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設立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助力創業創新和產業升級。同時將通過政府和社會、民間資金協同發力,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實現產業升級。
此舉對于正在打造珠江西岸裝備制造產業創新基地的佛山高新區來說,無疑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據統計,目前整個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業產值達8000多億元,其中佛山占4000多億元,成為當之無愧的“龍頭”。然而,佛山在創新能力、創新團隊的引入與打造上仍然有待加強。要改變這一現狀,佛山裝備制造業必須站在更高的平臺,通過建設研發平臺,促進產學研相結合。
事實上,佛山在這一方面已有具體的思考。作為落實項目之一,廣工大數控裝備協同創新研究院目前已經正式啟動,該研究院的定位就是以精密裝備、數控系統和機器人為技術核心,集技術研發與服務、成果轉化、項目孵化及產業人才引進與培養等功能于一體的數控裝備公共服務和技術研發平臺。
作為該研究院建設方之一,廣東工業大學校長陳新希望,通過引入高端創業人才,支撐整個區域轉型升級,從而把研究院打造成為珠江西岸先進裝備產業帶的創新引擎。
引進高端人才超百人,組建24個創業團隊
作為知名專業的運動控制器生產廠商,固高科技聯合廣工大劉建群教授團隊在佛山高新區內的廣工大數控裝備研究院25人團隊,活躍在佛山制造產業集群中。佛山市固高自動化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胡國強告訴筆者,公司產品主要是做運動控制器也就是機器人的“心臟”,目前一些產品與系統綜合性能達到國際一流水平,填補了國內同行業的多項空白。
固高科技只是廣工大數控裝備研究院里的一個代表。還有由廣東工業大學“百人計劃”特聘教授管貽生博士牽頭,聯合加拿大阿爾伯達大學(University of Alberta)計算機系張宏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機械與航空工程系陳義明教授成立了仿生與智能機器人團隊等。作為珠江西岸裝備制造產業創新基地里面重要組成部分,廣工大數控裝備研究院是由省科技廳、佛山市人民政府、南海區人民政府和廣東工業大學共同建設,首期由南海區政府提供1億元建設資金、2萬平方米建設場地及各種優惠政策支持,廣東工業大學負責經營管理。
“研究院堅持"開放為源、創新為魂、機制為根、人才為本"的全新建設理念,通過聚集全球創新創業資源,希望把研究院打造成為珠江西岸先進裝備產業帶的創新引擎。”廣工大數控裝備研究院院長楊海東說,研究院圍繞產業轉型升級需要,緊跟國際高端裝備前沿技術,研究院目前已經引進國內外高端人才120多人,成立精密裝備、機器人及3D打印三大創新創業中心,組建包括新鵬機器人、3D云打印團隊、智慧工廠等24個團隊。
據統計,2014年該研究院及各團隊第一年運營就已實現技術服務收入超3000萬元,申請發明專利超100件,研究院可共享儀器設備價值超5000萬元。
向上、向下、向內延伸打造新型研究機構
目前整個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業產值達8000多億元,其中,佛山占4000多億元,如此深厚的產業基礎是吸引眾多高端人才團隊愿意前來的根本。然而,要源源不斷為珠江西岸產業轉型提供引擎帶動,研究院自身的“內功”修煉也非常重要,這背后所要解決的是如何聚集全球智慧來支撐智能制造。
對此,陳新表示,數控裝備研究院目前重點建設的精密裝備、工業機器人、3D打印三大創新創業中心,就是通過“向上延伸、向下延伸、向內延伸”等三大發展路徑來推進。
具體向下延伸就是圍繞佛山乃至珠江西岸產業轉型升級的重大需求,例如佛山的陶瓷、五金、鋁型材、紡織、有色金屬等知名傳統產業集群,重點突破一批行業關鍵技術和產品,培育一批創新創業團隊,孵化一批科技型企業,推動企業和行業技術創新。
目前引進的創業團隊就不乏院士和“千人計劃”等海內外高端人才團隊。例如:劉冠峰團隊和王煜團隊為“千人計劃”專家項目團隊;成正東團隊為“珠江學者”專家項目團隊。
出臺科技券和人才券引導大眾創業
除了向外引入“高精尖”的高端人才團隊外,如何引導數控裝備研究院“自我造血”功能,引導更多的大眾創業人才和企業創新,這也是研究院“向下”延伸的一個重要方向。
此次新設立的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就明確表示要重點支持處于“蹣跚”起步階段的創新型企業,促進技術與市場融合、創新與產業對接,孵化和培育面向未來的新興產業,推動經濟邁向中高端水平。
事實上,目前廣工大數控裝備研究院也有出臺相關推動創業團隊與創業人才進駐的扶持政策。
“研究院創新性提出了科技券和人才券,用來推動企業科研成果轉化和高端人才的引進。”楊海東說,比如,本地企業委托教授及其引進或者孵化的團隊開展技術研發服務,可以獲得支持合同金額的30%;對于高級人才,會按照博士后10萬元/人/年,博士5萬元/人/年,獎勵給研究院入駐團隊;而引入“3+1”、“2+2”等本科生或者研究生的聯合培養,也會有具體獎勵給到指導老師。
楊海東表示,通過整合技術、人才、資金、場地等資源,為企業創新提供全方位“立體化”支撐,帶動珠江西岸萬億先進裝備產業帶的建設。同時,在組織架構上,更創新以“大師+科學家+創業導師”為基礎建立技術委員會,為創新項目孵化提供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