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年最火熱的話題,莫過于工業4.0的概念了,德國人將這一概念引入以后,最擔心的不是我國的制造業企業,而是馬云的阿里巴巴集團,因為互聯網+制造業概念的提出,最值得思考的是我們的中間電商渠道。很多廣為流傳的理論,包括工業4.0消滅淘寶只需10年;工業4.0可將生產成本降低四成,一舉淘汰世界工廠,但大多數德企認為現在下諸如此類的結論有些為時過早。
讓我們看一看究竟什么是工業4.0概念,它又會通過怎樣的方式擊敗世界電商巨頭阿里巴巴集團?將數字科技與工業產品以及物流相連接,也就是工業4.0,德國有機會拔得頭籌,因為德國的制造業世界領先,這個我們大家都知道,產品是銷售鏈上的靈魂。這也就是,今年總理在會上反復強調的工匠精神。
說回工業4.0,這個源自德國的熱詞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簡稱。工業1.0從蒸汽機的發明開始;工業2.0從1870年引進分工勞作的流水線開啟;工業3.0是1969年開始的利用電力和IT系統升級自動化生產。而工業4.0將是智能生產——通過信息物理系統(Cyber-physicalSystem,CPS)的應用,打通所有生產環節的數據壁壘,無線網掌控一切。
簡單而言,如果說現在的自動化生產是人與機器對話,第四次工業革命將實現機器與機器對話。在IT領域,德國與其他歐盟成員國一樣尾隨美國和中國。在目前全球市值最高的20家互聯網公司中,美國占了11家,亞洲國家9家,歐洲一家都沒有。
德國總理默克爾也著急。她在去年10月底德國漢堡的IT峰會上鼓舞士氣說“將數字科技與工業產品以及物流相連接,也就是工業4.0,德國有機會拔得頭籌”。在那次峰會上,默克爾提議歐盟今年初就開始確定一個新的基本數據保護監管法規。歐盟的互聯網不牛原因很多,法規的繁冗和不健全是其中一條。
無論從生產到銷售的任何一個環節來看,工業4.0都不是一個德國問題,但德企是以最為整齊的步伐在推進的。他們想做領頭羊。德國人工智能研究中心與20家頂尖工業企業和研究機構,在德國的凱撒斯勞滕(Kaiserslautern)建了一個智能工廠。德國企業中,以自動化技術和工業軟件系統為企業強項的西門子一直在擴充他們所有與垂直IT系統相關的業務。這些年來,西門子的每一次軟件收購,都是為了合并及更新他們認為工業4.0時代所需的技術。
工業4.0將信息安全這個問題提上了日程。但這并不是德國一國的問題。數據保護最終將需要一個全球性的合作協議——這顯然一時半會是落實不了的。那就一步步來,先從每個工廠,國家和地區自己的數據保護法規做起。最終會有一天,對信息安全的保護就像現在保護財產,和保護專利一樣,成為常態。工業4.0還可以帶來一個好處,就是工人的生活質量將有大幅度提升。
為什么這么說?物聯網時代,人力將轉移到做更多的軟件開發或是質控方面,他們體力上的壓力就會減少很多—交錙人力,這在之前的三次工業革命中都有所體現。
工業4.0時代,產業工人將有更舒適的工作環境,待遇福利都將大幅度提升——這大概是很多中國企業家還沒有關注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