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區對賀州市提出“發揮優勢、突出特色、全力東融、加快發展”總體要求,賦予賀州“打造廣西東融先行示范區”的新使命,為賀州市產業借力發展、借機突破創造了新的歷史性機遇。
如何進一步加快東融的步伐,賀州上下都在積極發力。作為該市惟一入選全國健康促進試點縣,鐘山縣充分發揮“兩粵要沖,三湘入桂門戶”區位優勢,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去年以來,該縣成功簽約香港恒源電子等13個項目,簽約投資總額近30億元,為縣域經濟加快發展匯聚強勁動力。
A
打造產業轉移的橋頭堡
據了解,去年鐘山縣簽約的13個項目,計劃落戶在鐘山工業園區。該園區毗鄰高鐵西站,為自治區A類產業園區,是鐘山承接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轉移的“橋頭堡”。
目前,該園區已建成標準廠房6萬平方米、園區道路10公里。另外,日處理1萬噸的園區污水處理廠也已投入使用,供水管網建設工程正在加快推進。園區的木業、石材、建筑模板、電子、碳酸鈣改性母粒等一批項目已建成投產,去年園區實現工業總產值47.39億元,同比增長8.7%。
“之所以選擇在鐘山發展,就是看中了它的區位、交通、資源、政策優勢以及良好的投資環境。更重要的是,我們在項目用地、工商、稅務等方面都享受到全程周到的服務。”來自東莞的一家電子企業負責人李祥亮告訴記者。
承接產業轉移,是“東融”戰略的關鍵。近年來,鐘山縣依托工業園區,以“圍繞優勢資源抓工業、圍繞優勢企業抓項目、圍繞優勢項目抓進度”的發展思路,努力構建多元化的工業支柱產業集群。
新引進的雙文碳酸鈣新材料有限公司采用國際最先進的生產設備,每臺設備配一條生產線,備有粉體活性處理系統,對研磨后的產品進行再處理,提升產品附加值。其生產過程不會產生粉塵,下游新產品有農用流延膜和醫用透氣膜。這些產品將填補國內空白,擺脫長期依靠進口的局面。
龍頭企業集聚的同時,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轉移不斷向內陸延伸,以及鐘山交通路網的不斷推進,為該縣融入大灣區奠定了基礎。
B
發展立體化交通網絡
鐘山縣區位優勢非常明顯,近年來,隨著高鐵、高速公路等交通的不斷改善,該縣的發展也駛上了“快車道”。
2015年的4月3日,鐘山西高鐵火車站正式營運,貴廣鐵路由西向東穿越轄區。已通車的桂梧高速公路、賀鐘高速公路繞城而過,加之323、207兩條國道由西向東,由北向南貫通全境。如今,鐘山縣覆蓋了高速鐵路、高速公路、普通鐵路干線、國道公路網,總里程約420公里。
目前,鐘山已全面融入賀州市“五高三鐵兩江一機場”交通網絡規劃。按照這個建設藍圖,未來鐘山將擁有由機場、鐵路、高速路、國道組成的南北東西貫通、立體化的交通網絡,成為湘桂及西南諸省通往粵港澳大灣區的交匯點和桂東交通樞紐。
同時,鐘山縣還加大“一事一議”項目的財政獎補力度,使農村公路等一批基礎設施得到改善。
“過去水泥路沒有通到村里,杉樹、羅漢果的運輸成本過高,都不賺錢。現在路修好了,過去1個多小時的車程縮短為10多分鐘。”在鐘山縣紅花鎮,村民告訴記者,以前連發展產業都非常困難的窮山溝,隨著交通網絡不斷的完善,具備了發展鄉村旅游的條件。
C
建設大灣區休閑勝地
3月19日,鐘山縣紅花鎮峰江生態康養園迎來了首批來自粵港澳大灣區及印尼的客人。這個康養園位于思勤江上游,有一片白鷺保護區,透過竹林間遠眺,思勤江猶如一條蜿蜒青翠的玉帶。
從今年3月開始,鐘山開展以“民俗文化鄉村行”為主題的系列活動,包含“瑤族文化鄉村行”“桂劇鄉村行”等內容,吸引了各地游客前來觀賞如畫風景、品味民族風情。
兩年前,鐘山縣最著名的景點“十里畫廊”曾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得到開發。如今,鐘山旅游異軍突起,去年接待游客230萬人次,旅游總消費26.8億元,分別增長66.8%和59.2%。
近年來,鐘山縣充分利用“美麗鄉村”建設成果,大力發展田園綜合體,推動田園變景區、資源變資產、農民變股東。在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名單中,鐘山縣共有回龍鎮龍道村等5個村入選,還建有“自治區級生態鄉鎮”“‘美麗廣西’鄉村建設示范村”“綠色村屯”一批。
同時,鐘山縣對轄區內的江河、湖泊、濕地等水體進行系統性生態修復,用環保、宜居、美麗、協調的建設理念,規劃建設縣城富江水系改造等工程項目,努力打造一個功能完善、生態宜居的魅力新城。
而當初的“十里畫廊”已被包裝成“百里水墨畫廊”,是廣西惟一被列入全國金融支持旅游扶貧的重點項目,目前完成投資3.6億元。此外,以國家4A級景區標準建設的錦繡鐘山生態園也已完成投資1.5億元。
“我們以‘旅游+’為抓手,推進旅游與農業、林業和水利融合發展,打造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美麗休閑鄉村旅游帶。”鐘山縣委書記唐先程說,該縣有獨特的生命力和歷史底蘊,像百里水墨畫廊、南越古國遺風、長壽養生密碼,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休閑勝地正當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