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南寧7月19日電 (鐘建珊)在當前國內經濟增長放緩、壓力加重的情勢下,廣西官方鼓勵民營企業“走出去”,借力“一帶一路”建設及中國—東盟合作窗口優勢,與東盟國家開創互補經濟,實現雙贏。
7月16日至20日,記者先后探訪廣西北海、防城港、欽州、南寧等多地民營企業發現,廣西民營經濟實力正不斷壯大,境外經貿合作區成為廣西民企抱團“闖東盟”的優質平臺。
“東盟大部分國家為發展中國家,處于基礎設施建設興盛時期,對鋼鐵需求量巨大,鋼鐵市場無可限量。”廣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董事長陳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盛隆冶金有限公司是廣西目前規模最大的民營鋼鐵公司。2014年起,該公司與與北部灣港務集團合作,斥資100億元人民幣在馬中(馬來西亞—中國)關丹產業園建設新的鋼鐵項目。
陳亮認為,中方與東盟在鋼鐵項目合作中有很強的互補性,東盟有良好的鋼鐵原材料資源和龐大的鋼鐵消費市場,但缺少優良的技術開發和生產能力,中國先進的鋼鐵冶煉加工技術恰好與之契合。
“以馬來西亞為例,中國鋼鐵企業進駐關丹產業園后將開啟配套型鋼生產線,填補馬來西亞國內無H型鋼生產線空白。”陳亮說。
為讓前述中國鋼鐵企業在當地產業園落地,馬來西亞官方推出15年免稅政策,并在生產用地租賃費用上給予低價優惠。
陳亮說,借助廣西北部灣、馬來西亞港口碼頭優勢,其所在公司將從鋼鐵資源富集的印尼、菲律賓等東盟國家進口原材料,在馬中關丹產業園生產加工后,成品銷往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周邊東南亞國家。
除鋼鐵工業外,廣西優良農業、房地產等領域的民營企業亦“抱團”搶灘東盟市場,與東盟展開互補經濟發展。
廣西田園生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衛國表示,東南亞農業規模巨大,國際市場前景廣闊。早在2009年,該公司便開始布局東盟農藥市場,并在南寧設立東南亞規模最大、現代化水平最高的農藥劑型生產基地。
李衛國說,目前其所在公司在越南設有肥廠,幫助當地建立農肥網絡體系,并與河內大學合作,研發適宜越南土壤的農肥產品。
“今年初,我們在越南南部增設農肥推廣點,向泰國、老撾、柬埔寨等東盟市場擴延。”李衛國說,東盟不少國家農業尚屬起步階段,在未來深化合作中,該公司將攜智能農業技術入駐東盟市場。
據南寧海關統計,2015年上半年,廣西民營企業對“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577.5億元,增長27.9%,占同期廣西對“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總值的77.2%。民營企業成為廣西對“一帶一路”中國貿易的中堅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