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上海技物所)始建于1958年10月,由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與復旦大學聯合創辦,1961年獨立建制。建所初期以半導體研究為主要領域和學科方向,20世紀60年代研究發展方向調整為紅外技術,上海技物所成為我國第一個紅外技術與物理研究領域的專業研究所。長期以來,上海技物所在紅外、光電遙感探測技術領域聚焦國家重大需求,堅持為國家重大科技戰略做出重大突破性貢獻,以“國家任務高于一切”作為共同價值觀,逐步發展成為我國紅外、光電技術領域的骨干單位和主要研發單位。上海技物所先后為風云系列氣象衛星、載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海洋衛星、環境衛星、多種試驗衛星等研制了紅外、光電應用系統有效載荷和航天單機,取得了較好的應用效果和效益,是本領域學科門類齊全,研究實力雄厚的國際知名、國內著名優秀研究所,是中國科學院首批知識創新工程試點單位,是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全面推進階段評估A類研究所。
上海技物所以紅外光電技術研究為定位,圍繞“紅外、光電探測系統技術,紅外焦平面和紅外、光電系統核心元部件,紅外基礎物理理論與應用基礎研究”三大領域,設有相應研究部門13個,建有紅外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傳感器國家重點實驗室(光傳感器點)、中國科學院紅外成像材料與器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紅外探測與成像技術重點實驗室、中科院空間主動光電技術重點實驗室以及省部共建現場物證光學探測技術聯合實驗室,同時由公共技術室、信息中心、精密機械加工工廠、條件保障中心、干涉儀研發平臺、軟件中心等組成支撐保障體系。上海技物所建有工程管理和質量管理體系,依托相關研究室和平臺,在承擔重大有關研制工作中形成了“以航天航空遙感探測與成像儀器、裝備等紅外光電系統技術研究為代表,集元器件、制冷、光學薄膜等光電特種探測器及材料和光學機械加工等核心支撐技術研究,紅外物理等基礎性前沿前瞻研究和高技術產業為一體”,較為完整的研發技術鏈和價值發展鏈,具備了服務國家需求、持續創造價值的發展能力。研究所還積極拓展先進醫療、量子通信等新興交叉學科領域。
上海技物所以紅外光電技術研究為定位,圍繞“紅外、光電探測系統技術,紅外焦平面和紅外、光電系統核心元部件,紅外基礎物理理論與應用基礎研究”三大領域,設有相應研究部門13個,建有紅外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傳感器國家重點實驗室(光傳感器點)、中國科學院紅外成像材料與器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紅外探測與成像技術重點實驗室、中科院空間主動光電技術重點實驗室以及省部共建現場物證光學探測技術聯合實驗室,同時由公共技術室、信息中心、精密機械加工工廠、條件保障中心、干涉儀研發平臺、軟件中心等組成支撐保障體系。上海技物所建有工程管理和質量管理體系,依托相關研究室和平臺,在承擔重大有關研制工作中形成了“以航天航空遙感探測與成像儀器、裝備等紅外光電系統技術研究為代表,集元器件、制冷、光學薄膜等光電特種探測器及材料和光學機械加工等核心支撐技術研究,紅外物理等基礎性前沿前瞻研究和高技術產業為一體”,較為完整的研發技術鏈和價值發展鏈,具備了服務國家需求、持續創造價值的發展能力。研究所還積極拓展先進醫療、量子通信等新興交叉學科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