潔凈煤技術是現階段能源發展的核心
來源:中國工業報
作者:孟凡君 發布時間:2014-09-17
近年來,隨著空氣污染的加劇,霧霾問題不斷升溫,一時間被稱為“黑金”的煤炭似乎和污染劃上了等號。在日前舉行的煤炭清潔化利用與潔凈煤技術發展論壇上,與會專家認為,在未來較長時期內,煤炭仍將是我國的主要能源,煤炭工業仍將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基礎性產業。根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研究預測,到2020年,我國煤炭消費量將達到48億噸左右。因此,在能源結構短期內無法大規模調整的現狀下,推動潔凈煤技術的發展是當務之急,也是解決我國能源及環境問題的核心。
煤炭是最可靠的能源
原煤炭工業部副部長、中國煤炭學會理事長濮洪九指出,煤炭是我國最可靠的能源資源,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煤炭在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中的比重長期占據75%和70%左右,為國民經濟和社會較快的發展提供了可靠的能源保障。
作為發展中的大國,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仍將帶動能源需求的繼續增長,基于當前我國發展所處階段和能源資源稟賦情況,從經濟性、安全性、可行性等多方面考慮,立足當前考慮長遠,支撐我國能源消費需求的主體還應該是煤炭。雖然近年來我國油氣資源需求量增長較大,但是油氣增量還是以進口為主,這導致石油、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逐年提高。但由于越來越受到國際形勢和地緣政治諸多因素的影響,油氣的安全穩定供應尚有不確定性。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現在還受制于成本、技術、經濟性和安全可靠性的影響,仍然存在諸多不確定的因素,短期難以大規模代替煤炭,從能源安全的角度煤炭依然是我國最可靠的能源。
實際上,近幾年我國經濟快速發展,而石油價格無限攀升,但我國經濟建設的速度并沒有受到影響,應該歸功于占能源比70%多的煤炭。同時,煤炭是我國最經濟的能源資源,相比石油天然氣和其他能源資源,煤炭的價格是最廉價的,同等熱值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的比價是1∶9.44∶3.45。
但長期以來,我國依靠大量消耗煤炭資源的粗放式的發展模式,日益受到生態環境的約束,已經無法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
清潔利用是當務之急
近兩年來,隨著我國大氣污染的加劇,煤炭燃燒造成的污染物的排放引起了各界的關注。煤炭作為改革開放以來支撐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基礎性能源,引起的爭議非常大。有環保人士指出,霧霾是一個國家發展到一定時期應該有的一種現象,形成的原因有很多,但煤炭的過度使用被認為是最大的元兇。過去十年,我國煤炭消耗量從不足10億噸上升到近40億噸。未來十到二十年,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例會下降,但是煤炭絕對消耗量還會上升,預測到2020年我國煤炭消耗量將達到50億噸。
國電環境保護研究院副院長朱法華指出,一個國家能源消費結構取決于這個國家的能源資源,不同的消費方式對環境的影響是不同的。1999年,全世界很多專家參與意見得出結論,一個國家煤炭用于發電的比例不僅能反應這個國家的經濟水平,而且能夠反應這個國家的環保水平。2013年,我國年人均用電量是3911千瓦時,相當于美國1961年、英國1967年、日本1973年、韓國1995年的水平。
朱法華認為,我國現在經濟發展很快,電力發展也很快,即使這么快的速度,仍落后于發達國家很長時間。而我國富煤、貧煤、少氣的資源,決定了我國的能源消費仍然以煤炭為主,這是能源安全的需要。因此,我國需大力發展電力,并大幅度提高煤炭用于發電的比例。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潔凈煤綜合利用部主任、選煤分會會長張紹強認為,我國節能減排的要求、低碳經濟發展的結構調整、耗煤行業的轉型升級以及現在比較典型的霧霾問題,都在擠壓著煤炭,我國未來的發展存在去煤化的趨勢。但是,我國優勢資源就是煤炭,現在需要的石油、天然氣要花“真金白銀”,甚至動用政治、軍事、外交的力量想辦法從全世界采購石油、天然氣,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我國應該充分利用煤炭這種優勢資源。
但如果繼續粗放式利用,煤炭就是全球污染的罪魁禍首,如果進行清潔化利用,便達到低排放的標準煤炭就可以定義為清潔能源。因此,清潔化利用煤炭、大力發展潔凈煤技術是我國的當務之急。
貫穿煤炭開發利用全過程
濮洪九指出,推動煤炭生產和消費革命的革新是積極推動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我國確實把煤炭作為基礎能源開發利用好,才能真正解決目前面臨的霧霾和能源結構調整的問題。其中,煤炭清潔化和高效利用是治理我國霧霾天氣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解決我國能源增長需求與大氣環境污染矛盾的必由之路。
但是,當前煤炭清潔化的推廣面臨著一些障礙,比如在環境容量的壓力下,涉煤的項目審批難,出現了“談煤色變”等矯枉過正的現象。與會專家認為,地方政府應當客觀、科學地對待煤炭,應限制散燒和粗放式的利用,鼓勵煤炭清潔化項目落地,并依據PM2.5的環境容量進行科學布局。
國電環境保護研究院副院長朱法華表示,我國煤電清潔化與科學布局是能源安全與環境安全的雙重選擇。其中,我國的環境問題很大程度上是新建煤電機組執行燃機排放標準執行不到位造成的,煤電清潔化至少在現有排放量的基礎上減少65%~80%以上,新建煤電機組執行燃機排放標準執行進入了“攻堅期”。
濮洪九認為,煤炭是可以清潔高效利用的,關鍵要將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技術、理念和機制貫穿于生產、流通、轉化、利用等煤炭開發利用的全過程,來推進煤炭資源的清潔高效利用。因此,我國要推進以下的幾項工作。第一、控制煤炭的消費總量,盡快出臺商品煤質量管理辦法,來提高商品煤的質量,擴大優質煤使用的范圍,盡量做到不運原煤、不燒原煤的目標。第二、推動煤炭文明生產,減少污染,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第三、盡快建立國家煤炭清潔生產和高效利用的協調機制,有效進行全行業鏈的清潔管理,切實做到從煤炭生產開發到煤炭終端消費全過程的管控,才能做到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
相關報道
煤炭業利潤下降引來資源稅改革契機
財政部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7月國有煤炭行業實現利潤同比下降明顯。
實際上,煤炭行業困境早已引起相關部門注意,今年7月底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召開全國煤炭行業脫困工作會議提出,嚴格控制超能力生產,限制不安全生產,化解產能過剩等要求。
業內人士指出,為幫助煤炭行業擺脫困境,關于限產以及進出口關稅調整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正陸續出臺。近期,神華、中煤兩大巨頭帶頭實行“限產保價”,短期或對緩解產能過剩、煤企止損起到一定作用,其實施情況和效果有待驗證。
令人欣喜的是,受益于煤炭巨頭陸續限產保價的利好消息,煤炭期貨價格和相關股票雙雙迎來反彈。
利好消息不僅僅是“限產保價”政策。近日,山西、陜西、內蒙古等主產煤地紛紛出臺規定,集中清理規范涉煤收費。以陜西省為例,號稱“史上最嚴”的清費措施,有望為煤企每年減負135億元以上。如此大力度的清費行動,被業內人士認為是為煤炭資源稅改革的開局鋪路。
多位煤炭行業人士表示,目前煤價跌得“深不見底”,稅費負擔又很重,單靠地方政府救市,效果并不好。在當前煤炭觸底并且難獲反彈的形勢下,資源稅改革越快越好。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日前也公開表示,將加快煤炭資源稅改革。按財政部說法,資源稅從價機制年內將覆蓋到煤炭,這意味著最快今年內就能迎來資源稅改革,不過, 財政部并沒給出具體時間表。
專家表示,煤炭資源稅稅率是當前改革需要考慮的重要環節,因為資源稅改革需要兼顧稅率的有效性和經濟對能源成本的敏感性。比較保守的選擇是:開始時可以仿照油氣資源稅稅率,將煤炭資源稅率設在5%,以后逐步提高。費改稅之后,稅收如何分成,地方中央各占多少,都需重新制定,也牽涉到很多經濟利益在里面。
市場人士預計,雖然清費措施的推出提振了煤炭板塊的信心,但這種提振的持續效果并不會太久,與此同時,煤炭資源稅改革仍存很多不確定性,預計下半年我國煤價將繼續維持弱勢運行態勢。(徐 科)
◆化解煤炭產能過剩矛盾,首先要提高產業集中度,淘汰落后產能,讓那些技術不過關、效率低的企業被淘汰掉;其次要靠技術創新,提高煤炭的生產和使用效率,找到煤炭清潔利用的新路徑。
|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注明"來源:廣西工業創新促進會"的所有作品,版權或其他知識產權屬于廣西工業創新促進會,未經廣西工業創新促進會書面許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進行刊登或使用;獲得授權者轉載必須注明“來源:廣西工業創新促進會”。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站所轉載的新聞、文章、資料等內容的版權歸原文作者和原發表媒體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普及新產品新技術,傳播新思想新知識,推動技術及科技創新,促進廣西企業的發展,并非出于商業目的。本網轉載相關內容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本網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30日內與本網聯系(gxgycx@126.com),核實后本網對相關爭議作品刪除處理,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