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APEC第21次中小企業部長會議在南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出席開幕式并致辭。APEC中小企業部長會議主席、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主持會議。
馬凱強調,亞太經合組織是亞太地區級別最高、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經濟合作機制。APEC中小企業部長會議為促進APEC各經濟體改善貿易投資環境、促進中小企業成長與繁榮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建議,APEC各經濟體要共同完善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機制,充分發揮中小企業在促進本國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共同支持中小企業持續創新,全面提升中小企業競爭力和發展質量;共同推動中小企業領域交流合作,使其成為促進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和經濟創新改革與增長的典范。 會議聽取了中國APEC高官、APEC秘書處、APEC中小企業工作組、APEC工商咨詢理事會、APEC中小企業工商論壇有關報告,發表了《關于促進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南京宣言》和《第21次APEC中小企業部長會議部長聯合聲明》。
部長們一致認為,中小企業不僅是亞太地區創新活動的主要力量之一,也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面對復雜、瞬息萬變且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創新發展對激發中小企業內生動力、提升企業可持續發展水平至關重要。
會議強調,APEC各經濟體應分享經驗,鼓勵增強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改善中小企業創新政策環境,以創新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會議認為,中小企業工作組戰略規劃(2013-2016)已取得積極進展并鼓勵各經濟體繼續參與和支持相關活動,包括開展技術交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引導產業集群發展、增強災后恢復能力、加強融資支持等,以創新推動可持續發展。 部長們討論并通過《關于促進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南京宣言》,呼吁各經濟體在自愿的基礎上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動中小企業創新發展。該宣言將為亞太地區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提供重要指引,是APEC在新的形勢下加強中小企業領域合作的重要文件之一。 部長們重申信息技術對推動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意義,支持電子商務平臺的發展和中小企業的互聯互通,以鼓勵并幫助中小企業開拓市場。鼓勵各經濟體積極參與大數據、信息共享和應急備災相關的能力建設項目。支持中國就建立“APEC中小企業信息化促進中心”開展可行性研究。 部長們鼓勵各經濟體采用多種方式支持亞太地區中小企業的技術交流與合作,贊賞APEC中小企業技術交流暨展覽會、APEC中小企業融資創新研討會、APEC創業啟動大會,以及APEC加速器網絡與早期投資的持續合作所取得的積極成果,鼓勵各經濟體為開展創新合作積極搭建平臺。發揮好APEC中小企業服務聯盟、APEC中小企業創新中心、APEC加速器網絡、APEC中小企業危機管理中心等服務平臺的支撐作用。期待即將在澳大利亞舉行的“促進婦女領導的中小企業在全球發展研討會”,贊賞關于“APEC促進中小企業業務持續計劃培訓師培訓研討會”做出的貢獻。 會議強調,要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功能,帶動資金投向屬于創業階段的創新型中小企業。鼓勵銀行開發支持企業技術創新的貸款模式、產品和服務,培育和發展創業板市場,促進私募股權投資、風險投資基金的發展。會議同意,加強亞太地區金融機構的合作,鼓勵中國國家開發銀行與各經濟體相關金融機構研究建立合作機制及設立專項貸款,為各經濟體中小企業創新與合作提供融資支持。 部長們贊賞在亞太經合組織貿易投資委員會建立加強區域經濟一體化和推進亞太自貿區“主席之友”工作組,啟動并推進最終實現亞太自貿區的進程。 會議同意鼓勵產業集群發展,促進知識和技術的轉移推廣,有利于加強合作與資源共享,降低中小企業創新、生產和交易成本。鼓勵建立產業集群交流機制,加強產業集群協作配套,促進亞太地區人才、技術、資本、服務、信息等創新要素的跨區域流動與共享。 部長們歡迎APEC中小企業商業道德論壇致力于構建利益相關方遵守APEC原則的能力,促進各方協作。通過了《提升醫療器械和生物醫藥領域商業道德的南京宣言》。 部長們贊賞APEC中小企業工作組對新議題的關注,例如APEC中小企業國際監測指標、金融知識普及以及中小企業如何與全球價值鏈安全有效地整合。贊賞中國在部長會議之前舉辦的2014APEC中小企業工商論壇。論壇為APEC政府官員與中小企業工商界代表對話提供了溝通交流的平臺。 部長們歡迎APEC工商咨詢理事會關于中小企業方面的工作報告。部長們鼓勵APEC中小企業工作組繼續與包括APEC貿易投資委員會及其相關論壇、APEC應急備災工作組、APEC工商咨詢理事會、聯合國國際減災戰略等組織保持合作,在促進中小企業業務持續計劃方面實現高效互利。 來自APEC 21個經濟體負責中小企業事務的部長或代表與會,APEC秘書處執行主任、APEC高官會主席代表、APEC工商咨詢理事會主席代表、APEC中小企業工商論壇主席團代表、APEC官方觀察員代表等也參加了會議。9月5日下午舉行的APEC第21次中小企業部長會議新聞發布會由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副主任陶少華主持。
|
責任編輯:朱振杰
相關評論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注明"來源:廣西工業創新促進會"的所有作品,版權或其他知識產權屬于廣西工業創新促進會,未經廣西工業創新促進會書面許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進行刊登或使用;獲得授權者轉載必須注明“來源:廣西工業創新促進會”。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站所轉載的新聞、文章、資料等內容的版權歸原文作者和原發表媒體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普及新產品新技術,傳播新思想新知識,推動技術及科技創新,促進廣西企業的發展,并非出于商業目的。本網轉載相關內容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本網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30日內與本網聯系(gxgycx@126.com),核實后本網對相關爭議作品刪除處理,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