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3日至25日,e-works組織了首屆廣東省大灣區的智能制造考察,這也是疫情之后首次在華南地區組織的考察。
在此之前,e-works已成功組織了31次國際智能制造考察,足跡遍布歐美和日本等十多個發達國家近兩百家行業巨頭和隱形冠軍。而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帶,珠三角地區集聚了眾多優秀的制造企業。本次粵港澳大灣區智能制造考察,讓我們切身感受到這片高度開放、具有強大經濟活力的區域孕育出的優秀企業,在推進智能制造、精益生產和大批量定制等方面取得了實效。
此次考察歷時三天,考察了家電行業巨頭美的、家具行業個性化定制先鋒尚品宅配、新能源汽車領先廠商廣汽新能源、多媒體會議平板龍頭企業視源股份、汽車焊接產業領軍企業明珞裝備、手機行業領導品牌OPPO、安防鏡頭行業隱形冠軍宇瞳光學、自主品牌機器人典范李群自動化等八家知名企業和廣東省智能制造支撐機構——廣東省智能機器人研究院,以及松山湖機器人產業中心。
考察行程緊湊,內容豐富,切磋交流的環節也穿插其中。除在每家考察企業都進行深入交流,還組織了多次考察團內部交流。本次考察團的成員都是來自國內機械制造、能源電力、航空航天、汽車、家電、電子通信等行業優秀企業和軟硬件廠商的高管。學員們紛紛反饋,此次考察干貨滿滿,受益匪淺。
注重人機結合,實現柔性生產
通過此次考察我們發現,大灣區制造企業非常務實,不會為了自動化而自動化,非常注重投入產出比。當前,多品種、小批量的生產模式是主流,企業會充分考慮設備和產線的柔性,能夠生產多種變形產品,支持靈活的生產排程,可以快速換型,因此,企業非常強調人機協作。
例如,美的廣州工廠的空調內機人機協作裝配產線可以實現多個型號的混線生產,換模時間僅需3分鐘,大幅提高了效率;廣汽新能源汽車采用鋼鋁結合的材料,采用了很多新型的車身連接工藝,總裝線的自動化程度較傳統汽車企業明顯提升,多種車型混線生產,而動力電池組實現了全自動柔性裝配;OPPO實現了電路板的自動焊接、自動視覺檢測和自動測試,在手機總裝車間則通過人機結合的方式,確保裝配質量和效率。通過合理推進人機協作的柔性自動化,這些企業能夠對市場的變化進行快速反應,持續縮短產品制造周期,提高設備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
精益生產與智能制造雙輪驅動
本次考察的多家企業都非常注重生產現場管理,將精益生產與智能制造推進緊密結合,取得了實效。
美的南沙工廠持續八年推進精益改造,將現場6S管理與目視化管理結合,配合自動化設備和工業機器人,將產線布局與生產操作盡量優化。美的廣州工廠在產線數量不變和生產工人沒有大幅增加的情況下,工廠產能由規劃之初的30萬套/月提升到現在的90萬套/月;廣汽新能源的生產車間充分利用廠區空間,采用立體式作業空間設計,將物料輸送線和裝配流水線分層布置。在座椅安裝環節,機械手從上方的物料運輸裝置上將座椅精準抓取,再送入到下方的車身框架內,還可以多角度調整座椅姿態進行快速、精準的孔位定位,極大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提升了作業效率。精益自動化生產方式正在制造業逐步滲透,對智能制造起到了明顯的推動作用。
重視研發投入,打造技術高地
一流的企業核心競爭力在于關鍵技術,而只有在研發方面持續投入,才能保持自己的核心技術處于領先地位。
例如,OPPO 2019年的研發投入高達100億人民幣,預計未來三年,將要投入500億用于研發來增強產品競爭力和提升用戶體驗。OPPO近期的重點涉及芯片、軟件和云服務,這些技術的研發將會在5G萬物互融時代,為OPPO的技術升級提供保障。視源股份作為液晶電視主板的行業領軍企業,首創了多媒體教學和會議平板系統,近年來成長迅猛。視源股份高度重視產品研發,擁有多個綜合實驗室,如投資千萬元建造的EMC實驗室。公司已擁有授權專利超過4400件,擁有計算機軟件著作權、作品著作權超過1000項。2018年在PCT國際專利申請榜上排行第17位,榮登2019年上半年發明授權專利量TOP100。
加大研發投入,踐行差異化競爭策略已成為大灣區領先制造企業的共識。事實上,只有通過核心技術的創新突破才能打造自己的技術護城河,這也是我國建設制造強國的必由之路。
積極應用新興技術支撐業務創新
通過此次考察我們發現,工業互聯網、數字孿生、大數據、AI等新興技術已在多家企業落地應用。
例如在美的工廠,工業互聯網大數據展示中心將生產過程的人機料法環等信息集中起來實時展示,方便管理層及時發現異常及跟進處理,保障了美的“358故障處理機制”的落地(班長3分鐘內到場刷卡,并安排人員解決問題;5分鐘內若問題不能解決、系統將上報經理;8分鐘內若還是不能解決、系統將上報給總經理);還引入了人工智能技術,讓機器具備判斷、決策能力,實現空調外觀檢測精度提升80%,檢測成本下降55%;尚品宅配擁有設計、生產和裝配的3D虛擬系統,輔助其新品開發;廣汽新能源應用了數字孿生技術,實現了全數字化仿真模型與產線動作完全同步,縮短35%的現場調試時間;廣汽研究院還將物聯網、大數據、AI等先進技術應用在用戶行為分析和售后質量管理方面,指導新車的研制開發。明珞裝備應用虛擬調試技術,大大縮短了產線調試的時間,為寶馬、特斯拉等國際巨頭交付了焊接自動線。新興技術在制造業的應用,已經逐漸拓展到研發、生產、售后的全業務鏈,并在悄然改變著企業的運營狀態。
形成生態網絡,實現合作共贏
在本次考察中,我們發現優秀企業之間的合作非常密切,正在形成健康的商業生態系統。
例如美的已在智慧家居領域全面開放生態圈,圍繞入口、技術、產品、第三方服務四大方向發展生態合作伙伴,目前已跟眾多頭部企業強強聯合,包括亞馬遜、阿里、騰訊、華為、百度、OPPO、VIVO、創維等,開展物聯網合作,打通智能家居連接壁壘,形成優勢互補,全面優化用戶智慧體驗;尚品宅配也聯合家裝業各細分領域的頂級企業,打造數字化家居共生生態系統,實現真正的全屋配齊;廣汽新能源依托全球研發網絡,構建開放創新的科技生態,與華為、騰訊、科大訊飛、中移動等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視源股份與海康威視、華為等合作密切;而宇瞳光學作為專業的安防光學鏡頭制造商,也是海康威視、華為的重要供應商。
深耕專業領域,專注追求極致
術有專攻,業有所長。考察過程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企業都聚焦在自己擅長的部分,在熟悉的專業領域中專注堅守。例如宇瞳光學專注在安防監控領域,目前已經做到安防監控領域鏡片和鏡頭行業的隱形冠軍,該公司2019年在安防監控鏡頭的市場份額達到了36.4%,位居全球第一,未來仍將致力于鏡片及鏡頭產品的改進;視源股份的初創團隊是一群工程師,擅長研發設計而不擅長生產制造,就將自家產品的制造環節外包出去,而專注在產品維護與研發升級上。視源股份領導表示,將始終致力于提升電子產品更加豐富、高效的溝通及互動體驗;李群自動化十年磨一劍,專注于輕型工業機器人的研發,首創了控制器內置于機器人機身的一體機機器人,贏得了眾多客戶。專注與堅守,是這些企業成為行業領軍企業背后的秘密。
順應市場需求,創新商業模式
隨著“互聯網+”這種新的經濟形態的推出,越來越多的制造企業正在從銷售標準產品轉變為提供滿足客戶性化需求的產品和服務。
例如,尚品宅配有圓方軟件的基因,從創始之初就依托科技信息創新,將家具制造與為消費者提供個性化設計服務結合起來,為客戶提供整體家居空間的家具個性化設計、生產與安裝一體化服務;美的廣州工廠利用美的工業互聯網也實現了C2M個性化定制,不僅是產品外觀,功能內核和智能體驗也能一一定制;廣汽新能源早在2018年就推出深度定制化服務,其AION系列車型支持超過144項的用戶定制服務,用戶只需在廣汽新能源App上選配,即可實現包括內外飾配色、座椅材質、電池電量、輔助駕駛系統、續航里程、自動駕駛登記、數字鑰匙、透明車間、等各種定制服務,未來還將開發一鍵服務、智能保養、超級服務計劃、共享出行等更多功能服務,進一步深化轉型。明珞裝備作為汽車行業領先的自動化產線集成商,除了交付完整的產線,同時還推出了產線維護服務的業務,憑著對制造環節的深刻理解,明珞裝備幫助企業維護和改造產線,幫助客戶提高生產節拍。
志存高遠,打造行業隱形冠軍
本次考察的大灣區各個細分行業的領先企業樹立了遠大的愿景。例如,李群自動化公司的目標是成為世界級輕量機器人的領軍者,開發出六軸機器人、SCARA機器人和并聯機器人等系列自主品牌的工業機器人,成為蘋果公司的供應商;宇瞳光學致力于“賦予機器明亮的眼睛”,其在安防視頻監控領域的市場份額獨占鰲頭;視源股份背負“讓更多人事業有成,生活幸福”的使命,其液晶顯示主控板卡出貨量做到世界第一,且超過排在行業第二名和第三名的同行企業之和;廣汽新能源倡導“成為世界領先和社會信賴的綠色智慧移動價值創造者”,已實現將純電專屬平臺技術反向輸出給廣汽旗下其他合資品牌。
產學研一體化,孵化優質企業
智能制造在推進的過程中需要注重產、學、研的結合,把科研成果市場化,促進優秀技術的快速孵化。此次考察的松山湖機器人產業中心和廣東省智能機器人研究院(以下簡稱“廣智院”)是大灣區智能制造領域典型的科技成果轉化和服務機構。
松山湖機器人產業中心通過連結內地、香港及全球高校、研究所、企業、上下游供應商等資源,打造完整機器人及智能硬件生態體系,孕育出了一系列機器人行業相關的企業,既有核心零部件的制造企業(如減速器、傳感器、驅動器、控制器);也有機器人集成企業。廣智院已經快速成長為機器人與智能制造領域的知名新型研發機構,通過引進各類高端人才,組建了近200人的專職研發團隊,圍繞3C行業開發了多軸工業機器人、機器視覺、大功率工業激光器等近十類高端裝備,多臺設備的技術國際領先,為優質項目和優質企業的孵化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