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國家3A級景區標準建設的永福羅漢果特色小鎮已初具規模,未來,加工園區將變旅游景區,形成羅漢果種植、研發、加工、市場、文化、旅游、服務相融合的全產業鏈發展格局。”3月29日,永福縣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
近年來,永福縣根據地理條件和羅漢果產業結構特點,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羅漢果生產,加快發展第三產業。2018年永福羅漢果鮮果總產值達9億多元,加工銷售產值20多億元,與羅漢果相關的農資銷售、金融、旅游等行業也快速發展,其中農資銷售近兩億元。
A
長遠規劃指明方向
永福是我國傳統的羅漢果主產地,因氣候土壤適宜,其產出的羅漢果硒、氨基酸等含量較一般羅漢果高。早在1995年,該縣就被農業部命名為“中國羅漢果之鄉”。但是,該縣羅漢果也存在產量不高的問題,平均畝產不到3000個。
針對這一現狀,2002-2003年,該縣職能部門提出分種植、加工、服務三步驟發展羅漢果,并于2012年上升到縣級規劃。2012年開始,該縣先后成立專業機構永福縣羅漢果研究所和廣西永福羅漢果試驗站,負責羅漢果產業生產、科研、加工、銷售、管理、指導;成立永福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站,保障羅漢果綠色安全;成立永福羅漢果協會,負責羅漢果行業管理。
同時,該縣還制定了永福羅漢果產業發展的“十二五”和“十三五”規劃。2018年聘請專業規劃設計機構編制了《永福羅漢果廣西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規劃(2018-2025)》等,為該縣羅漢果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經過科技人員雜交選育和相關規劃,目前該縣有優良羅漢果品種8個,羅漢果平均畝產超8000個,種植面積7萬多畝,相鄰周邊區域種植5萬多畝,總產量超過13億個(10萬噸),為該縣羅漢果加工業的發展壯大奠定了基礎。
B
引導社會資本撬動加工業
種植和產量問題解決后,永福縣以項目建設為杠桿,引導社會資本進入,撬動加工業發展。包括綜合運用獎勵、補助、稅收優惠等政策,鼓勵金融機構與新型羅漢果經營主體建立緊密合作關系,推廣產業鏈金融模式,加大對羅漢果產業融合發展的信貸支持等。
該縣還在蘇橋鎮桂林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永福羅漢果特色小鎮內新建羅漢果綜合交易市場。該市場集產品收購、批發、配送、展銷、休閑、旅游等多種經營為一體,具備電子信息網絡服務、商務會談,以及產品分級、包裝、物流儲藏等綜合功能。目前該市場建設已初具規模,該縣所生產的羅漢果及周邊區縣90%以上的羅漢果均在該市場進行交易,每年的交易額占永福縣市場總交易額的90%以上。
目前,該縣羅漢果企業(專業合作社)吸引社會資金投向羅漢果產業鏈4億多元,相關產品100多種。廣西甙元植物制品有限公司位于該縣蘇橋鎮羅漢果特色小鎮內,該公司主導產品為羅漢果提取物甜甙5,其產品一公斤售價近2000元,2018年該公司產值達7000多萬元。該公司副總經理唐克軍說,永福對羅漢果加工企業有較多扶持政策,并且種植集中、品質可靠,可有效較低企業成本,僅運輸成本每噸就比從永福進貨到山東加工少700元,5000噸的量一年就少了300多萬元。下一步,該公司還將在永福加大投資和擴大生產規模。
C
“農業+”拉動第三產業
在一、二產業快速發展的基礎上,永福縣采取“農業+”模式拉動第三產業發展。首先是“農業+電商”模式,建設永福縣羅漢果網絡銷售平臺,開展電商培訓300多人。同時依托信息進村入戶項目,全縣建設260多個電子商務服務點,建成縣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建設縣、鄉、村三級電子商務服務體系。
該縣連眾果蔬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韋新連說,去年該合作社通過電商銷售了1000多萬元的羅漢果,今年他將與其他20多家合作社成立一個集團公司,統一對羅漢果進行包裝生產,進一步擴大銷量。
其次是“農業+旅游”模式,當前,永福縣緊抓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建設重大機遇,全力推進中國特色羅漢果旅游與健康養生養老產業發展,對社會資本投資建設連片面積達到一定規模的高標準羅漢果園,允許利用一定比例土地,按規劃開展觀光和休閑度假旅游、加工流通等經營活動。目前,該縣已扶持培育一批羅漢果休閑農莊、采摘莊園等鄉村旅游特色業態經營點。其開發建設的蘇橋羅漢果小鎮被評為國家3A級景區,同時入圍廣西旅游型特色小鎮培育單位。
D
保底收購助農脫貧
永福羅漢果主要生產區在該縣山區和丘陵地帶,那里也是該縣貧困鄉、貧困村、貧困戶的集中區,發展永福羅漢果產業,有助于促進農業增產增收,解決貧困鄉、貧困村、貧困戶增收問題,讓廣大山區百姓脫貧致富。
為此,該縣推行“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和“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由公司或專業合作社與果農簽訂保底收購羅漢果合同,市場價格高時,公司或專業合作社就提高收購價,市場價格低時,保底收購,即公司或合作社用利潤補貼果農,形成企業與種植戶之間穩定的利益緊密聯結機制,同時讓種植戶充分享受二、三產業增值收益。
此外,政府和企業及合作社還分別給予種植戶苗木補貼,大大減輕了種植戶特別是貧困戶的羅漢果種植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