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以上的工作量由機器人完成,沖壓、焊裝、涂裝、總裝四大工藝全部采用高尖端生產流水線生產,大量關鍵性工位配備全自動機器人。9月28日,眾泰大邁系列首款SUVX5下線,滿載著整車的集裝箱車緩緩駛出金壇,據悉,互聯、集成、大數據等“工業4.0”的顯著要素在智能化工廠得到鮮明詮釋。
汽車整車,正成為常州市金壇區新型工業化的新引擎,帶動這座城市疾馳工業4.0時代。常州市委書記閻立說,全面推進省委、省政府賦予常州產城融合綜合改革試點的重大戰略任務,常州正把“轉型升級之產”作為產業鏈建設的重中之重,不斷提升常州制造智能化、綠色化、國際化水平,在“中國制造2025”中走出一條常州特色路徑。
總投資85億元的眾泰汽車是集傳統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及發動機、核心零部件等為一體的復合型生產制造基地。眾泰集團董事長吳建中在竣工儀式現場難抑激動,“今天的竣工和下線,源自于省、市、區各級政府對民族汽車工業的積極作為和鼎力支持!”吳建中從車型名稱說開去,“大邁”諧音“大麥”,新能源車型名為“芝麻”,正是寓意自主品牌汽車要在金壇這塊江東福地上生根發芽,成為“國民好車”。
記者看到,互聯、集成、大數據等“工業4.0”的顯著要素在智能化工廠得到鮮明詮釋。沖壓、焊裝、涂裝、總裝四大工藝全部采用高尖端生產流水線生產,大量關鍵性工位配備全自動機器人。一輛車從無到有,60%以上的工作量由機器人完成。
常州工業經濟一度呈現出“三多三少”的短板。即中間產品多,終端產品少;配套產品多,整機產品少;投資類產品多,消費類產品少。常州市長費高云分析說,汽車整車是常州近年來狠抓重大項目突破的重頭戲。通過“整車帶動”戰略,先后引進眾泰、北汽、東風三大整車項目,促進汽車產業集群化發展,實現常州工業史的重大突破。目前,常州規模以上汽車及零部件生產企業近200家,以汽車整車為主體的產業鏈基本構成。
去年5月6日簽約,8月18日開工,9月28日即竣工投產。眾泰汽車,在金壇創下洽談時間最短、建設速度最快、單個項目體量最大的3個“歷史之最”。歷時1年零1個月加10天,一座智能化工廠拔地而起。令人矚目的眾泰速度背后是金壇區委、區政府踐行馬上就辦、真抓實干的服務承諾。區長狄志強連續3次趕赴杭州,拳拳誠意,讓眾泰下定決心落子金壇。簽約當天下午,金壇即抽調人員組成服務小組,辦公室就設在項目現場,全程跟蹤。在指揮部的近十個部門,明確流程,掛圖作戰,工作日結日清,項目節點只能提前不能延后。
金壇區委書記范壽柏有一個“動車理論”。“動車組最大的革命就是打破了傳統動力模式,讓每節車廂都有動力,應用于區域發展之中,就是要集聚要素、集約發展、集中注意力,讓所有行政主體作用充分釋放成發展動力。尤其是在當前社會投資欲望放緩的宏觀環境下,緊抓項目建設就是抓住了發展先機!”為此,金壇鎖定了“一城一區一山一水”四大發展板塊,謀求實體經濟大突破,先后引進眾泰汽車、埃馬克(中國)、中航鋰電子、同方威視等一批優質企業和項目落戶,走出了一條產城融合的新型工業化之路。今年上半年,全區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工業開票銷售分別同比增長14.7%和10.4%,均位列蘇錫常縣(市、區)第一。
汽車產業是關聯性強、系統性強的產業。巨大的乘數效應,帶動整個上下游產業的整體飛躍。從部件到整車,眾泰在金壇又追加了10億投資,生產30萬臺高性能發動機。目前,金壇基地總面積1225畝,將形成年產整車30萬輛,發動機30萬臺套,電池PACK、電機及電控等新能源關鍵零部件10萬臺套的生產能力,年銷售額預計今年達20億元,明年突破百億。
“眾泰速度”放大“眾泰效應”。金壇在光伏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紡織服裝和化工新材料4大支柱產業基礎上,盯住投資規模大、產業帶動強的龍頭型、旗艦型、基地型先進制造業項目,通過有支撐力、爆發力、拉動力的重大產業項目,把單體優勢轉化為產業整體優勢,力爭將汽車產業培育成該區工業史上首個千億級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