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光能轉電能的概念十分有價值,但目前的光伏系統仍存在許多問題。舉例來說,其生產、加工過程產生的有毒副產品就導致了許多長期問題。此外,其在光照不足區域(北部地區)的運作效率十分低下。但如果光伏系統以生物為介質,那么上述問題都將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
生物光伏(BPV)是一項旨在將自然的光合作用應用于太陽能發電的新興技術。相比于硅制成的太陽能電池,使用生物材料制成的太陽能電池來捕獲光能更具優勢,其生產成本更低,且具有自我修復、自我復制和可生物降解的功能,更加可持續。這種電池的制造過程是對環境無害的,此外,它還適用于光照直射不足的地方。
日前,西班牙加泰羅尼亞高級建筑學院的學生Elena Mitrofanova在其論文中提出一項以苔蘚為介質的光伏發電系統,直觀看來,是一組種植苔蘚的立面中空模塊化墻磚。

立面的苔蘚光伏發電系統
在光合作用過程中,植物利用光能把周邊環境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有機化合物。“(苔蘚)釋放的有機化合物進入含有共生菌的土壤,細菌為生存對有機化合物進行分解,這一過程就產生了含有電子的副產品。”Mitrofanova說,“只需為這些微生物產生的電子提供一個電極,這些電子就能被收集且發電。”

其他種類的植物和藻類同樣適用于該發電系統,但唯獨苔蘚成為該系統的首選是由于其獨特的屬性。眾所周知,苔蘚是城市區域較為常見的一種植物,道路、墻壁、屋頂和樹木的縫隙都能發現它的身影。因此,該發電系統在城市區域內推行的阻力較低。此外,苔蘚優于其他高等植物的原因還包括重量負荷輕、吸水率高、無肥料需求、抗旱能力強和低維護成本。

一個苔蘚發電單位就是一個完整的生物電運行系統,由陽極生物材料(苔蘚)、陽極、陰極、陰極催化劑、允許正電荷(主要是質子)從陽極生物材料向陰極轉移的“鹽橋”組成。陽極即水凝膠和導電碳纖維組成的無土基質,水凝膠是一種可吸收其自身重量400倍的水分的聚合物,能與苔蘚濕度互補。發電系統中物質均不會破壞苔蘚的代謝運動。

苔蘚光伏發電系統的制造材料
除此之外,一個苔蘚發電單位面積為100×100毫米,一單位的發電量為0.35伏特。混合炭纖維和水凝膠的陽極(切得既小又薄)在的立方體中,有一層碳織物以及被苔蘚掩蓋的混合物。該發電系統還配有一個監測裝置,內設傳感器,每5秒自動檢測內部環境的勒克斯(光照單位)、濕度、溫度和電壓等指數,并即時保存數據。

將苔蘚電池設計成具有伸縮性的系統,可應用于城市地區是Mitrofanova的目標之一。苔蘚光伏電池的組織形式有并聯和串聯電路兩種,可安裝在建筑物的外墻。

模塊化墻磚除了扮演容器的角色,其本身還為苔蘚形成了一個保護層,使其免受陽光的直接照射,形成利于其生長的濕潤微氣候。僅有墻磚內部的底部為防水而上釉,其他部分都是沒有涂層的多孔粘土。粘土的吸水性很好,該系統可被動地接收雨水,而其中的水凝膠則可長期保存水分。

模塊化墻磚
目前為止,該苔蘚發電系統的發電量還十分有限,16個模組僅能產生3瓦特的電力。雖然發電量十分有限,但仍能為一些小型電器供能,例如電腦、手機和LED照明系統等等。Mitrofanova堅信,未來科技具有實現較低能量需求和更高效率的可能,苔蘚光伏電池終有一天將成為人類的可行選擇。

為筆記本電腦、手機等物供電所需的估計苔蘚發電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