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set id="6wgag"></fieldset>

  • <strike id="6wgag"></strike><samp id="6wgag"><tbody id="6wgag"></tbody></samp>
    
  • <strike id="6wgag"></strike>
  • 首頁 » 創新資訊 » 行業新聞

    再論“工業4.0”與”第四次工業革命”

    來源:知識自動化     發布時間:2016-06-30
    針對達沃斯論壇的主題,發表了“只有工業4.0, 沒有第四次工業革命”。沒想到引起了軒然大波。大家在許多群里討論,讀者也在原文下方留言多多。各執一詞的說法,說明對于工業4.0,許多共識還遠遠沒有達成。

      針對達沃斯論壇的主題,發表了“只有工業4.0, 沒有第四次工業革命”。沒想到引起了軒然大波。大家在許多群里討論,讀者也在原文下方留言多多。各執一詞的說法,說明對于工業4.0,許多共識還遠遠沒有達成。

     

      根據交流和反饋,筆者整理了來自各方的觀點,希望能對讀者有所啟發。

     

      第三次、第四次工業革命之論

     

      中國智能制造專家英諾維盛趙敏總經理認為,對工4持不同意見的人大有人在。究竟是不是一場工業革命,既要看最后的結果,也要看顯露的端倪。前面發生的歷次工業革命,都不是曾經的當代人給出的結論。革命,需要找到一個斷代的根據,有一些標志性的事件,并且這樣的事件在各行各業普遍發生了。趙總強調,一定是先有技術的變化,形成了全新的生產力。然后導致了生產關系的變化。沒有生產關系的革命,不是真正的工業革命。如果只有技術的進步和生產力的飛躍,只能是算作是技術革命。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標志應該是數字化,起始于PLC及各個方面的數碼產品的興起。數字化的結果是誕生了互聯網,產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包括生產關系的變化。

     

      趙總認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標志,就是要把信息領域里面的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等的先進技術,以CPS(賽博物理系統)等數字化智能體的形式,擴展、融入到其他的領域特別是工業領域,形成制造領域的智能技術與信息領域的智能技術的全面融合發展,推動整個產業走向智能,最終導致以智能化為標識的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全面爆發。

     

      PLCopen中國名譽主席彭喻教授則認為,第四次工業革命從某種角度也有一定道理。德國人在論述第三次工業革命時,明確認為工業自動化(以PLC,機器人,數控機床為代表)是工3.0的通用技術GPT。這一論斷很有道理。仔細想想,這些技術不是和機械動力和電氣技術一直到今天,也一定會在今后對工業發展,并通過工業對人類社會,產生持續的支撐和推動嗎?依次推理,以ICT技術作為工4.0的GPT也未嘗不可。技術是繼承和不斷提升和發展的,機械動力,電氣技術,工業自動化技術和ICT信息、通信、工業工程技術的深度融合、嵌入、滲透,一代又一代的技術必將繼續推動工業發展。

     

      殼牌下游新業務發展總經理吳慶樂則提出來不同的看法。關于產業革命劃分,可以從幾個不同多角度看。一是從能源領域看,經歷了從薪柴、煤炭、油氣、可再生低碳能源(核能),也就是從低碳到高碳最終回歸低碳的過程;二是從生產方式,則經歷了從分散、集中、世界工廠再到分散的過程。因此吳總認為,工業4.0是基于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發展起來的計算機、以及之后的互聯網(物聯網)、3D打印及人工智能等進一步發展。就這個角度而言,工業4.0還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發展的新階段。

     

      這種觀點并不是少數。中航國際航空發展高級專務楊春生認為,談到工業革命,真正推動社會變化和世界改觀的革命迄今是三次:一次是以蒸汽機為代表的機械革命,以力量和距離為坐標改變了世界,改變了社會和人們的生活形態;第二次是電力的發明與應用,把能源以一種嶄新的方式創造出來并迅捷地送往任何角落,這是人類文明的進步;第三次革命應該是電子計算機以及隨后的互聯網的創造為代表,不僅代替了人類的許多智能和體力活動,而且用網絡把指令和數據即時地輸送到各個角落的終端上。從廣義上講,這次革命似乎更長,正在從簡單的運算和命令過渡到復雜的智力交流和數據處理,從機機互聯、互通進入到機機/人機互感、互知直到互動,正在把人類原始的智能資源與人類創造的人工智能設施結合起來,形成真正的互融、互信、互應,這一過程不僅沒有完成,而且正在進入新的階段,工業手段創造生命將會是這一階段一個標志性的高度,必將對社會和人類文明產生深刻的革命;要說第四次革命,其實也是與前三次有關聯的深化,就是在能源再生和能量高度濃縮、便捷儲存傳輸的進展,這不僅是對工業的革命,更是對新的社會形態和人類文明的創新發展。

     

      而來自航天院的孫勝凱先生認為,從物質,能量,信息三個基本要素來說,前兩次工業革命都是能源動力的變革,未來革命的可能性,既有可能出現在新物質的突破,也可能是建立一個虛擬(信息)世界的突破。而現在科技如此發達,未來的革命應該是集群突破,不太可能再是單一的GPT(通用技術)了,會同時包含材料、生物、量子等技術。

     

      國家營銷論

     

      顯然,大家都能真實地感受到工業4.0的巨大沖擊力:這個概念,顯然成功地引爆了工業能量。

     

      一些讀者提出“國家營銷”的概念,認為工業4.0是一個典型的“國家營銷”。所謂的國家營銷,就是一個系統工程,由國家提出一個理念級的概念,向其它國家推薦,然后各部門研究機構開始從各自細節描述、建立合作伙伴關系,而企業則開始推銷產品技術打上統一的LOGO,這次是“Industry 4.0”。這是一個需要大格局而又細致入微的系統工程能力。現在,討論最熱烈的是中國人,但最得實利的是德國人:因為按照國家營銷的推進,現在應該進入工業4.0項目采購階段了。

     

      國家營銷其實對于發達國家而言,是很常見的手法。美國“碳排放”作為“國家營銷”戰略案例的演進路線,就已經被深度地分析過。國家營銷就是體現系統工程能力差異的典范:大到頂層理念設計,統一的思想,可實現的技術,路線完整的推進計劃,小到細微的執行設計、引發爭論的潛在可控性。美國人的電影、IT產業推進、移動互聯、軍事科技都是很好的例子。

     

      國家營銷需要站在與全人類謀福利的角度,著眼于大格局。這對于中國是一個非常富于啟發的話題,中國現在仍然停留在賣產品的角度。例如高鐵,可能就需要提高格局,采用國家級別的營銷戰略走出去。

     

      也有人認為,“工業4.0=第四次工業革命”是一種誤解而且很廣泛,德國人的確做得一手好營銷。但也應該看到,德國舉國上下已經逐漸在形成與工4相配套的體系了,包括國家政策、大企業的廣告效應、協會組織對中小企業的扶持、教育體制等等。

     

      中國官方語境

     

      劉天喜博士非常完整地綜述了各國流派,明確地分析了各個說法的邊界。今年發改委牽頭的中德發展論壇的主題用的是“智能制造與數字化”,西門子大量使用數字化這個概念,這也和年初德國發布數字化進程戰略相呼應。同時,在美國先進制造業的龍頭GE,也在宣揚和強化其數字雙胞胎的理念和計劃,但并沒采用工業4.0的提法。而中國在制造強國和中國制造2025中,強調的是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以及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從目前來看,這些表述基本是準確的。但是從實踐和媒體傳播效果來看,由于缺少一體化的概念,傳播力度仍然還需要加強。

     

      談到此次達沃斯論壇的主題“第四次工業革命:轉型的力量”時,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石勇副院長感覺也很突兀,認為和國內的提法不一致。官方文件和報道,統一說法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一般不講第三次或第四次工業革命。實際上,在第三次工業革命概念提出后,中國的專家學者們進行了研討,認為現在的技術還是上世紀50年代信息,量子技術的延伸,材料,生物等科技革命還不足以引發產業革命,還處于變革過程。

     

      工業4.0北京研究會秘書長、人民郵電報社要聞部副主任胡虎認為,中國官方語境始終用“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提法,非常科學。科技領域的創新已經足以稱之為革命,而產業革命或工業革命是否發生,對其持慎重態度。新科技革命是與上一輪以數字化、互聯網為核心的科技革命相對應的。而產業變革是對工業4.0等創新現象的精準定位。

     

      實際上,筆者發現,李克強總理6.28日在達沃斯論壇發表演講的時候,采用的說法是“轉型需要利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第四次工業革命”,倒真的很像是瑞士人施瓦布主席所設立一個主題“坑”。而中國官方,似乎已經決意繞開這個坑。

     

      選擇性學習

     

      來自北京化工大學張貝克教授認為,德國的工業4.0是在對其自身發展特點的基礎上提出。背后則是對于制造業中人機關系、制造業的變化趨勢的思考,并不是靠某一兩項具體技術來標識。德國的思維方式是根據過去來預測全球的未來以及德國的定位,所以4.0必然是為其自己量身打造的。

     

      有些專家則客觀地表示,工業4.0是德國人根據自己的社會背景、工業基礎,描述的工業發展愿景,也就是說是德國工業藍圖。對中國人,這只能是一個選擇性學習的機會。

     

      從這個意義來看,工4似乎只是代表一個符號了,代表轉型,創新,內容反而不那么重要了。中德政府雙方,似乎都需要這個符號。

     

      西門子內部也有人指出,按照之前的數十個或大或小的數字化工廠案例總結,這是一種管理演進與技術升級,以達到縮短各環節周期、提升產品質量一致性、追求制造中的柔性、成本持續優化的目的。制造技術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本質還是基于企業對產品和工藝的深度理解,基于自動化與信息化的技術實現企業在研發、制造、服務等方面的運營提升,CPS只是帽子,智能只是衣服,基于數字化環境下的適合企業自身的新運營方式與流程才是核心氣質。

     

      顯然,中國有中國的需要,德國有德國的訴求。更應關注的是,我國工業升級和轉型的實際需求和合適的模式與路徑。工業4.0 、工業互聯網都給中國提供了很好的啟示,使我們清醒地認識到自身與先進制造業的差距。從這個意義上講,它為中國制造的做大做強提供了一種參照和追趕的目標,保持了與主流制造業的同步前進,因此無論是4.0或5.0,仍不乏其積極導向作用。

     

      尾記

     

      革命是否已經發生,似乎并不能由我們身處時代的人去近距離定義。趙總指出,每一次工業革命的代際切換,實際上都是有一個相當長的過渡時間。例外,汽車出現了二十多年之后,城市里的馬車才逐漸消亡的。而且,當時的很多法律還都對汽車加以了不合理的限制:例如,美國有一個州當時就立法:在汽車前面,必須有一個人拿著鈴鐺領跑,否則違法:因為馬上上有鈴鐺,有聲音,有吆喝。而汽車沒有。用馬車的思維來約束汽車,這在今天看起來十分可笑,但是在當時,美國政府官員和律師們,就是看待新生事物汽車的。

     

      以史為鑒,或可成為我們研判未來的破局之法。

    責任編輯:覃琬蕓
    相關評論
    新產品展示
    促進會會員征集
    設為首頁  |  關于我們  |  會員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我們
    中國·廣西工業創新促進會 ©版權所有  桂ICP備14000625號-2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妇女| 国内精品久久久人妻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美女视视频专区| 精品一区高潮喷吹在线播放| 精品国产福利久久久| 四虎影院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 精品国产成人亚洲午夜福利|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免费| 亚洲一区爱区精品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九九| 国产精品免费_区二区三区观看| 2021国产成人午夜精品|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性色| 成人午夜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播放| 日韩中文字幕精品免费一区| 日韩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第一页一区| 亚洲午夜精品第一区二区8050| 日韩av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线在线精品国语|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I6|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各|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亚洲| 最新国产乱人伦偷精品免费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2021| 日韩一级免费视频| 亚洲av日韩av无码黑人| 国产大片51精品免费观看|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版| 精品一区二区三人妻视频|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乱-久| 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99热这里有精品| 在线电影国产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久| 2020国产欧洲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