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食材的考究,林依輪有著如同信仰般的執著,創業后更甚,他寧可為飯爺的產品原材料踏遍全球多個國家,也不愿妥協。
文|張秋穎
“先舀醬,再放點醋,然后就加一點芹菜末,別的千萬不要放”,“把這些拌好拌勻了,再把豆芽、青菜夾過來,但要碼在邊上吃,不然青菜(和醬拌在一起)一出水,就影響了醬的香氣……”
7月14日,木蘭匯加速器走進了林依輪創辦的公司——“飯爺”,聆聽林依輪的創業經歷。
林依輪以歌手出道,因為一首《愛情鳥》爆紅,后來涉足主持界,成為《天天飲食》、《林家食鋪》等節目的主持人,2014年底開始創業,2015年4月份,“飯爺”品牌正式確立。
目前,“飯爺”經歷了三輪融資,天使輪、A輪和A+輪,其中A+輪融資達到8300萬,目前的估值達到3.6億元多。即將迎來B輪融資。
在公司食堂,林依輪給我們演示了他的炸醬面吃法,每個人也都認真照做。不過一碗炸醬面,卻在林依輪的手中吃出諸多講究。
“這個醬,把小時候的味道找出來了”,吃了一大口,他心滿意足又有點小得意。
炸醬的配方是林依輪自己研制的,但沒有做成產品。因為炸醬里面的豬肉在油里泡久了,影響口感;另外炸醬久置后,油會分層,最上面一層白花花的豬油非常不美觀。有人建議他不要用豬油,他拒絕,“不能換,炸醬面就是用豬油最好吃”;有人表示不介意這個,想從他手里買配方做成產品,他仍然拒絕,“除非我把這個問題解決了?!?/p>
對食材的考究,林依輪有著如同信仰般的執著,創業后更甚,他寧可為飯爺的產品原材料踏遍全球多個國家,也不愿妥協?!霸谑澄锷?,我覺得不管是吃飯的人還是做飯的人,雙方都是一個互為‘爺’的心態,‘飯爺’的名字就是這么來的?!?/p>
一
1970年,林依輪出生于北京,自15歲起,就參加了河北文化藝術團,經常到基層去演出。在團里,他身兼多職,彈吉他,唱歌,跳霹靂舞,裝臺卸臺。
1988年,成員跟林依輪差不多年齡的小虎隊組合正式出道,是當時最令人矚目的歌壇新人了。第一年就創下20場演唱會爆滿的記錄,僅前兩張專輯銷量就近1500萬張,第三張專輯推出十天已在全亞洲突破200萬張,所有專輯銷量年度第一并遙遙領先。
當時18歲的林依輪已經開始進駐歌廳唱歌,少年心中也藏了一個明星夢。但在歌廳唱了一年多后,林依輪進入了人生低谷期,競爭壓力令不到20歲的他意志消沉、迷茫、不知所措,“太苦了,競爭太大了”。
后來在朋友建議下,林依輪選擇出國,到玻利維亞做了廚師。至今回想這段經歷,林依輪都表示難言美好。一年后,又有親朋好友勸他,廚師可以做一輩子,但歌手是吃青春飯的,應該再拼一拼。
這句話點醒林依輪,難以割舍下唱歌的他決定回國,并暗下決心,再拼5年,唱不出名堂就回去做廚師。
回國后,林依輪又繼續在歌廳唱了兩年,一天最多時唱過七場,一場演出15塊?!澳菚r候不迷茫了,但不知道什么時候是個頭啊,唱歌都把自己唱麻木了?!?/p>
終于在熬到1993年時,林依輪發行了第一張個人專輯《愛情鳥》,火遍大江南北。
大抵是冥冥中注定與美食有切不斷的淵源。幾年后,林依輪涉足了主持界。2005年,他開始擔綱《天天飲食》的主持人,從此對食物的認知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
“他們對食物的態度非常嚴謹,我在那做菜,下邊坐著兩個營養師、兩個廚師,他們不斷指導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最后我急了,我說太學術了吧,我只是想做老百姓愛吃的家常菜!”林依輪向《中國企業家》回憶。
2010年,林依輪成為華娛衛視美食節目《林家食鋪》的主持人,兩年后為了做節目他在臺灣待了3個月,吃遍了島內美食。他印象深刻的是,當地一位菜農的大蔥用乳酸菌培養、山泉水灌溉,自信這是全世界最好的,出產時小心翼翼地挖出,扎成小捆用水沖干凈,整齊碼在車上,就像侍弄一件藝術品。此前林依輪對食物由職業、喜愛到鉆研,還寫過兩本有關美食的書,他突然意識到原來這也是一種文化。
此后,對美食的興趣,一發不可收拾。
二
2014年底,林依輪創業了。在朋友的強烈呼聲下,喜愛研究美食的林依輪開始籌備公司。
2015年4月份,“飯爺”品牌正式確立。從此,歌手林依輪成了“林董”。
開公司的明星不少,做投資、開工作室、開傳媒公司早已不是新鮮事,但鮮有人真正把精力都投在創業上。林依輪不僅百分百投入,更是選了最難做的實體行業——做辣醬、賣辣醬。
創業行路難,林依輪也沒少受挫。最開始,“飯爺”同時有兩條經營思路,一條是快餐,為了解決白領的午飯問題;還有一條,是做快消品調味料。
2015年初,飯爺與餓了么在望京合作送外賣快餐,林依輪親自制做了標準版產品,由中央廚房照做。
但即使是一份外賣,林依輪也絕不將就。在最后收汁這道工序上,他作了特別要求:“對中餐來說,到最后那個收汁的過程是非常關鍵的,我還是不想把它放在中央廚房完成,而是放在每一個加熱點,到最后收汁、擺盤、切配,運送出去?!?/p>
他堅持用好食材,比如采購多源于北京三源里菜市場和高端超市的進口產品,鹵肉飯用臺灣最好的醬油膏??觳偷目蛦蝺r也比同行定高了15元左右,最高時單價達到了49元,依然供不應求,僅一家店一天就賣出600多份。
但經營還是出了問題。當時望京的餓了么“騎手”大概30個,入駐飯爺就有15個,每天中午,別人家是客人排隊,飯爺這邊是送餐員排隊。“最高峰時,一個送餐員拎走15份,那你想想,一份一份送,到第15份的時候,客人已經等很久了,最多時3個半小時,客人就罵了,那是真罵?!绷忠垒喲哉Z中滿是無奈:“你的飯再好吃,你送這么久,別人也是不高興的?!?/p>
“外賣的評價好,主要還是我們對食材的講究,快餐的經營,也算走對了,也算沒走對?!憋@然,如果經營問題能夠解決,快餐是林依輪斷然不愿放棄的。對一個美食愛好者來說,烹飪食物并獲得高評價能給他帶來快樂。上周三晚,林依輪就跑到三里屯練攤兒去了,在路邊做了一個快閃的深夜食堂,結果一百多個人迅速涌過來吃他做的炒飯,“我用的就是一個我們即將上市的火鍋底料,然后做的炒飯,好吃的不得了?!彼难哉Z間滿是興奮,想必是過足了癮。
三
快餐業務后來還是沒保住,去年4月,在投資人的建議下,林依輪關掉了所有的快餐業務,開始聚焦快消品。
一個月后,飯爺辣醬上線。表面是一瓶辣醬,其背后卻滿是林依輪對細節的嚴苛。
第一款產品最開始名為“七個辣子”,包含7中辣椒,是一個民間配方。林依輪又加了兩種豆豉,再用特級的杏鮑菇代替肉的口感。杏鮑菇要求是12—15厘米,中間的那一段價格,比尾部貴10倍,比頭部貴四五倍。研發過程中,做辣醬的油也換了好幾種,反復測試后,最終確定為意大利松露油。
“飯爺”的投資人之一、芳晟基金的創始合伙人于明芳對《中國企業家》說,“中國各地的辣椒可能都不太一樣,有哪些辣椒,有什么差別,林依輪都會深入研究,他就愛好這個,看好他也是因為他太執著了,執著的精神能讓一瓶醬做到極致。”
由于食材成本高、要求高,制作時間需要兩到三天。加工時間太久,連代工廠都替他們的高人工成本著急,工廠負責人提出,“我把制作時間縮短到半天,你就用你那三天的,和我這半天的盲測,看是不是一樣。”結果測了5次,都沒逃過林依輪的舌頭。對方負責人心服口服,“就按飯爺的標準來!”
還有一款醬帶有干貝,林依輪就跑遍國內國外,找到最頂級的干貝,回來讓工人師傅手撕,每一個干貝撕出七八十條絲,“我們真的在用匠心精神做一瓶辣醬。”
第一款辣醬面市,林依輪做了一場直播,當天2小時賣出3萬瓶,上線兩個月銷售額過千萬。
做實體行業,過程繁瑣,需要找原材料、做研發、找代工廠、鋪設線下渠道、推廣品牌等等諸多環節。但創業一年來,飯爺的運營進行的有條不紊。這些都歸功于選人:“找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绷忠垒喢靼?,只有找到合適的人,工作才能盡快的展開。
目前,林依輪在公司內親自帶領研發部,嚴格把關。研發過程中,他發現,自己越是要求嚴苛,越是對調味品行業開始多出一些尊重,“這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不是天馬行空就能想出來的,不去研發,不付出很大的精力,你不可能獲得這樣一個成果?!?/p>
在一年多的經營過程中,林依輪逐漸把思路理清,他要做一個新型的調味品公司,對行業進行升級,區別于傳統的調味品公司,目標是成為“中國的亨氏”?!艾F在美國家庭的餐桌上都有一瓶亨氏番茄醬,我的目標就是,未來中國家庭的餐桌上都有一瓶飯爺辣醬?!?/p>
說出這個目標之前,林依輪做了一些市場調查。比如近幾年,不管南方還是北方,愛吃辣椒的人越來越多,而辣椒則可緩解壓力,還可以讓人興奮、愉悅。這也是為什么大家累了的時候,想去吃頓火鍋、吃頓小龍蝦。
四
見過或采訪過林依輪的人一致評價是,非常有親和力,“人很nice?!?/p>
身兼歌星、主持人、創業公司老板等身份,但在林依輪面前,你始終都能感受到他的平和、親切,無論是問各種問題還是合影、簽名,他都微笑著耐心的做完一切,然后給每一句“謝謝”回復一個“不客氣”。
在公司里,員工更是跟他打成一片。公司一樓有一條長長的木餐桌,木椅子圍成一圈,旁邊是廚房,中午員工都在這里一起午餐,他笑著跟我們“吐槽”:“中午吃飯,如果我下來晚了,他們根本不給我留位置的,讓我站著吃啊?!?/p>
他似乎總有活力,說話聲音洪亮,笑聲爽朗,“商業其實和唱歌是一樣的,唱歌也是好產品,給大家帶來身心愉悅的感覺,現在做食物也是這樣。很多人問我為什么要做實業,這么重的東西,我覺得跟一個人的心態有關,我就一直喜歡這種腳踏實地的東西?!绷忠垒喺f。
出于食品安全的考慮,飯爺每一瓶辣醬都是上保險的。除了辣醬,飯爺還研發了消費者可以拿回家直接炒菜的調味醬包,包括魚香肉絲、宮保雞丁、麻婆豆腐等8種,未來還可能做其他調味品。
林依輪用“一個二十多年的德藝雙馨老藝術家”形容自己,沒有緋聞,出過100多首歌,有十幾張專輯,上過十幾次春晚。如今的林依輪已經開始潛心經營自己的公司,成功轉型為商界人士,但每當聽到這類話,他還是常常推辭,“沒有沒有,我就是一個賣醬的?!?/p>
從“飯爺”公司出來,林依輪還在門口目送了我們。回頭看看眼前這個風趣謙和、在商場已然運籌帷幄的企業家,我們已經很難再與1993年那個《愛情鳥》MV里的唱跳歌手聯系在一起。
?
參考資料來源:
《“飯爺”林依輪的賭局:創業難回頭》,來源:中國企業家雜志,文/郭朝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