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部署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協同推進“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行動,加快制造強國建設。
?
《意見》如何推動互聯網企業構建制造業“雙創”服務體系?如何支持制造企業與互聯網企業跨界融合?會在哪些方面出現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新模式?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懷進鵬今日做客中國政府網高端訪談,詳析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
?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您收看中國政府網高端訪談,我是主持人屈邵輝?!奥犆褚?、知民愿、聚眾智”,制造業是一個國家的立國之本,我國既是制造業大國也是互聯網發展的大國,有專家這樣說“制造業和互聯網的融合發展將會是我國經濟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化的關鍵舉措”,今天我們將圍繞著制造業、互聯網融合發展的相關話題共同探討。給大家介紹今天的嘉賓是來自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懷進鵬,懷部長歡迎您。
?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 懷進鵬:各位網友好。
?
主持人:懷部長第一次到中國政府網做客,跟各位網友介紹一下,懷部長不僅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一位部長,而且是一位學術背景非常深厚的院士,今天非常高興邀請到懷部長做客我們的高端訪談。今天我們要談制造業的話題,之前尤其2015年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有一些詞我印象很深,比如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等等,我們國家后續也圍繞著這些出臺了一些政策,我知道今年5月份我們又出臺了一個關于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我想問問懷部長,您能不能給我們說說這么多文件出臺后,為什么又出臺這樣一個文件,到底我國制造業面臨什么樣的情況?
?
懷進鵬:謝謝主持人,也非常高興有這樣的機會,和網友以及社會一起交流我們對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想法,也希望得到社會更多的反饋,以便更有效地推動互聯網和制造業的融合發展,提振中國經濟。您剛才講得很好,制造業是立國之本,我們通常說的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更是強國之基,所以制造業對任何一個國家都是經濟發展的主體。
?
剛才您提到從去年國務院陸續出臺了一些文件,從中國制造2025,這是第一份跨五年計劃的實體經濟的文件,第二又出臺了“互聯網+”的文件。在一段時間以來,中國在政策層面、環境建設層面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同和贊許,這是通過實體經濟發展和信息經濟發展的中國國家政策和策略。
?
時隔一年,今年5月份國務院出臺關于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把制造業實體經濟的發展和信息技術、特別是互聯網融合發展的融合,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我理解,對于這份文件的出臺有它特殊的現實意義和時代的背景。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
第一從西方發達國家的基本統計規律來看有兩個70%的概念。一是服務業占整個國民經濟GDP增長的70%;二是生產服務業占整個服務業的70%。所以這兩個數字疊加我們看到一個新的數字——49%,或者說制造服務業貢獻了將近50%、49%的增長。再加上制造業本身20%左右,就可以對應您剛才所講的,為什么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它大概帶著至少一半的比重支撐著這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經濟的發展。所以通常所講制造業是社會就業能力、綜合國力和經濟發展競爭力這三個“力”的集中體現。所以對于全球各國來說,關注制造業的競爭力就有它的必然性。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過2008年以后,進行了一個統計分析,從統計的結果來看,他認為凡是經濟復蘇較好國家的基本經驗是信息技術的有效利用和開展新的業務的推廣情況。所以從五年以上的新經濟的培育和新經濟與傳統經濟的結合所爆發出新的增長力來看,也進一步驗證了是當下的發展當中一個重要內容。所以我們說從全球局勢和產業結構調整來看,世界制造業進入了一個深刻的產業布局的調整和變革時期,我們通常叫做科技變革和工業革命的交匯時期,這確實反映了當前社會當中的一個大趨勢。這是全球關注,并且制造業正在重組、結構正在發生新的變化的一點。
?
第二,我們更多關注的是產業的發展趨勢。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發展,它的廣泛的滲透性:從過去我們的消費品進入一般工業品,現在開始走向我們所說的復雜工業品,不僅從家居、服裝開始進入了我們所看到的飛機制造、發動機設計、以及我們所關注的一般的大型機械也是涉及范疇。
?
在其中我們得出的產業發展的趨勢出現了一個新的加速時期,就是從過去的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發展到今天,德國叫工業4.0,進入了一種智能化。也就是說隨著信息技術、特別是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滲透性和實體經濟的結合,帶來了一種新的迭代式的創新。對產業結構不僅是生產力的提高,也有在生產關系,也就是生產組織、經營模式和商業模式幾方面帶來的變化。所以我們有時候講未來是否會出現像福特流水生產線、豐田的精益生產所對應的新一輪的產業變革和結構的重組。
?
第二個技術產業的變化,就像信息技術與材料技術結合,和制造業結合出現了3D打印,出現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快速發展的石墨烯領域,以及我們看到的機器人、無人駕駛系統,以及人工智能新的崛起,所以這些產業在孕育著新的變化的過程當中。世界各國有識之士、企業家、學者和政治家充分敏感地把握住產業發展的轉型、調整和新的結構形成的過程,也是影響本國和本地區的重要內容。
?
第三,我覺得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這些年來中國經濟的發展進入了一個特別的歷史階段,正像習總書記所強調的實體經濟是國家的本錢,工業是立國之本,推動中國速度向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而在這個時代,工業革命整個發展過程當中,中國有失之交臂的時候,有跟蹤模仿的時候,但在這樣的特殊時期,中國真的具備了基本的條件,向中國品牌進行轉變。因為我們是制造業大國,在全球整個工業門類當中,220多種中國處于第一,五年多中國一直處于全球工業規模最大的。
?
第二是我們是互聯網應用的大國,信息網絡中有一個邁特卡爾定律,網絡的價值等于節點數的平方,目前為止中國網民是全球最大的,基礎設施也是全球最大,互聯網的應用有這幾家公司構成了全球前十名公司的40%,所以互聯網的影響和信息技術的應用也是全球的大國。
?
所以能否在制造大國和網絡大國的基礎上疊加成為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這是中國歷史給我們的一次機遇,當然也是對我們最大的考驗。特別是在科技變革和工業革命交匯時期上,中國從近百年來看遇到了一個難得的機會,并且已經初步具備這樣的一個條件。所以我覺得推動中國制造2025的發展、加強制造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是當下和未來相當一段時間中國產業變革、經濟發展和培育新經濟的一個重要舉措,也是我們認識理解在當前全球化競爭下中國進行崛起、迎接新的中國夢的重要時刻。
?
主持人:您剛才講得特別好,尤其您剛才也給我們介紹到全球的背景,因為全球現在面臨著可能像您所說的工業在變革,整個科技在大進步,尤其如果哪些國家抓住了制造業的先機,這個國家在未來的若干年就可能走得更加強勁。網友“學習小組”留言說:互聯網只是一個工具,中國應該加強制造業,重點應該放在制造業和高科技,應該是“+互聯網”。從網友的提問我們引申出來,您剛才提到了德國的工業4.0還有美國的工業互聯網,那中國要發展“中國制造2025”和這些國家的有什么不一樣?給我們簡單介紹一下。
?
懷進鵬:好,謝謝,這也是我們工作當中和交流當中大家經常關注的問題,因為我們對于術語的理解很關鍵,要么對問題有一個內涵的定義,要么從外延定義一個概念,我想這些關切是非常普遍的。怎么看叫“互聯網+”和“+互聯網”,站在不同的角度或思考的方式不一樣,或者切入點不一樣理解不同,但它的本質都是為了提振和提升制造業的競爭能力。
?
剛才我前面講到,目前從發展的規律看,產業處于一個什么樣的階段和新的時期呢?就是我們回顧從工業1.0到4.0,如果按德國、歐洲的模式,從另一個角度我們再看,從大的工業革命來看,從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或者叫信息化到現在我們叫智能化的過程當中,反映出了技術走向和產業發展相互融合的遞進規律。
?
特別是,我們看到在工業和實體經濟當中,提高產品質量、加快產品投入市場的周期以及為產品提供更多的靈活性,使得制造業企業提升制造能力的基本標準,都是在圍繞著怎么提高制造質量、縮短制造時間來發展。新技術的有效應用對于提高質量、靈活性、縮短時間具有很大的幫助,我們看這個軌跡是這樣。
?
從信息技術的角度,熟悉的是信息技術本身,所以他覺得應該是“互聯網+”制造業。因為從外部來看,互聯網更需要從協同制造、商業服務、市場環境以及從能夠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特別是由于大數據、云計算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可以形成一個有效的生態建設,所以現在我們說,數字轉型的重要內容是建立數字化生態,不光是行業垂直管理,還有一個水平管理,建立這種縱橫交錯的生態共推協同制造,包括和金融領域的結合。
?
所以從信息介入互聯網領域、更多地從外部來看制造業,能夠使得過去封閉或者單純的制造業的向更廣泛發展,所以談“互聯網+”。從制造業本身感覺到的壓力,就是我的設計、制造到市場銷售和維護全流程鏈的管理需要把企業變成社會型的,所以當它從封閉走向開放的時候一定要“+互聯網”,因為互聯網提供了我們的一個倍增器,或者是社會的放大器。所以大家現在很多實體經濟說什么呢?
?
叫數字化營銷,所謂數字化營銷就是借助互聯網無所不在、快速滲透而且沒有時間、地點約束的方式,來創造出產品的全流程運營。而且通過產品在社會用戶、消費者和它的生命周期的管理,進一步提高他產品的競爭能力、入市的時間和它的靈活性。
?
所以我覺得制造業談“+互聯網”和信息技術談“互聯網+”都是異曲同工。我們鼓勵互聯網企業進入到實體經濟,提高我們制造業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我們鼓勵制造業實現數字化轉型,既迎接數字化對于工業化的再造和重塑的經歷,同時也是進一步提升中國制造業、中國企業的競爭能力的表現。
?
我想這兩個概念“+互聯網”和“互聯網+”是由內看和由外看,但它表現的目標和實現的途徑有相近的地方,都是為了制造業的提升和實體經濟能力的提升。所以網民所關注的這個問題,我覺得確實是怎么思考的問題,是用信息技術還是做信息技術的一點基本的差別。
?
主持人:不管今天叫4.0也好,叫工業革命還是叫2025,其實殊途同歸都要實現互聯互通,核心是要提升制造業的能力。
?
懷進鵬:所以由此看出德國制造業基礎很好,所以它更多的是利用數字化轉型推動智能制造,使得他的數字化發展能夠通過廣泛的感知、計算、控制系統,實現他的智能制造、數字化的能力。美國有他的制造業網絡,一方面強調他制造的創造能力,比如對數字化的能力、對3D打印、對于材料基礎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從工業界,比如以GE為基礎推動工業互聯網。美國具有工業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優勢,所以他也是從不同的角度重新審視產業可能的變革,通過結合本國的國情和技術優勢去發展。
?
所以中國推動“互聯網+”或“+互聯網”都有他的道理,中國是制造業大國、也是互聯網大國,如何有效地嫁接、找到它們之間的焊點和關鍵問題的解決,對于中國在新的一輪產業變革和結構重構是難得的機會。所以無論哪一種方式,其實大家看到的問題和方向是一致的。
?
主持人:提高制造業和實體經濟最終還是要結合本國國情。您剛才也提到了制造業是大國,但是我們還要向強國努力。我們在談很多技術,我們經常會說國外的先進技術會比較好,所以我在這里也想請教一下懷部長,究竟我們的制造業在這塊,您覺得哪些核心技術應該進一步提升?
?
懷進鵬:我們現在看中國從制造大國走向強國的過程中,通常我們說我們核心技術缺失、支撐平臺不足,也談到政策環境、人才能力和信息安全。當然我覺得作為制造業和經濟增長過程當中,要想形成可持續的深度競爭能力,應該有三件事是至少被包含的:一是創新能力、二是人才能力、三是生態能力。
?
創新能力,我們看核心技術的掌握以及在核心產品當中你的對外依存度的問題;人才能力,我覺得就是領軍領導人才和工匠型人才對于制造業實體經濟是難能可貴的;三是生態,我們需要有好的法律環境保護知識產權,保護在數字轉型過程中利益的再分配,也要通過這樣的方式把資源配置的能力提高,所需要的法律環境、政策環境以及需要對外的合作、開拓的環境,包括在財稅等多方面的政策。
?
從中國現階段的發展,我們改革開放近40年來,已經取得了重大的進步。中國的工業不能說從無到有,但從很小的空間,比如說1980年,我印象當時電子信息產業大概是15億,我們去年的時候已經達到了15萬億。不是一個簡單倍數的增長,它表明了我們過去的一個基數是相當低的,經過這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的發展令世人矚目,也使得我們有了更多的發展變化。
?
所以第一階段我們采取以引進、吸收、消化再創新為主的跟蹤模仿的方式,也是我們這次5月31日全國創新大會習總書記特別強調創新之于一個國家的重要性。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進入了第二個階段,也迎來了中國夢的新的歷史階段,就是我們要走創新發展之路。這個創新發展之路在過去的階段當中,跟蹤模仿也是發展的必然階段。我們看德國工業大國的興起,德國、美國以及像亞洲的日本、韓國無一例外借鑒他人的技術和現有的成果。
?
在發展取得成果后,提振新的創造創新的能力,是大國走向強國或者經濟發展當中的基本規律。所以中國發展到今天,就進入了我們從大國到強國的歷史選擇。在這個選擇當中,就是技術的創新、產品的創新、商業模式的創新以及產業和金融資本融合的創新,需要我們重新認識。所以我想創新不光有生產力的方面,也有我們生產模式方面的改進。
?
第二就是人才,我們應該說在中國現在高度重視人才的發展,因為事業有成必須有人才有成,只有有領軍的人才才能夠帶動我們的地區、行業,特別是一個企業。我們值得高興的是,中國企業家成長起來了,而且企業家群體成長起來,企業家的精神成為這個時代的主旋律。所以我們需要加大力度推動領軍領導人才,特別是企業家人才的興起崛起,支持他們、推動他們、服務他們。
?
制造業需要有工匠精神,我們看到,制造業強國幾乎無一例外來自,制造業當中堅實的基礎和長期的實踐的結果。中國歷來重視工匠,但是在制造業發展當中,我們更需要強調在工業當中踏實肯干、不斷創造的精神,也就是我們所稱的工匠精神。
?
第三就是生態環境,這個生態環境對整個制造業的發展、技術的創新、人才的成長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覺得未來的發展對中國的挑戰就是創新、人才和我們的生態環境,需要我們加大力度。所以這個文件的出臺也是為了建立一個有效的生態環境,向社會、向企業界、向地方政府、向學術界發出一個聲音,我們將會在金融政策、財稅政策、土地人才培養等七個方面,建立和試圖不斷培育這樣一個生態環境,支持好創新能力、支持好人才的成長。
?
主持人:剛才懷部長給我們詳細介紹了創新需要具備的因素,這個文件也在給我們打通現有環境中做了重要的工作?,F在社會上非常流行人工智能,包括機器換人這樣的,比如說機器人現在有很多,包括圍棋都已經能戰勝人了,所以大家都非常關注。尤其在以后,人工智能的發展會更加普及,我想問問懷部長是怎么看?包括現在從工業和信息化部角度政策面應該給予怎樣的支持?
?
懷進鵬:這是很熱鬧的話題,前一段時間我參加和朋友的交流,他們就講現在好像在信息領域不談人工智能、不談虛擬現實或增強現實AR、VR,或者金融領域不談區塊鏈就好像已經OUT了。這就反映出技術發展迭代創新和遇到重大問題解決后的顛覆性的作用,所以我說科技的變革可能和產業的變革比原來的距離更短,技術的迭代創新在產業當中可能很快就有所回饋。人工智能從今年以來一直引起高度關注,主要的一個事件就是阿爾法狗(AlphaGo)。今年年初2016年1月份自然雜志發表一篇文章就是AlphaGo把歐洲的圍棋冠軍樊麾打敗了,是5:0,因為這是在學術圈里打轉。三月份正好是兩會期間,AlphaGo把李世石的世界冠軍打敗了,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
另一方面,無人駕駛、機器人、聊天服務機器人開始突然像雨后春筍一樣茁壯成長起來,大家一下子感覺到似乎人工智能離我們越來越近了。同時加上我們所說的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慧醫療、智慧健康等等這些方面,使得我們感覺到確實更溫馨、貼切。真實的服務離得你越來越近了,比我們過去冰冷的純工業時代感覺到更加人性化、個性化的服務。
?
我想機器人戰勝李世石有重要的技術背景,一是深度學習取得了較好的突破,它已經變成了一種初步的平臺來支持無標注的學習,使得它能夠更有效地提高能力。二是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密切相關,集成電路我以前也講過,我們現在拿的手機相當于40年前的巨型計算機,它的計算能力、存儲能力和40年前相比有著巨大的飛躍。那時候全球也就兩三臺巨型計算機,現在人手一臺相當于巨型機的手機。三是云計算和大數據的充分發展。這三件事情共同推動了人工智能AlphaGo的發展。
?
另外我們看到在機器人領域、無人駕駛領域的快速發展。從上個月、7月份世界著名的咨詢公司Gartner做了一個預測的分析,它給出未來兩三年可能人工智能、其他新技術產業的新的變化點,也給出未來五到十年產業可能關注的技術,當然也指出了現在新興的一些內容。所以人工智能作為一種新的技術和虛擬現實得到了Gartner的極大關注,也引起了社會更多的熱炒。所以我們現在關注的就是人工智能是否能形成產業,從積極的一面來看,我覺得需要我們不斷的關注和培育。
?
一方面,一個領域成為產業,需要有公共的商業平臺形成這個領域的核心競爭能力。二是有關聯產業,有核心競爭力導入新的內容,同時還有衍生的、新的應用內容。所以我們在關注這樣的方式的同時,也在關注產業的痛點,或者叫殺手锏的應用在哪里體現的時候,我們會靜下來看到這個行業還需要一段的培育,需要技術的積累,特別是通過重大技術應用示范,通過最佳實踐推進。
?
畢竟我們說智能制造是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或信息技術融合當中的重要內容,而推動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融合發展,就是通過數字轉型和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的重要內容。所以我們在加大力度,工業和信息化部也在研究人工智能的發展,前一段時間我們出臺了有關“互聯網+”人工智能的文件,同時也在推動智能硬件和智能軟件的發展,信息產業走向智能信息產業,走向信息產業與其他行業的融合是假以時日。
?
現在我們需要做好技術的積累,需要做好產業的培育,特別是通過最佳實踐探索出有利于產業發展和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徑,這也是中國的機會。因為在這個領域當中,我想中國大規模的網絡應用本身,就創造和蘊含了重要的智能化的基礎。
?
主持人:大家確實非常關心機器人和人工智能,今天懷部長也介紹了這是需要進一步培育的過程,不僅要關注它的產業培育,還要關注它的痛點,包括政策怎么引導它等等。 那么談到新的技術、新的應用,我們還想談一談新的模式。網友“歌唱祖國”留言問:建議鼓勵和引導我國制造業企業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手段,設立產品定制專門網站,采集并對接用戶或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開展基于個性化產品的設計研發、生產制造和供應鏈管理等相關活動,從而促進我國制造業企業具備多樣化生產能力,助推我國制造業整體優化升級和邁向中高端。您剛才也提到制造業和“互聯網+”在新技術、在全產業鏈等等方面都會出現一些新的模式,包括之前電子商務的廣泛發展,B2B、B2C等等,那么關于這種新模式,您再給我們介紹介紹可能會衍生出什么樣的新東西吧?
?
懷進鵬:這位網友考慮得已經很深了,實際上他是對未來的發展提了一些建議,就是如何更有效地把互聯網作為一種工具,或者把它作為一種平臺來支持制造業的發展?;氐角懊嫖疫€沒有回答你的問題,就是機器換人的事情,其實它也是一樣的。我們在推動制造業發展當中,我們看到機器換人是社會流行的做法。
?
我想人永遠是不可能被替換的,這是社會的主體,我們所有的一切工作的出發點,都要為人的快樂和幸福做努力,如果一切都被換下來了,人的幸福就要追求新的、更高的境界。所以機器換人,只是更多地說把一些復雜、重復性或者可以流程化、更有效提高自動化效率的,由機器來做,把人的精力、智力解脫出來,投入新的、更重要的工作,我想這也是從它的積極方面來理解。
?
第二,“互聯網+”或者“+互聯網”創造了一種什么樣的模式?我們看到現在在中國的典型案例當中,我們大家可能都知道,像從服裝和家具當中,我們有青島的紅領集團,根據個性化的要求,從網上用戶提出他對服裝設計、特別是時裝的設計后,它根據這些意向重新設計制造并且提供維護。
?
像尚品宅配在家居行業,也是根據個性化提供這樣的方式。我們看到,有一些互聯網公司專門訂購了像家用電器這樣的生產線,根據客戶的需求、重新設計符合他個性化的產品。海爾集團也在做游戲機,張瑞敏先生也在推動在整個大企業當中建立雙創平臺來扶持,有相當多的大企業在以這樣的方式來創造效益。以互聯網作為平臺工具,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和顛覆了研發模式和制造模式。
?
比如像青島海爾,它的設計和研發模式來自于很多和網友、粉絲或發燒友共同的設計和客戶的設計,以及社會不同方面來的設計,已經從它自己內部的設計集團、研發集團走向社會互動。比如小米手機自己也有研發隊伍,但它通過幾十萬、上百萬粉絲的建議,甚至有幫助他們寫代碼的一部分人,形成了強大的企業內部和外部互動設計和制造研發的環境。所以我們說,這在過去這種方式簡直是我們很難想象的,所以眾創的模式對于設計研發部門有變化。
?
第二,制造方式有變化,形成了一個協同制造的工作環境。特別是作為復雜系統,中國大飛機在國內的生產廠商有幾十家單位,海外還有幾百家單位,這樣一個龐大的復雜產品需要多方系統的協同設計、協同制造,如果沒有這樣的互聯網和數字化的平臺,我們很難想象它的制造成本、設計的成本、包括它推向市場的成本會有多高。
?
所以客觀地來說,互聯網作為一種工具,為我們企業的活力的提升創造了一個難得的機會,為社會有識之士和對此有重要能力的人創造了一個新的平臺,它連接了企業的發展潛力到競爭能力的躍變。所以這位網友談到互聯網作為一種工具,的確使我們的研發模式、制造模式發生了變化,特別是對商業模式和商業的組織都帶來了機會。
?
我們看到有些互聯網公司,它可以把制造的需求方、目的需求方和設計方有效地結合起來,創造一種新的商業模式。而這種模式的廣泛擴大,又對現有制造業的生產組織和經營模式,從關注產品制造到關心產品到客戶那里,形成的全生命周期的關系,有利于它的設計再制造,從而形成一種迭代式的創新。
?
所以互聯網作為工具,特別是,我們在推動這次文件形成過程當中我們調研走訪了很多的地方,看了很多企業,得到了真實的聲音和業績。我們覺得互聯網作為一種工具、生產力,對推動制造業提升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時它對生產模式、組織架構和商業模式這種可能的生產關系的方式也有積極和變革性的作用。
?
主持人:確實是,互聯網不僅連接了人與人,還連接了生產的各個環節,而且它使我們的社會更加進步,使我們的技術繼續往前。前一段時間我們出臺的這個意見,在這里我想請教一下懷部長,這個意見除了談制造業和互聯網融合發展,這里還在提一個詞叫“雙創”。我記得我們文件說要打造兩個平臺,最終我們是要服務實體經濟,可能是大型企業還有中小企業我們建立了不同的平臺,而且我們提到要達到80%這樣的一個數字,那我想請教一下懷部長,我們在談中國制造、在談”互聯網+”,為什么還要提“雙創”,它到底起了什么樣的作用?
?
懷進鵬:其實我們已經開始介入這樣的問題了,網友還是很敏感的。制造業互聯網融合和“雙創”有什么關系?我們一直在強調這份文件的出臺,實際上是把握了全球產業變革的歷史機遇和挑戰,也結合了中國產業,特別是實體經濟要重新發展、進入制造強國的一個歷史性的課題。所以這是我們要提升制造業能力在的最重要的一份文件,怎么去助力?怎么做就是把互聯網和制造業有效連接起來。
?
為了實現這樣的目標,我們需要挖掘制造業的潛力,要看它的實力,現在社會說實力就是一切。我們要從它的潛力激發它的活力,最后變成競爭力。如何能形成這樣的競爭力?我們分析調研的過程中,感到企業的活力來自于創造性的環境的營造,來自于社會形成新的產業生態對它的培育和加速的作用。所以在這份報告當中,我們特別在調研當中,感受非常深切。這就像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上講的,叫做“互聯網+”、“雙創”、“中國制造2025”要加速融合發展,這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制造業未來發展當中“雙創”的重要作用。
?
互聯網是一個工具和平臺,它要推動中國制造業的發展,通過什么手段呢?雙創的手段。大企業,像海爾、大飛機這樣的企業把他自己設計、制造過程中和社會共享,建立這樣的開放平臺,把他的制造商、合作伙伴和生產商有力結合,提高生產效率,對本身企業有好處,對協同制造的企業有幫助,同時對建立生態有益處。
?
第二,我們看互聯網企業?;ヂ摼W企業要走入“互聯網+”制造業,它就要利用它在服務、在全生命周期管理當中的優勢,要更好地結合好協同制造,為服務和后臺做準備。因此它也需要建立這樣的平臺,把各種生產伙伴、制造伙伴融合起來,包括金融的伙伴。所以建立第一類的平臺就為大企業自己服務,為建立生態系統。第二產業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和創新永遠離不開中小企業,所以培育中小企業的能力,為中小企業進入制造業當中降低門檻,提供把他們的能力和活力有效對接到大型企業當中,既增加制造業的能力,同時形成新的生態。
?
在設計、制造維護當中,我們提的雙創就是大企業間、包括制造業和互聯網、以及服務中小企業這樣的平臺共同形成社會的新生態。未來的社會競爭競爭什么?就是創新能力、人才能力和生態能力。搭建雙創就是搭建生態能力,有效支持創新發展,有效支持人才的發展,更有效支持制造業競爭能力的成長。
?
所以雙創在這份文件中列為極端重要的內容,因為它也是我們解決三個能力的重要內容,比如培育三種模式,個性化制造、協同制造和服務型制造。這樣把全社會有智、有力、有能結合在一起,融入到這個平臺,形成一個廣泛的生態環境。所以雙創是平臺發展的一種結果,更好地服務于制造業的一種能力。
?
主持人:核心是讓我們的實體經濟更加強大。最后一個問題,今天懷部長今天做客確實談了很多干貨,分享了很多理念,最后一個問題也是不少網友關心的。就是我們談到很多新技術,不管是人工智能、還是什么3D打印、還是新的方向的發展,但是安全問題肯定是很多人關注的,所以我想請問安全我們怎么去保護它?怎么去維護?又遇到了哪些挑戰?
?
懷進鵬:這個問題也是很深刻也很現實的,信息技術大面積應用,特別是互聯網應用當中,也必然帶來一個新的問題,就是互聯網安全、產業的安全。我們從過去傳統的安全進入了現代社會的安全當中,可能當下互聯網的安全就極具更大的挑戰。所以習總書記在4·19國家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座談會上也特別強調,安全是發展的前提,所以如何筑牢、筑實安全,也是我們發展制造業、特別是制造業與“互聯網+”發展的大問題。在這方面我們主要做三方面的思考和推動工作。
?
第一,從國家層面上要積極推動建立在國家宏觀決策方面的國家工業信息系統安全中心,以便在政策、在法規、特別是在重大技術和問題發現方面,能夠對行業提供指導和幫助。這一方面就是從國家的層面上。
?
第二,我們希望地方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以及協會,能夠共同行動。因為我們的工業門類在全球是最齊全的,不同的行業有不同行業的特點,生產制造也有不同的體系,離散制造、流程制造又分解出不同的很多領域。所以每一個領域的不同,可能遇到的問題有共性、但更多的是差異的問題,所以結合行業和地方,建立有效的防范機制、預警機制也是它重要的一方面。
?
第三,我們說企業要有主體的責任,更多的關于企業生產的安全、對客戶的安全以及對社會的安全。所以在這三個層面宏觀、中觀和微觀上不斷地加強,提升我們的持久安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內容。現在從我們工作的層面來說,我們要更多地加強安全的預警能力、分析能力和仿真的能力,以便我們能夠對整個工作有所了解。當然,在整個工作中,我們也遇到相當多的挑戰,因為在工業領域中有相當多、你剛才提到的、我們技術準備的問題。
?
我們在分析所有的工作當中,在這次報告我們特別提出“4+1”就是新四基和一個能力的問題。新四基就是我們的感知控制能力,我們叫一個硬件、工業核心軟件這一個軟件,這涉及到我們生產控制系統當中最基礎內容。第三個就是我們說要打造工業云和工業大數據的平臺,我們叫一個平臺,來實現我們對雙創的理解,對未來產業生態的集聚。
?
第四叫工業互聯網,所以這四個方面是我們建立工業、形成新的制造業能力的新的四個基礎。但同時我們說增強一個能力就是安全能力,要有數據分析能力,要有防護的能力,要不斷地增強我們的預警能力。我想這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安全是永無止境的,技術不斷變化,安全的防范也要不斷變化。
?
所以提升安全能力,特別是本質安全能力,需要通過技術的進步、產業的進步才能筑牢安全的底線。所以這方面的工作從習總書記,從克強總理都給予了極高的重視,從各部門、地方和行業,特別是企業也都非常關注,我們也期待著通過我們的努力能夠一步步地加強我們這方面的工作。
?
主持人:確實像懷部長所說的,我們的安全要守住安全的底線,我們的制造業還要加快發展。今天懷部長做客中國政府網為我們分享了他的很多觀點,尤其談到中國制造和互聯網融合發展,對于推動我國經濟的轉型升級,促進我國實體經濟走得更加強勁,讓我們的制造業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可以說懷部長帶領我們這樣的一直大的隊伍做了非常多的努力。再次感謝懷部長做客中國政府網的高端訪談,“聽民意、知民愿、聚眾智”,歡迎各位網友的收看,再次感謝各位網友。再見。
?
懷進鵬:再見,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