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主要著力點,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是實現我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和必由之路。今年以來,廣西采取強有力的措施抓運行、強調度、重督導,全區上下齊心協力抓工業、扶工業、強工業,全力以赴推動工業經濟穩增長,全區工業經濟運行總體保持穩中有進態勢。
汽車制造環節中,海綿是座椅的主要材料。在廣西汽車集團柳東基地,“智能倉儲物流項目”進入設備綜合聯調階段,項目由海綿空中懸掛鏈倉庫、座椅成品智能倉庫、接駁輸送線三部分組成,將海綿下線、存儲、出庫、生產信息反饋等作業流程進行智能統籌,有效減少物資積壓,進一步釋放倉儲場地,提升接駁能力,這也是廣西汽車行業首次嘗試整體智能倉儲物流項目。
廣西汽車集團物流部總監郭亮:項目預計會在9月份中旬這樣完成量產,客戶的滿足節拍可以從現階段的45個JPH(單位每小時需求臺套)逐步提升到60(JPH),未來可以達到90個JPH的能力,同等資源的情況下,我們在廣西區內的行業里面應該是處在一個比較領先的位置。
作為“中國汽車工業三十強”之一,廣西汽車集團的營業收入每年持續增長,2017年,公司營業收入已突破220億元。截至2018年7月,公司已啟動產品研發管理數字化、柳東座艙線數字化系統改造等六大智能制造項目,共投入自動化生產線108條,機械人807臺,柳東基地平均自動化率已達52.63%。以現代制造業為引領,柳州市正全力建設現代制造城,今年1—8月,柳州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132.28億元,增長4.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74.79億元,增長3.6%。
為了滿足旺盛的市場需求,惠科電子(北海)科技產業園加快轉型升級。北海惠科移動智能終端生產基地一期項目2000臺計算機數控機床已經安裝完畢,項目全面達產后預計可年產4000萬套以上精密構件。
廣西惠科精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總監何勇:2018年9月份我們銷售目標任務是1個億,然后就是以億為單位的逐步地爬坡,(項目達產)規劃大概就是3.5個億。
培植“工業樹”、打造“產業林”。目前,北海市陸續形成了電子信息、石油化工、臨港新材料、海洋產業、食品加工、林紙木材加工等“產業樹”。今年1—8月,北海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188億元,增長12%。
主導“高精尖”產業 激發高質量發展新動力。在桂林國家高新區,研發、生產及銷售手持穩定器的智神信息技術公司得以快速孵化、成長,產品暢銷美、歐、日、韓等50個國家和地區,昔日“拓荒者”如今成為同行業的“領頭羊”。
桂林智神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廖易侖:最關鍵一條就是創新,一個是知識產權保護,一個是靠產品的迭代。我們一定要讓產品始終保持領先競爭對手一代以上的距離。
瞄準工業科技前沿和高質量發展需求,桂林國家高新區實施“瞪羚計劃”和“科技小巨人計劃”,加快推進重大科技攻關,組織實施科技創新計劃項目830項,南藥智能化藥品生產、優利特生化檢測及免疫診斷試劑生產等一批重點產業創新工程加快實施。今年1—8月,桂林市規模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6.9%,增速同比提升3.1個百分點;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5.1%,增速較上半年提升1.5個百分點。
桂林國家高新區七星區科技局局長薛媛:每年都會拿出2000萬的資金用于扶持科技項目的研發,重點是圍繞著我們初創型的科技型企業,截至(今年)5月份我們科技金融中心為100多家企業融資了約6.67個億。
今年以來,廣西工業經濟運行總體趨穩向好,呈現出工業生產增速穩定、超過六成行業增長穩定、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增長穩定、工業實體經濟增長面穩定、相關指標增長支撐面穩定、新增積極因素影響面趨好的“五穩定、一趨好”特點。今年1—8月,全區工業經濟延續了上半年以來穩中有進的運行態勢,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9%,增加值同比增長3.3%,從40個大類行業看,全區25個行業總產值實現增長,繼續保持超過六成的增長面;全區重點監測的25種產品中17種產品實現正增長,增長面為68%。8月份,全區5829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有3654家企業總產值實現正增長,工業實體經濟保持六成以上的增長面。
汽車制造環節中,海綿是座椅的主要材料。在廣西汽車集團柳東基地,“智能倉儲物流項目”進入設備綜合聯調階段,項目由海綿空中懸掛鏈倉庫、座椅成品智能倉庫、接駁輸送線三部分組成,將海綿下線、存儲、出庫、生產信息反饋等作業流程進行智能統籌,有效減少物資積壓,進一步釋放倉儲場地,提升接駁能力,這也是廣西汽車行業首次嘗試整體智能倉儲物流項目。
廣西汽車集團物流部總監郭亮:項目預計會在9月份中旬這樣完成量產,客戶的滿足節拍可以從現階段的45個JPH(單位每小時需求臺套)逐步提升到60(JPH),未來可以達到90個JPH的能力,同等資源的情況下,我們在廣西區內的行業里面應該是處在一個比較領先的位置。
作為“中國汽車工業三十強”之一,廣西汽車集團的營業收入每年持續增長,2017年,公司營業收入已突破220億元。截至2018年7月,公司已啟動產品研發管理數字化、柳東座艙線數字化系統改造等六大智能制造項目,共投入自動化生產線108條,機械人807臺,柳東基地平均自動化率已達52.63%。以現代制造業為引領,柳州市正全力建設現代制造城,今年1—8月,柳州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132.28億元,增長4.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74.79億元,增長3.6%。
為了滿足旺盛的市場需求,惠科電子(北海)科技產業園加快轉型升級。北海惠科移動智能終端生產基地一期項目2000臺計算機數控機床已經安裝完畢,項目全面達產后預計可年產4000萬套以上精密構件。
廣西惠科精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總監何勇:2018年9月份我們銷售目標任務是1個億,然后就是以億為單位的逐步地爬坡,(項目達產)規劃大概就是3.5個億。
培植“工業樹”、打造“產業林”。目前,北海市陸續形成了電子信息、石油化工、臨港新材料、海洋產業、食品加工、林紙木材加工等“產業樹”。今年1—8月,北海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188億元,增長12%。
主導“高精尖”產業 激發高質量發展新動力。在桂林國家高新區,研發、生產及銷售手持穩定器的智神信息技術公司得以快速孵化、成長,產品暢銷美、歐、日、韓等50個國家和地區,昔日“拓荒者”如今成為同行業的“領頭羊”。
桂林智神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廖易侖:最關鍵一條就是創新,一個是知識產權保護,一個是靠產品的迭代。我們一定要讓產品始終保持領先競爭對手一代以上的距離。
瞄準工業科技前沿和高質量發展需求,桂林國家高新區實施“瞪羚計劃”和“科技小巨人計劃”,加快推進重大科技攻關,組織實施科技創新計劃項目830項,南藥智能化藥品生產、優利特生化檢測及免疫診斷試劑生產等一批重點產業創新工程加快實施。今年1—8月,桂林市規模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6.9%,增速同比提升3.1個百分點;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5.1%,增速較上半年提升1.5個百分點。
桂林國家高新區七星區科技局局長薛媛:每年都會拿出2000萬的資金用于扶持科技項目的研發,重點是圍繞著我們初創型的科技型企業,截至(今年)5月份我們科技金融中心為100多家企業融資了約6.67個億。
今年以來,廣西工業經濟運行總體趨穩向好,呈現出工業生產增速穩定、超過六成行業增長穩定、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增長穩定、工業實體經濟增長面穩定、相關指標增長支撐面穩定、新增積極因素影響面趨好的“五穩定、一趨好”特點。今年1—8月,全區工業經濟延續了上半年以來穩中有進的運行態勢,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9%,增加值同比增長3.3%,從40個大類行業看,全區25個行業總產值實現增長,繼續保持超過六成的增長面;全區重點監測的25種產品中17種產品實現正增長,增長面為68%。8月份,全區5829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有3654家企業總產值實現正增長,工業實體經濟保持六成以上的增長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