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信息
鉻渣堆場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復技術
發布單位:中南大學
所屬行業:生物農業
合作信息類型:意向合作
機構類型:高等院校
供求關系:供應
合作信息期限:2017-8
參考價格:面議
0
收藏數
合作信息簡介
成果簡介:
污染土壤修復工作已列入《全國土壤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隨著《土地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出臺與實施,土壤修復是一個亟待開啟的新興環保市場,規模巨大。目前我國鉻渣堆場有63個,受鉻(VI)嚴重污染的土壤達2000多萬噸,面積達300萬平方米。因缺少治理效果可靠、經濟合理的修復技術,鉻污染土地修復工程沒有得到有效實施。鉻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復技術是解決我國鉻污染土壤修復的創新技術,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本技術針對鉻渣堆場高堿性、高Cr(VI)污染問題,從鉻渣堆場土壤中分離篩選出2株高效還原Cr(VI)的菌株,應用于鉻渣堆場重污染土壤的治理。鉻渣污染堆場微生物修復技術采用“破碎-筑堆-細菌解毒-鉻回收”工藝,先將鉻渣污染場地簡單破碎,筑堆,用高效Cr(VI)還原菌菌液噴淋土堆,土壤中一部分Cr(Ⅵ)隨菌液淋洗帶出土壤進入溶液,淋洗液中Cr(VI)在鉻還原菌的作用下被還原成三價鉻,在堿性條件下形成沉淀,沉渣脫水后回收鉻;剩余的菌液重新回灌淋洗土壤,將土壤中的殘余的Cr(VI)轉化成Cr(III)得以修復。該技術在五礦(湖南)鐵合金有限責任公司建立了100M2的中試示范,并在原長沙鉻鹽廠完成了200M2的工程化試驗,修復后的土壤六價鉻浸出毒性濃度低于0.5mg/L。
投資效益分析:
63個鉻渣堆場,污染土壤數量20000多萬噸,占地面積約300萬平方米(折4500畝)。修復成本120億。修復后土地恢復期使用功能,作為房地產開發,按平均地價500萬元/畝計,可創造價值225億元。
合作方式:面議。
知識產權及獲獎情況:
本技術已授權5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國家專利。技術成果于2010年和2014年通過了省環保廳和省科技廳組織的成果鑒定。技術列入《2009年國家先進污染防治示范技術名錄》和國家科技惠民計劃先進科技成果。本技術已經得到中試化驗證,各項技術經濟指標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完全具備實施產業化的條件。
污染土壤修復工作已列入《全國土壤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隨著《土地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出臺與實施,土壤修復是一個亟待開啟的新興環保市場,規模巨大。目前我國鉻渣堆場有63個,受鉻(VI)嚴重污染的土壤達2000多萬噸,面積達300萬平方米。因缺少治理效果可靠、經濟合理的修復技術,鉻污染土地修復工程沒有得到有效實施。鉻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復技術是解決我國鉻污染土壤修復的創新技術,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本技術針對鉻渣堆場高堿性、高Cr(VI)污染問題,從鉻渣堆場土壤中分離篩選出2株高效還原Cr(VI)的菌株,應用于鉻渣堆場重污染土壤的治理。鉻渣污染堆場微生物修復技術采用“破碎-筑堆-細菌解毒-鉻回收”工藝,先將鉻渣污染場地簡單破碎,筑堆,用高效Cr(VI)還原菌菌液噴淋土堆,土壤中一部分Cr(Ⅵ)隨菌液淋洗帶出土壤進入溶液,淋洗液中Cr(VI)在鉻還原菌的作用下被還原成三價鉻,在堿性條件下形成沉淀,沉渣脫水后回收鉻;剩余的菌液重新回灌淋洗土壤,將土壤中的殘余的Cr(VI)轉化成Cr(III)得以修復。該技術在五礦(湖南)鐵合金有限責任公司建立了100M2的中試示范,并在原長沙鉻鹽廠完成了200M2的工程化試驗,修復后的土壤六價鉻浸出毒性濃度低于0.5mg/L。
投資效益分析:
63個鉻渣堆場,污染土壤數量20000多萬噸,占地面積約300萬平方米(折4500畝)。修復成本120億。修復后土地恢復期使用功能,作為房地產開發,按平均地價500萬元/畝計,可創造價值225億元。
合作方式:面議。
知識產權及獲獎情況:
本技術已授權5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國家專利。技術成果于2010年和2014年通過了省環保廳和省科技廳組織的成果鑒定。技術列入《2009年國家先進污染防治示范技術名錄》和國家科技惠民計劃先進科技成果。本技術已經得到中試化驗證,各項技術經濟指標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完全具備實施產業化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