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這兩項重大任務已被納入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的范疇。而在不久前結束的第八屆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上,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無疑也是討論最為熱烈的話題。廣西在建設“海上絲綢之路”中如何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戰略優勢?又有哪些可以借鑒的別國海洋經濟發展的經驗?將來可能會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約,該怎樣解決?
近日,中國海洋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海洋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劉曙光在南寧接受了記者的專訪,就這些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1 戰略平衡 把握好新機遇
劉曙光是第一次來南寧,對南寧的環境贊不絕口:“南寧空氣好,在城市發展上與新加坡很像,卻比新加坡有更多的綠地,更少的高樓,發展潛力很大。”
被問到廣西在推進“海上絲綢之路”具有哪些優勢時,劉曙光表示,廣西的優勢在于和平時期,可以有效地整合從兩側到腹地再到北部灣海灣對岸的合作關系。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際,地區層面還是城市層面,廣西的區位優勢明顯。廣西可以發揮這種優勢,左右逢源,上通下達。其中包括跨層次的,利用好中央給予的各項政策,通過政策化解為地方的優勢。
劉曙光認為,廣西在合適的時機還可以替中央層面、甚至整個華南層面來行使一些職能,充當中央政策的具體操作者。如承辦泛北論壇,這樣高級別的會議實際上是國家層面的,但是可由地方來承辦,廣西又可以享受其中的利益。廣西近年來已經在做這方面的工作,以后也要從戰略層面抓好合作機遇。
以前說到發展模式,人們喜歡提“弱弱聯合”,即不發達的地區之間進行合作。劉曙光的觀點是,現在的合作既然是開放式的,就需要引進像珠三角地區和長江經濟帶等經濟更發達的地區,利用西部大開發的政策以及其他國家級政策、信息,充分借助東盟的核心成員如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這些國家的優勢和便利條件,把這些在廣西做成一個戰略支撐的平衡點。
廣西為何要做各方政策、信息戰略支撐的平衡點?
新加坡國家不大,但在國際社會中卻擁有其他小國無法擁有的國際地位,能發出自己強有力的聲音,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新加坡實行“大國平衡戰略”。劉曙光解釋,“新加坡不僅是東盟的戰略支撐點,而且是美洲、歐盟等戰略支撐點,它是一個做戰略平衡的高手。廣西可以仿效新加坡,把國內國際的政策優勢在這里做成一個戰略支撐的平衡點。”這樣,在共建“海上絲綢之路”中,廣西發出的聲音也許會更加有力。
2 細化服務 提高論壇專業化水平
今年的泛北論壇,讓經常參加國際學術論壇和會議的劉曙光耳目一新。除了論壇本身水平很高之外,他很敏銳地看到了泛北論壇今后發展的另一個可能性。
“廣西要辦論壇,應該把它細化來做,既為自己服務,同時也服務于周邊,這樣才會成為區域的核心。”劉曙光所說的“細化”有兩個方面,一是指細化成分專業的,二是說細化到分階段地進行。在此過程中,通過自己發現問題和別人提出問題,來不斷調研、整合論壇。做好論壇,做好高端服務,就又邁出了新的一步。
他認為,走工業化是廣西發展的一個途徑,這種工業化應該是新型工業化,可以主動地選擇性地接受產業轉移,而不是被動。“除了吸引產業轉移,還有一些后工業化的專業服務可以做,如專業咨詢。這些也可以打造成中國與東盟的另一種合作平臺。”劉曙光介紹,倫敦在19世紀成為了整個世界的論壇中心,由于堅持了本國的風格和方向,最后打造了金融、信貸等一系列產業的高端服務業。在他看來,如今的廣西從實務做起,鞏固好現有的基礎服務設施,然后把軟件配套建設跟上,就可以形成未來做專業服務的基礎。依循服務專業化的方向,廣西不僅要更好地成為中國與東盟之間相互交流的平臺,還要成為連結東盟與整個東亞之間的一個交流平臺。以此平臺做下去,會不斷產生新意,廣西也能從中逐漸積累信心。
與此同時,廣西要留住美好的環境、淳樸的壯鄉文化,以此來展示給世界,而不要在發展過程中,重走粗放型工業化的老路。他指出,廣西應該看到,不能先賣自己的地,破壞自己的生態,不要耗盡自己的資源、環境,這樣得不償失。廣西要努力爭取做智力密集型的產業,并不斷調整,水漲船高地謀劃發展。
3 打破制約 扎扎實實走特色路
劉曙光認為,在未來,來自主觀意識的想象和人才不足或許會成為制約廣西發展的兩大因素。
首先是主觀意識方面的想象,即沒有經歷過的過程,會產生一些想象。他再以英國為例進行說明。最近的馬航失聯事件中,突然出現了一些英國衛星組織發出的相關信息。這其中可能人們會有錯覺,認為英國已經不再以工業發展為主,其實英國依然有勞斯萊斯發動機等大量高端技術的存在。英國衛星組織能在馬航失聯的關鍵節點“發聲”,這恰恰說明了,英國作為老牌的工業國,不斷積累下來的知識儲備和財富。
沒有工業化,就不會有后工業化。對廣西而言,可能還要重走“長征路”,走的路徑卻要避免落后工業化帶來的弊端。他認為,廣西需要積累,也需要過程,我們可以加快這個過程,但是不能因為主觀想象而減少步驟。廣西既可以做高端的服務,又要“倒逼式”地發展。所謂“倒逼式”就是逼我們重新補課,把缺少的步驟補上。
意識來自于人,這就需要培養大量的人才。欠發達地區需要加強人才的培養,從長期的基礎學習到專業的培訓。他說,必須要讓廣西的人才回流,形成人才的正循環,建立專業人才庫,迅速提升實力,抓人才,抓教育。作為一名教師,劉曙光也盼望著在人才教育上能與廣西合作,表達了與廣西高校交流合作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