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由用友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用友”)舉辦的2017用友伙伴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以“贏在企業互聯網”為主題,包括阿里巴巴、華為、滴滴等在內的戰略伙伴,以及營銷伙伴、服務伙伴、開發伙伴、增值伙伴、產品伙伴、平臺伙伴、硬件伙伴、金融機構等超過1000家生態伙伴參加了本次大會。
王文京在主題演講中指出,在新兩化時期,在以創新為核心的新時代,云服務已經成為產業發展的新模式。
企業發展進入互聯網化、金融化時期
在剛剛過去的2016年,人工智能機器人AlphaGo戰勝李世石、英國脫歐等“黑天鵝事件”牽動著社會各層的視線。事實上,每一次黑天鵝事件出現的背后,都預示著時代正發生著巨大的變化。
王文京表示,用友從1988年成立到現在已經29年,經歷多次產業市場變遷,現在又到了令人激動的變革時代。
中國企業的發展經歷了以制造為核心和以營銷為核心的時代,今天到了以創新為核心的新時代。
在創新時代,在兩化融合的基礎上,可以看到新的兩化也在快速發展。以企業互聯網化和金融化為核心的“新兩化”正加速發展,金融化是中國企業和經濟發展到新階段的一個新趨勢,是科技與金融驅動中國經濟發展的結果,所有的企業都是互聯網企業、所有的企業都將是金融企業,正逐步成為現實。
對于中國企業的信息化,從部門級以財務軟件為代表的應用,到以ERP為代表的企業內部信息化,再到現在的企業互聯網化,與前兩個階段相比,最大的差別就是從企業級走向社會級,通過移動互聯網和云服務,可以直達最終消費者,企業應用從部分員工使用到企業全員應用,包括企業上下游和企業生態鏈各種社群的應用。
企業互聯網化成彎道超車新機會
縱觀中國信息產業的發展,每一個新階段的出現也代表著新機遇的出現。在企業互聯網化階段,一個全新的發展機會已經出現,一是中國已經是全球制造大國,二是中國已經是全球互聯網大國,基于互聯網創新的需求,使得全新的基于云平臺的新一代信息系統與企業服務新機遇涌現,給了中國企業服務提供商一個在全球范圍內實現彎道超車的機會。
機會已經來臨,如何把握機會?首先要理解企業信息化的變化。企業信息化正通過軟件為企業提供企業應用轉變為企業服務。
另一方面,中國眾多企業的信息化發展歷程是從最早的部門級業務到后來的企業級業務,這兩個階段信息系統一直在企業的圍墻里面,聚焦企業內部管理。但到了互聯網化階段,信息化的層級發生了一個重大的躍升和突破,從企業級到社會級,其主要變化和特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原來企業應用主要是解決企業內部的部門與部門間的問題,但在社會級階段,企業服務重點要解決的是企業間的問題,從部門與部門間轉變到企業和企業之間、物品與物品間、人與人之間、資金與資金之間。
第二,信息化的覆蓋范圍從僅覆蓋到供應商和零售商,突破到了最終的消費者。過去企業信息系統覆蓋最多只能觸到企業零售門店層級,并沒有將最終消費者涵蓋到企業的信息化范疇內,而在社會級階段,通過移動互聯網,通過云服務,最終消費者能完全進入服務范圍。
三是企業信息系統由部分人員使用轉變為企業全員應用,并且延伸到企業上下游、企業各類社群的使用。
總結來講,互聯網化階段的企業信息化從企業級上升到了社會級,企業邊界、資源以及資產這些關鍵要素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商業從原來以單個企業為主體變成了真正的社會化商業。
云服務成為產業新模式
企業級到社會級的變化,其實是以云計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為代表的新一代計算技術的發展所推動,從本質上來講,新一代計算技術帶給企業服務市場的本質性變化就是使得企業計算從企業級計算擴展到社會級計算,IT資源和設施可以在全球集中部署、集中運營、集中運維,企業用戶可以分散使用并按需付費。
實際上,全球企業服務市場、企業應用市場的發展,同樣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定制開發階段,服務的主導者是硬件廠商,當時全球最大的軟件公司是IBM,就是定制開發的模式;第二個階段是標準軟件和套件,或者說是解決方案階段,市場主導者是軟件廠商;第三個階段就是云服務階段,在這一階段,企業云服務廠商會成為新的主導者。
在互聯網化階段,云服務將成為產業發展的新模式和新趨勢。那么,對于企業而言,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的抉擇將成為一大難題。目前行業的共識是小微企業選用公有云,大中型企業選用私有云、混合云,這也是當前企業信息化現狀。然而,這僅僅是一個過渡。
王文京認為,未來所有企業,包括大型企業、巨型企業的企業服務都會走向公有云,這是企業互聯網化的目標模式。公有云帶來的連接、協同、共享和零邊際成本,是其它云部署模式所做不到的。
落腳到企業價值,公有云之于企業兩大核心價值,一是基于公有云可以帶來新的商業創新,即社會化商業創新;二是企業IT部署、使用、運維的成本和難度將大幅下降。而這兩個價值對所有企業來講都是顯著的。
對于用友公司來講,在3.0時期,將提供以“軟件、云服務、企業金融”為核心業務的完整企業互聯網服務產品,并通過聚焦產品,持續創新,聚合資源,共筑生態,服務企業互聯網化、金融化,引領社會化商業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