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塑料制品協會已經完成了塑料加工業“十三五規劃”的框架初稿,目前正在審議階段。初稿規劃要求,十三五期間,塑料行業需要以轉型升級為重點,大力發展新材料、新技術、新裝備與新產品,3D打印塑料耗材被列為重點發展的產品之一,這不僅推動塑料行業發展,而且也將對3D打印產業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3D打印是指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使用特殊的材料通過逐層打印的方式快速構造物體結構的技術。3D打印屬于增材制造的一種,其工作原理是將計算機設計出的三維模型分解成若干層平面切片,然后將打印材料按切片圖形逐層疊加,最終堆積成完整的物體。這種原理類似平面打印,因而被稱為“3D打印”。按照用途分,3D打印機器可以分為以絲狀塑料為主要原料的桌面型打印機及用于制造金屬零部件的工業級打印機等。

生產成本低、生產周期短、自動化、綠色環保是3D打印的主要特點。在工業領域,與傳統制造相比,3D打印不需要開模焊接,無材料損耗,還能直接制造出高精細、高強度、形狀復雜的產品零件、產品原型、小型模具和直接產品。基于上述優勢,近年在我國制造業轉型智能化的大背景下,3D打印技術全面開花,在制造、醫療、教育、考古、建筑和軍事等領域正從實驗室快速走向實際應用。
目前我國3D打印產業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技術、應用與耗材等因素一直制約了產業爆發,以耗材為例,雖然目前3D打印已經有1000多種材料可供使用,但是材料發展仍舊呈現數量不足、通用性差與性能不高的特點,加上3D打印行業標準尚未在全球統一,這進一步制約了材料的可替代性與轉化成產品的能力。
在此背景下,塑料行業出臺“十三五規劃”,并以3D打印塑料耗材作為發展重點,3D打印產業有望率先在耗材領域破局。3D打印耗材是產業發展的關鍵元素,目前全球耗材市場已研發的材料主要有塑料、樹脂和金屬等,其中塑料耗材尤其是熱塑性塑料最被看好。預計熱塑性塑料將成為發展最快的3D耗材,年增率將達20%,全球高級3D打印耗材市場到2019年的市值將達6.5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將達17.9%。
與此同時,近日,李克強等國務院領導同志觀看了3D打印技術應用成果展示,并在國務院專題講座中討論了加快發展先進制造與3D打印等問題。國家領導人高度重視3D打印技術的發展,這也意味著中國3D打印產業站在了“風口”,即將起航。
前瞻產業研究院指出,全球目前約有200余家企業從事3D打印工作,中國企業占據100余家,北京、青島、武漢、西安、南京、成都與珠海等地是3D打印產業主要基地。2014年3D打印產業規模超過了300億元,中國3D打印產業規模為30億元,預計至2020年,全球3D打印產業規模有望達2000億元,中國3D打印產業前景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