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工業生產收縮跡象仍在延續,工業品價格也在期貨市場監管和煤炭產能釋放的加碼之下掉頭回落。工業品價格的持續強勁要有需求擴張的堅實基礎,后續如若工業生產收縮態勢強化,工業品價格可能在“大起”之后經歷“大落”。
從本周公布的10月中國經濟增長數據來看:工業生產依然持穩;房地產投資“逆勢”增長,基建投資維持較高增速,但制造業投資再度回落;消費受汽車和地產拖累增速放緩。我們認為,地產投資回暖難以持續,房地產投資失速仍是中國經濟的最大擔憂,而民間投資與制造業投資的相反走勢也顯示出經濟企穩的內生動力羸弱。因此,“投資冷”拖累“生產穩”的壓力仍然揮之不去。屆時財政收入的壓力也將進一步加重,基建托底經濟的難度將隨之上升,對明年中國經濟的企穩向好還需“留一份清醒”。
金融市場上,“美國因素”成為影響本周市場表現的核心矛盾。本周美元指數在特朗普政策預期和美聯儲加息預期的催化下持續攀升,人民幣繼續承受高壓,離岸人民幣快速貶破6.9關口。但從周四、周五的市場表現來看,央行或開始介入加強匯市干預,預計年內人民幣不會破7。在人民幣快速貶值的影響下,國內貨幣市場資金面再度趨緊,央行以MLF操作加以應對,但進一步表露出“縮短放長”的態度。這令債券市場情緒備受打擊,加之美債收益率大幅上行的激化,本周10年期國債收益率直逼3%。我們預計,在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再度凸顯之前,央行仍將更多采用MLF、PSL等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試圖引導資金“脫虛入實”。而蘊含較強貨幣寬松信號的“降準、降息”皆不可期,短端利率中樞的下行亦不可期,債券市場仍將維持震蕩格局。而隨著債市震蕩下跌的延續,銀行理財和委外風險將進一步積蓄,一旦違約事件爆發,或將觸發理財規模和收益率的大幅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