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首屆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產業大會上,山東大學化工學院教授朱維群做了一個關于“零碳排放的煤炭清潔利用技術開發”的演講。
據他介紹,山東大學全球首套零碳排放的煤炭清潔利用開發路線,將二氧化碳直接封存到煤化工的最終產品中,目前已經和企業合作進行研究示范。
演講結束后,中國煤炭加工利用協會一位領導告訴朱維群:“你研究的這個方向很好,這很可能是煤化工以后的發展趨勢。”
但現實中,中國的所有煤化工項目還都沒有關于碳排放的硬性要求。根據朱維群的測算,一個年產40億立方米的煤制氣項目,每小時二氧化碳排放量為2000噸。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送審稿),每噸二氧化碳的稅收在10元~100元。
“如果嚴格執行碳減排要求,比如煤制油,要在原油高于100美元/桶的價格下才有競爭力。” 朱維群表示,在低油價影響下,煤化工發展已經困難重重,未來實行碳減排,煤化工企業將面臨巨大的成本壓力。
碳減排“重壓”煤化工
2015年5月,國家能源局印發《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行動計劃(2015-2020年)》,提出適度發展現代煤化工產業,提升現代煤化工技術水平和能源轉化效率,減少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
在2014年,中國去煤炭需求下降近3% ,而煤炭業轉型的一大趨勢煤化工則在6年后再度重啟。煤化工行業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大戶已經引起業內的關注。
石油化工業規劃院化工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牛新祥表示,和傳統石油化工行業相比,煤化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都很大,例如:直接或間接液化生產一噸煤制油高出7.4噸的二氧化碳,每千標方天然氣高出5噸,一噸煤制烯烴高出6噸,一噸煤制芳烴高出7.9噸。
“煤制氣生產過剩中,只有1/3的碳元素進入產品中,2/3的碳元素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對外排放,一個年產40億立方米的煤制氣項目,每小時二氧化碳排放量為2000噸。”朱維群表示,新型煤化工如煤制油、煤制氣和煤制烯烴都是在煤制甲醇的基礎上進行的,必然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根據行業的平均水平,一噸煤制烯烴約產生11.1噸二氧化碳、煤制油8.7噸,煤制天然氣8.25噸。
據此前中石化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測算,2015年中國煤化工行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約為4.7億噸。
6月30日,中國向聯合國提交了《強化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中國國家自主貢獻》的文件,提出了節能減碳的行動目標和措施。按照規劃,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業內預測碳減排需要的投資將超過41萬億元。
中國承諾碳減排目標任務艱巨,“排放大戶”煤化工未來的減排壓力或在所難免。
“現階段,國家還沒有對煤化工項目的碳減排提出明確的要求,但我相信政策也是遲早會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副院長白頤表示,相信碳排放政策的推出會對煤化工的經濟性產生不利影響,企業也需要開始研究碳減排項目。
“對于碳排放,企業以前也做了一些實驗,技術上是可行的,但是成本太高。”神華煤制油公司一位高層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神華位于鄂爾多斯的煤制油項目承擔了國內首個的碳捕捉與封存(CCS)技術示范,規模為年10萬噸,對二氧化碳進行捕捉,并將其封存注入到2000米的地下鹽水層。
“神華的示范成本還是很高,現在的確沒有更好的辦法。”在朱維群看來,根據神華示范項目的測算,煤化工每噸二氧化碳的捕捉、封存成本高達200~400元,成本很高,加上國家政策并沒有進行強制要求,所以大多數煤化工企業并沒有將碳減排納入到投資中。
碳稅或延緩征收
煤化工的環保問題由此成為現階段爭議最大的話題。
牛新祥認為,能源局在《關于規范煤質燃料示范工作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中指出,要對煤化工領域“實行最嚴格的環保標準”。而在新環保法公布后,各地此前也出臺了一些實施細則,對煤化工的環保要求是“嚴上加嚴”,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和經濟發展階段。
“去年整個集團盈利只有兩個億,但今年要改造、新上的環保投資超過6億元。”在神華寧煤煤化工基地里,一位集團負責人指著公司的煤制油氣化裝置告訴記者,近年來環保投資加大,的確對企業造成較大的影響。
甘肅華泓匯金公司總經理王為鋒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在甘肅平涼計劃投資建設的年產180噸甲醇和70萬噸煤制烯烴項目,總投資額為251億元,環保投資占到了30億元。
“某種意義上,煤化工環保投資花費的精力要多于主裝置。”大唐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安學也認為,現在國家對煤化工排放要求越來越嚴格,企業必須要重視環保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對環境的影響。
牛新祥認為,現在煤化工項目的環保設施的直接投資約占到總投資的5%~15%,環保直接影響企業財務內部收益率1%左右。目前企業的環保直接投資其中包括了凈水成本、污水處理、廢氣硫回收、固廢處理等,僅這幾項投資已經給企業造成較大的壓力。
目前,煤化工項目產生大量的氣化廢渣和鍋爐灰渣,多數企業都將這些廢渣進行填埋處理而沒有進行綜合利用,每噸的廢渣填埋成本為20~30元。而每噸有機廢水的零排放系統無害化處理的成本高達2000元/噸。
除此之外,煤化工企業還存在大量的環保間接成本。
此前根據財政部研究所的報告,中國將在2016年開始征收環境保護稅,2019年左右征收低稅率水平的碳稅。如果按照每噸二氧化碳征收15元的水平征收,煤化工行業將需年繳納超過70億元的碳稅。
“現在企業的環保投資,其實都沒有考慮到碳減排的成本,像煤制天然氣,如果征收碳稅,每立方米天然氣的成本將推高0.5元,這將是煤制天然氣的‘死穴’。” 朱維群表示,行業內也向國家遞交了碳稅在一定時期內實行減免、等到行業成熟的時候再征收的建議。同時,給予煤化工行業一定的財稅補貼,并支持企業進行污染治理。
而據知情人士透露,全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已經制定完成,并進入征求意見階段,其中關于煤化工的規劃工作也是一項重要內容,有望對“十二五”期間發展緩慢的煤化工行業在考慮環境承載力的情況下進行整體布局,形成“全國一盤棋”的有序發展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