品自主研發創新能力,自2006年開始,長安汽車集團開始了立足自我的自主創新之路,憑借自身研發優勢,重新定位其企業發展戰略,提出了“以我為主,自主開發”的自主創新戰略,通過十多年發展,目前已經擁有了國際化的汽車自主開發體系,建立了24小時不間斷的“五國九地”全球化研發體系,連續多年獲得中國汽車第一自主品牌稱號。
經驗與啟示
立足自主創新,打造自主品牌
從上世紀 80 年代開始,長安汽車立足自主創新,開始了自主品牌的研發之路。通過以國家產業政策支持為依托,以企業為創新主體,長安汽車逐漸形成了具有自主研發實力的核心競爭力,成立了自己的汽車研究所,投入120億元建造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實驗室,在汽車碰撞安全、振動與噪聲、驅動系統、制動性能、底盤試驗等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推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汽車與發動機產品。此外,長安汽車建立了貫通歐亞大陸的全球數字設計協同網絡,構建了覆蓋亞歐美三大洲的“五國九地”全球研發體系。同時,長安汽車把自主品牌放到戰略高度,將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等資源向自主品牌傾斜,通過技術創新的漸進式升級形成了集技術研發、管理、品牌推廣于一體的創新發展模式,開發出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產品(逸動、CS、悅翔等系列車型)。2015年,在全國整體汽車市場低迷的背景下,長安汽車集團旗下自主品牌產品實現逆勢增長,2015年前7個月實現自主品牌汽車產品銷量140萬輛。
展開合資合作,服務自主創新
長安汽車自主創新的同時,堅持“兩條腿”走路,繼續與國際先進汽車企業集團展開合資合作,通過合資合作掌握國際先進技術,服務于自主品牌創新。長安汽車與國外大型汽車企業的合作道路始于1993年,第一次合作是與日本鈴木公司共同合資成立了長安鈴木公司,新成立的公司由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日本鈴木株式會社、鈴木(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三方共同持股,持股比例為50%:40%:10%。公司通過推行精益生產方式及“小而輕短美”的企業價值觀念,極大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2001年,長安汽車與福特公司展開合作,通過在產品研發流程、生產管理、售后服務等方面復制福特公司優秀的管理體系,依靠合資公司在技術研發與品質管理方面的優勢改善自主品牌產品的品質。2005年,與馬自達、福特展開三方合資合作。2010年,長安汽車與法國標致雪鐵龍展開合資合作,此次合作徹底打破了傳統的“中方出市場、外方出技術”的合作模式,而是以雙方各持股50%為基礎,共同成立研發中心,建立研發平臺,合作開發新品牌。通過與國外知名車企展開合資合作,長安汽車不但在整車開發、汽車制造、流程管理等方面積累了寶貴的經驗,而且通過將學來的經驗、知識進行消化吸收,服務于自主產品研發與品質的提升,打造自主品牌,通過“合資合作+自主創新”的方式,真正實現合資合作與自主品牌開發的雙贏。
以微型車為基礎,建立完善的產品譜系
長安汽車從微車起家,曾連續多年稱霸于中國微車行業,是中國微車行業的龍頭。自2005年開始,長安汽車提出了“以微為本,以轎為主”的發展戰略,將乘用車研發成功引入企業產品研發計劃,彌補了原有產品單一的市場短板。通過對汽車裝載能力、效率、油耗、安全、造型等方面的技術研發,長安汽車成功研制了“長安之星II代”汽車,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降低了10%的成本。目前,長安汽車以微型車為基礎車型,憑借其先進的自主研發技術,成功打造了涵蓋乘用車、客車、卡車、SUV等完善的產品譜系,實現了產品從中低端到高端市場的全面覆蓋。
嚴抓產品質量,提高產品品質
在自主產品開發上面,長安汽車視產品品質為企業生存發展生命線,將“以客戶為尊”作為核心宗旨,以顧客需求作為導向,嚴抓產品質量,努力打造符合市場和用戶需求的汽車產品。在提高產品競爭力方面,長安汽車將產品品質作為核心競爭力,通過品質的持續穩定提升與市場口碑的逐步積累提高自主品牌溢價能力,從而推進自主品牌品質的二次提升,并使企業獲得可持續發展的能力。通過提升產品品質與核心競爭力,長安汽車充分發揮了自己在中端、中低端市場的資源優勢與價格優勢,其近幾年推出的逸動、CS系列和CS商務等產品,在市場上受到用戶的青睞,其中CS75從2014年5月上市3個月銷量近10000臺,供不應求。
以“互聯網+”為契機,在智能汽車領域展開積極布局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長安汽車以“互聯網+”為契機,在智能汽車領域展開了積極布局。
在互聯網平臺方面,長安汽車集團投入上億元打造車聯網產品系統,包括車互聯、生活服務、娛樂咨詢、安全防護等。在智能化汽車方面,長安汽車已制定了面向2025的智能汽車技術發展規劃,通過搭建6大平臺,掌握5大核心應用技術,分4個階段實現智能化技術的產業化。在合作方面,2014年,長安汽車和源訊公司簽署合作協議,將以車聯網為核心,致力于汽車移動智能終端的開發以及軟件平臺的建立。同年11月,長安汽車集團與華為公司簽署合作關系,雙方將在車聯網、智能汽車、國際化業務拓展、流程信息化、信息化建設等領域展開跨界合作。此外,近半年來,長安汽車還與汽車之家、360、高德導航、科大訊飛等互聯網公司展開合作,構建基于“互聯網+”的智能汽車生態圈。
技術、產品、市場方面的啟示
長安集團的發展歷程與成功經驗,從技術、產品、市場三個方面為我國汽車企業提供了不少啟示。
從技術角度,要以自主創新為根本,通過與國際知名汽車企業展開合資合作,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企業的技術研發經驗與管理流程,通過“合資合作+自主創新”的模式,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自主品牌。
從產品開發角度,要以客戶需求為出發點,嚴抓產品質量,將提高產品品質作為核心競爭力,努力實現自主品牌產品市場口碑的逐步積累,提高自主品牌溢價能力。
從市場角度,要抓住“一帶一路”為我國實施汽車自主品牌“走出去”戰略的重要機遇,加大我國自主品牌汽車市場空間的開拓力度,構建全球產業鏈布局,構建具有全球效應的汽車研發、生產、銷售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