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制造”已經成為制造業變革的重要方向。在全球工業4.0的大潮之下,傳統制造型企業都面臨著產品、流程、管理的升級與轉型,企業所選用的信息化管理軟件從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國制造2025”更是給制造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因此選擇適合的IT服務提供商,采用創新而專業化的IT解決方案對制造設備進行智能化的管理非常關鍵。
?
Infor 中國區商業咨詢總監鹿崇認為,制造業是中國經濟不斷增長的強心劑,無論德國的工業4.0,還是“中國制造2025”本質均趨同。基于云計算、大數據等核心技術的先進信息管理方案,將融入企業管理的各個方面,幫助中國制造企業成功轉型, 實現全面的智能化,邁入真正的工業4.0 時代。
?
● 做好“最后一公里”的工作
?
回顧中國制造業信息化的風雨歷程,鹿崇感慨:很多情況都是在落地實施,也就是“最后一公里”出現了問題,因為不僅不同行業有不同的需求,很多企業也有特殊的需求。
?
為此,“過去五年里,我們在產品開發方面投入非常大。”鹿崇表示,Infor 投入大量資金做了三件事,新產品開發、系統互聯集成和不斷深化產品,努力把“最后一公里”的工作做得更加深入,比如中間件Infor ION、移動辦公Infor Motion、信息分析Infor Analytics 和業務協同Infor Ming.le 等產品,都是在制造業不斷涌現出的新需求和售后服務延伸的促進下誕生的。由于物聯網的發展,企業業務要求核心ERP 系統與倉儲管理、設備管理等外圍系統互通互聯,于是Infor 實現了業務驅動模式的集成。同時,Infor 一直堅持挖掘現有產品的新功能,不斷推出新版本和工程模塊。
?
“采用Infor 靈活、安全的云服務方式,企業不必投入大量定制成本就能獲取‘最后一公里’的落地功能。”鹿崇稱,目前全球96 個國家的超過4,500 個用戶在使用Infor 基于云的應用。2015 年,Infor 在中國也推出了InforCloudSuite行業應用套件, 部署在亞馬遜網絡服務云(AWS)。InforCloudSuite 的每個行業套件都集成了多個原本獨立部署、支撐行業核心業務功能的商業應用。3 個月前,Infor 以6.75億美元收購全球最大的云端商業網絡平臺GT Nexus,意在打造全球端到端控制、高可視化的產品生產商業云。
?
● 面向行業的云服務
?
IDC的制造業趨勢報告顯示,在未來三年中,90% 的企業希望通過以社交協同、云部署、BI 分析以及移動應用等先進技術來改變工作方式。而另一份Gartner 的預測報告認為,未來三年內有30% 的ERP 將以聯合的方式來實施,70% 的公司會使用ERP 嵌入社交網絡,80% 的ERP 將通過托管或私有云交付,50% 的企業會在后PC 環境中部署ERP。而現實中,云計算已經由概念走向現實,并發展出各種形式的云應用,開啟了全新的IT 應用模式。
?
“智能制造”帶來了生產模式的變化,生產管理的重心逐漸轉移到了供應商。產品設計、制造和運輸等環節由不同的企業負責,所以需要共同的云解決方案來提供更好的協作。此外,受經濟、原料和人力等因素的影響,制造業正面臨著空前的生存壓力,企業必須降低IT 投入成本并保證投資回報率。云計算替代傳統IT 架構系統已在制造業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這種需求加速了云計算在制造業的應用發展。
?
鹿崇認為,面對制造業的這種變化,能夠積極參與的企業就會成為新一代的企業。云計算是這個時代的發展動力,企業抓住這場變革的機遇才會獲得更好的競爭力。
?
“作為全球第一家行業云公司,毫無疑問,云將是Infor 今后一段時期的重點戰略。”在Infor 重點關注的12個行業里,有8 個與制造業相關。Infor 十分注重細分垂直行業,比如將汽車行業劃分整車、零部件和發動機等子行業。鹿崇說,“Infor 在制定套件功能時會考慮到每個子行業不同的需求點,推出針對不同垂直行業的套件。”
?
單純的ERP 系統已經不可能滿足未來制造業的要求。通過ION 技術(Infor 智能化開放網絡的一個中間件),Infor 把不同的應用系統構建在一起,打造成行業套件,實現了企業端到端的整體應用。鹿崇認為,“這代表了未來ERP 系統實現的一種方式。雖然是產品系列套件,但由于細分行業不同,企業應用程度不同,云中套件的內容會隨之不同,沒有兩朵完全一樣的云。”
?
● 明天的ERP 什么樣?
?
《“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提出發展智能制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提升網絡化協同制造水平、加速制造業服務化轉型等多個目標。“如何把目標變為現實?將來ERP 系統如何適應‘智能制造’的趨勢?這一切都將面臨不可預估的挑戰。” 鹿崇斷言,“未來的ERP 系統一定和傳統的ERP 工作模式完全不一樣。”
?
在傳統工業時代,企業按照自己的設想大批量生產產品,很難預測需求的變化,往往造成供給過剩。隨著“智能制造”的發展,企業通過信息化控制可以實現大規模、個性化的定制生產,降低甚至消除庫存。產品個性化要求越高,產品差異越大,無疑增加了需求預測、客戶合同變更和管理的難度。ERP 系統要把需求、生產和采購完全打通,實現項目管理和排程等。外部,通過ERP 產品配置器,客戶可以根據具體的要求配置出需要的產品。內部,ERP 系統幫助企業的不同部門之間協同工作,以便實現客戶的個性化需求。
?
企業經常會因為產品復雜而采用不同的制造模式,計劃和追蹤的方式也會有差異。需求與能力的匹配、關鍵資源的合理分配, 這兩點是“智能制造”提出的新挑戰。“產品如何在第一時間順利地發運出去,如何滿足客戶修改訂單和交貨期的動態變化,圍繞關鍵資源制定生產計劃等。傳統的ERP 是完全不能支撐現代化物流和倉儲管理的要求的。”鹿崇認為,集成的客戶及供應商協同可以實現供應鏈的計劃和優化,減少瓶頸,從而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產品交付率。
?
未來的智能工廠需要實時監控車間實績和變化,及時獲取、處置車間現場數據并反饋到ERP 系統。Infor 的新產品,可以借助掃描槍把生產過程記錄下來,實現快速規劃,支持精益制造和敏捷供應鏈,達到加強車間現場管理的目的。
?
“智能制造”還帶來了以服務為中心的業務模式,這是制造業發展的重要趨勢。如果具備了云計算、大數據和智能終端的能力,企業很快就能知道誰在使用產品和使用情況,使用的情況怎么樣,制造業會回到產業鏈價值的中心。鹿崇強調,面向服務的管理解決方案要通過數據和流程的集成處理、設備可視互聯、運輸服務和路徑優化等工作幫助企業從售后服務增加收入。依托服務BOM,服務中的每個部件都能被跟蹤,企業可以加強預防性維修。“設備運行到使用時限時,制造企業會提醒客戶做檢修,或提前更換零部件。”
?
界面友好、易學易用已經成為ERP 發展的必然方向,沒有企業能忽視產品的用戶體驗。統計數據不再冰冷,擁有顏色與形狀,這也是ERP 必須支撐的業務場景。Infor 對于細分行業,數據分析應用都是專門為用戶定制的。當企業管理人員和業務經理需要查看大數據分析查詢結果時,數據可視化工具可以簡化流程。
?
無論如何,所有企業都希望未來能降低IT 系統的擁有成本。而Infor 這些深入的制造業應用,包括最新的部署方式、技術和套件產品,最重要的目的就在于幫助企業降低IT 成本,縮短實施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