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這兩年的興起讓探索天空變得十分容易,同樣廣闊的大海探索起來依舊艱難,不過國內外已開始陸續出現被譽為 “水下無人機” 的水下纜控機器人(Remote Operated Vehicle,ROV)。
成立于 2013年 的 “深之藍” 近日發布了兩款新的 ROV 產品 “白鯊”,體型較大的白鯊 Max 面向企業級市場,較為輕巧的白鯊 Mini 則面向消費娛樂市場。該公司此前主要圍繞海洋資源探測和海洋環境監測兩個主題,生產水下航行器(AUV)、水下滑翔機以及攬控水下機器人。
.png)
深之藍此前產品線及參數
在發布白鯊 Mini 之前,深之藍的 ROV 產品 “河豚” 和 “江豚” 應用在水下工程、施工、船體檢查、潛水員捕撈、攝影等場景,主要銷往軍方,據該公司 CEO 魏建倉介紹已經有兩千萬元左右的銷售額。
不過魏建倉表示,軍方訂單存在不穩定性、周期性,企業需要進入消費級市場來擴展銷量。同時,白鯊系列將首先以 B2B2C 的方式切入,初期設想場景是水族館兒童娛樂(已與天津海洋極地世界合作),以及海島潛水跟拍,未來也可能與游輪合作。深之藍 A 輪投資人 GGV 于立峰表示,全球有潛水證的人超過 1.4 億,如果 1%的人能租用和使用 ROV 的話就是不低于千億的市場。
ROV 有兩種操控方式,一是通過線纜連接定點作業遙控;另一種是跟蹤人身上的聲吶信標并用視覺算法進行自動追蹤,潛水員佩戴傳感器即可自動跟拍,該模式下可續航 2 小時。其核心主要是推進器、水動力學控制算法、海洋實驗經驗等。
.jpg)
魏建倉表示,白鯊 Max 有 6 個推進器、Mini 有 3 個推進器,還配置九軸全姿態平衡運動系統,同時電機可在低轉速下閉環控制,能在水下低速運動時全姿態調整。其機艙底部設有掛載點,支持水下附加攝像頭(最高 200 萬像素)、聲納、水下定位、機械手、水質傳感器、光纖擴展、3D 攝像頭等。白鯊系列采用模塊化設計,作為非金屬材料最深可下潛 100 米,“可深入內陸 95%以上的河流水庫區域”。白鯊 Mini 相比于 Max 體積減小,不支持掛載其他附件,主要用來水下觀察和攝影。
深之藍此前的軍用產價格不低于百萬元,但白鯊 ROV 的價格會低很多。不難理解的是,民用產品要求比軍用產品低很多,也意味著更低的生產成本。不過深之藍面臨的挑戰是如何找到合適的渠道出貨,誰來買單。
如今政府正扶植民營企業為軍方供應產品,以此解決裝備成本過高問題。魏建倉于國防科技大學畢業,曾參與過導彈項目,通過其資歷獲得了一些保密軍事訂單,同時其廠房生產線也是政府所資助的。
深之藍當前員工規模在 80 人左右,其中 70%為研發人員。于 2013年 獲得天津泰達科技的 300 萬元天使投資,2015年 獲得紀源資本(GGV)的 3000 萬元 A 輪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