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7月9日,在廣西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沖焊件廠,機器人正在作業。 諶貽照 攝
“近三年,公司增加機器人300多臺,覆蓋近20條生產線。”7月9日,廣西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得益于機器人對生產效率的提高,公司將會繼續引進機器人作業。
當天,在廣西汽車集團沖焊件廠,26臺機器人揮舞著“手臂”,自動把材料沖壓焊接成型。“26個機械手完全替代了人工,24小時不停運轉使得生產效率提高了一半。”廣西汽車集團沖焊件廠副廠長顧漢國介紹,在輸送、搬運、涂膠、上料等生產線,也實現了全工序自動化。
廣西汽車集團使用機器人只是柳州工業發展,“機器換人”的縮影。“目前,柳州已有60多家汽車和機械生產制造企業使用機器人,主要用于焊接、噴涂等危險性較高、工作環境較差的崗位。”柳州市科學技術局局長孫松表示,柳州企業自動化程度相對較低,對于工業機器人的需求非常大。
作為西南工業重鎮的廣西柳州,以汽車與機械制造為支柱產業,規模以上企業達500家。正處于轉型升級時期的柳州工業,隨著發展與勞動力成本的逐年上升。要提高工業制造水平、解決用工難等問題,使用機器人是大勢所趨,成為了柳州工業企業的共識。
孫松表示,柳州有意向使用工業機器人的企業超過80%,為推動更多企業使用機器人,科技局出臺了一系列措施。
據了解,2014年,確定年銷售收入2000萬元以上的中小企業,當年起購買工業機器人的,每臺套按金額的20%-30%一次性補貼。今年年初,確定10家工業機器人應用示范企業,優先支持機器人開發與應用。此外,正在制定的“柳州市工業機器人‘十三五’規劃”,將設立專項資金對機器人應用、研發等進行支持。
柳州“機器換人”是中國機器人市場快速發展的一部分。據國際機器人學聯合會估計,2014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約為5.6萬臺,成為全球機器人第一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