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九研究院第十三研究所(航天十三所),始建于1960年1月,作為我國慣性技術的奠基者,承擔著國家多項重大核心任務,是國內最重要的慣性技術及產品研制生產基地,在國防領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航天十三所擁有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在內的高層次人才隊伍,現有職工3500余人。航天十三所致力于我國慣性技術的創新與發展,歷經幾代人的努力,掌握了制約我國新一代慣性器件發展的核心關鍵技術,擁有了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慣性平臺系統、撓性陀螺儀及慣性系統、光纖陀螺儀及慣性系統、激光陀螺儀及慣性系統、微機電/微光機電慣性儀表及慣性系統、微特電機與電源、專用測試設備、特種光電傳感信息系統等高新技術系列化產品。在國內開創了先進慣性技術、精密光機電技術等在多個領域成功應用,為提升我國國防實力、樹立航天強國形象、發展國民經濟做出了卓越貢獻。
作為我國航天慣性技術及其導航設備的開創者,航天十三所成為國務院批準的首批碩士和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并設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先后培養博士后、博士及碩士300余人。包括兩院院士陸元九、原國防科工委主任丁衡高院士在內的大批專家學者為學科點建設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航天十三所擁有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在內的高層次人才隊伍,現有職工3500余人。航天十三所致力于我國慣性技術的創新與發展,歷經幾代人的努力,掌握了制約我國新一代慣性器件發展的核心關鍵技術,擁有了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慣性平臺系統、撓性陀螺儀及慣性系統、光纖陀螺儀及慣性系統、激光陀螺儀及慣性系統、微機電/微光機電慣性儀表及慣性系統、微特電機與電源、專用測試設備、特種光電傳感信息系統等高新技術系列化產品。在國內開創了先進慣性技術、精密光機電技術等在多個領域成功應用,為提升我國國防實力、樹立航天強國形象、發展國民經濟做出了卓越貢獻。
作為我國航天慣性技術及其導航設備的開創者,航天十三所成為國務院批準的首批碩士和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并設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先后培養博士后、博士及碩士300余人。包括兩院院士陸元九、原國防科工委主任丁衡高院士在內的大批專家學者為學科點建設付出了大量的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