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創業,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的主旋律。7月29日,來自全國各地的創業導師們,將目光聚焦南寧;來自區內外的創業者們,用腳步選擇了綠城;他們發出了一個共同的聲音:到綠城南寧擁抱創業夢想,這個選擇沒有錯。
當前,南寧市正在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整合創新創業資源,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環境。如今,社會大眾的創新創業熱情被激發,這座城市的創新潛能正噴薄而出。
1 南寧創業環境獲點贊
當天上午,在南寧國際會展中心舉行的“互聯網+”創新創業大會暨首屆創新創業活動周啟動儀式上,綠城南寧的創業前景和創業環境得到了一片點贊聲。
中國投資協會會長張漢亞表示,當前我國基礎設施建設的高潮已近尾聲,今后更多的將是推動創新以達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作為后發城市的南寧,正可以趕上這一波機遇。
美圖秀秀董事長蔡文勝也認為,以南寧為代表的中西部地區正孕育著創業機會。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地處中國-東盟合作前沿的南寧商機不斷涌現,到南寧創業不僅能有效開拓中西部市場,還能輻射整個東盟地區。
在嘉賓論壇上,一批知名的創業導師就“中西部城市后發優勢與模式創新”話題展開對話,對南寧創新創業服務產業化的發展前景、未來眾創空間與孵化器的發展趨勢進行了交流和探討。
如果說這些創業導師們的說法還只是一種設想,那么創業者的到來則是“用腳做出了選擇”。
在當天下午舉行的南寧市首屆創新創業大賽上,除了本地團隊(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外,幾家外地團隊(企業)也傾心于南寧的創新環境。據了解,創新創業大賽通過多輪角逐,最后入圍決賽者是從112個項目中精挑細選出來,足見南寧人創業熱情之高。
而外地參賽項目也都是“高精尖”,有大數據應用于企業管理的,也有虛擬技術幫助實現人類健康的。來自上海的創業團隊DATATop智慧數據的胡慧娜表示,他們已經在北美市場開展業務,這次是認為南寧的創業環境足夠吸引人,所以有意來這里創業。
部門做法 政策鋪路,企業“輕裝上陣”
專家們的總結,創業者們的選擇,是對南寧創業環境的最好代言。
當前,南寧正在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南寧市科技部門也通過推進體制改革、加強項目管理等方式,建立了充滿活力、富有效率的科技創新體制與機制。
今年上半年,南寧市繼續完善科技創新配套政策,研究出臺了《南寧市科技企業孵化器認定和管理暫行辦法》,進一步規范和完善科技孵化體系建設;完成了《南寧市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實施方案》《南寧市“十三五”科技發展規劃》《加快南寧市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科技創新配套政策的起草,科技體制改革工作穩步推進。
同時,南寧市科技部門還想辦法幫助創新企業“輕裝上陣”,制定出臺了《南寧市推進科技保險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并啟動試點工作,探索了一條解決部分科技企業保險難、融資難問題的新途徑。
2 入駐孵化器,創業加速度
創業時不我待。如果讓這些項目按部就班的發展,就很可能錯失機遇,甚至最后胎死腹中。但在創業過程中,大多會遭遇資金、人員以及智力方面的瓶頸,光靠自己單打獨斗是難以成功的。這時候,借助孵化平臺、創客空間的力量,快速而有效地找到解決辦法,就是南寧市科技部門致力于幫助創業項目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來自南寧藍比藍科技公司的智能化循環造紙機,致力于紙張的多次循環利用,綠色環保方便高效,在創業大賽上一路走來都獲好評。不過,該項目負責人李璇的創業夢想,卻被阻擋在資金門檻之外。因為沒有錢,企業的批量生產舉步維艱,市場推廣更是遙不可及,“最困難的時候,甚至連辦公場地都租不起。”李璇說。
創業孵化平臺解決了燃眉之急。入駐廣西信息化孵化基地的她,不但擁有了免費的辦公場地,還得到了眾多的推薦機會,循環用紙的商海正向她敞開。
相比之下,廣西熾寶科技公司在入駐孵化平臺之前就已經有產品投產。但問題是,這個十分有前景的項目,卻在商業拓展上裹步不前。在孵化平臺,創業導師幫他找到了答案:商業策劃太落后。“在這里我明白,做任何項目產品好是前提,還得要包裝。”公司負責人秦永振說,是孵化平臺讓他這個純技術人員拓寬了商業思維,解答了他的商業困惑,厘清了創業思路。
與會的盤古智庫創始人易強觀點鮮明地表示,孵化平臺,就是助推創業成功的加速器,要在人才、金融、智庫等方面給予創業項目扶持。他對南寧孵化平臺的做法,感到非常滿意。
部門做法 搭建平臺,孵化器遍地開花
在創新創業政策的支撐之下,南寧市加快建設服務能力突出、服務設施完備的雙創基地、科技企業孵化器和創客空間,提出了“至2020年底,全市建成眾創空間10家以上,新增科技型中小微企業1000家以上”的發展目標。
南寧創客城就是一個縮影。在南寧市科技局的支持和配合下,2015年10月,位于南寧高新區的創客城建成投入運行,如今有30多個來自不同地方的創業團隊在這里開始了圓夢之旅,他們彼此碰撞思想、整合資源,將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與現代制造業、生產性服務業、創意產業相融合,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注入新的活力。創客城同時引進廣西錦繡前程人力資源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第三方公共服務機構,為創業企業、團隊提供人才培訓、法律服務等專業指導。
此外,孵化平臺也在廣西-東盟經濟技術開發區、南寧經濟技術開發區、六景工業園區等國家、自治區級工業區建立起來。截至2016年6月,共建設科技企業孵化器17家、眾創空間9家,孵化面積超57萬平方米,累計孵化畢業企業240多家,新增創業團隊132個。
3 借力孵化器,成功更進一步
“一切不以成果轉化為目的的創新都是自娛自樂。”在創新創業大會上,有專家這樣評價創新創業的成果轉化。作為創新創業的最后一步,卻也是最為重要、最為困難的一步。
智能水肥一體化管理系統是廣西捷佳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帶來的參賽項目,該項目既可以節省勞動力,還能提高農業灌溉時的肥料利用率,降低生產成本。這么好的項目,長期以來卻一直“待字閨中”。“缺少宣傳經費是一方面,但我想更重要的是,我們找不到推廣的平臺。”企業負責人溫標堂說。
加入南寧·中關村雙創示范基地被溫標堂視為一次轉折。目前,該灌溉技術已經被推廣向南寧周邊的40萬畝果園,而500萬畝糖料蔗基地也正在洽談中。更為重要的是,借助平臺,這項技術已經走向東南亞,目前正在洽談老撾的新項目。
在孵化平臺的助力之下,“一波動漫科技”“電動車充電器產品和電池服務”等創業項目,都有了新的成果轉化。這讓創業人員備感振奮。“正是入駐孵化器,讓我在創業關鍵時期,得到了科技部門、創業導師的幫助。”
有大賽評委表示,當前在南寧,創業者融資、找風投還是比較困難的,所以,如何推進成果轉化,這是孵化平臺需要考慮的事情,也正是平臺相較創業者、團隊的優勢所在。
部門做法 拓展服務,加快成果轉化
平臺搭好了,企業進駐了,創新團隊來了,科技創新接踵而至。而接下來的,就是要實現科研創新到生產應用的轉化。為此,南寧市科技局近年來不斷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完善科技項目管理,加強科技工作規劃,創新科技管理模式。
發展科技服務業是實現科技創新轉化的重要渠道。南寧市科技局實施“發明專利倍增計劃”,以優化科技資源配置、加速知識流動和技術轉移,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通過加快公共技術創新平臺構建、創新科技服務網建設等科技創新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和完善,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由南寧市科技局主導建設的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南寧)示范基地,在促進科技項目與企業“嫁接”方面充分發揮了橋梁作用,有效解決了企業科技成果產業化的“瓶頸”問題。2015年,南寧組織80多家企業及機構參加東盟國家各種科技交流活動,簽署合作框架協議92項,舉行技術(成果)專題對接會3場,協助推廣67種技術產品或成果到東盟國家。
目前,科技進步對南寧經濟增長貢獻率大幅上升,從2011年的40.2%到如今的超過46%。科技成果轉化已成為南寧經濟增長“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