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際機器人協會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2014年中國以54%的增速成工業機器人最大需求國,中國市場共銷售工業機器人5.6萬臺,其中本土供應商的銷量為1.6萬臺。據了解,第三次工業革命是智能制造的時代,機器人化是本次革命的重要標志之一,而中國機器人產業占據天時地利人和等優勢,更是迎來爆發式發展。
受政策利好 我國機器人產業將爆發
我國是制造業大國,機器人市場需求巨大,據業內人士表示,我國機器人產業爆發受天時地利人和三大動力驅使,即工業革命制造業升級是天時;內地應用需求巨大和人口紅利不再的矛盾空間是地利;政策扶持與產業布局是人和。其中政策扶持對機器人發展起著催化劑的作用。
為推動機器人業發展,去年,工信部發布了《關于推進工業機器人發展的指導意見》,近日,工信部又印發了《關于開展2015年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專項行動的通知》,并下發了《2015年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專項行動實施方案》,決定自2015年啟動實施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專項行動,以促進工業轉型升級,加快制造強國建設進程。
國家政策的陸續出臺,將給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帶來利好。作為國內機器人行業的權威專家羅軍說:“2013年,國內機器人剛需已經達到世界第一,預計30年內還將保持第一的水平。”他表示,目前國內機器人產業發展火熱,國內多個區域大力扶持機器人發展。另外,業內預測,工業機器人產業預計到2020年中國市場達到千億,未來6年總安裝量需求范圍在63.8-176萬臺套,保守估計85萬臺;預計服務機器人產業會在5-10年左右開始爆發。
據中銀國際研報顯示,2015年,影響機器人行業發展的供應、需求和外部環境因素依舊向好,尤其是國產化進程的加速,將持續降低機器人的應用成本,擴大機器人在低端制造業中的應用,推動行業快速增長。中銀國際研報對中國機器人市場需求進行估算,假設中國機器人的加速應用使其到2020年達到全球平均水平,2020年國內機器人本體市場需求規模將達到250億,本體 系統集成整個市場接近千億。2015年~2020年國內機器人需求量總計約60萬臺,年均10萬臺。
2015年將是智能制造大年,戰略性看好智能裝備產業投資機會,工業機器人市場處于成長的黃金時代。與此同時,機器人的發展帶個企業的利潤也是不可替代的,據一公司負責人表示,目前該公司已引入意大利的自動噴釉機械手和國產的四工位工作站方式噴釉機器人系統,每8小時的產量可以達到600—800個連體馬桶,這給企業每年節省數千萬的人工費用。
加強技術創新 促進我國機器人產業健康發展
在國家政策以及旺盛的市場需求驅動下,我國各類機器人產業園及產業基地遍地開花。據不完全統計,國內目前已經在建或計劃建設的機器人產業園區或基地超過30個。但是從目前來看,我國機器人業在發展過程中,也遇到諸多的不利因素,如人才缺乏,本土企業規模小,技術水平低,核心零部件主要依賴進口等。那么如何才能推動我國機器人產業健康發展?有專家認為,逐步培育核心技術是國內機器人產業崛起的必經階段。
東莞市機器人技術協會副會長羅百輝表示,“在國外,包括ABB、安川等行業巨頭都是經過數十年的培育才逐步發展到如今的地位,而我們國家工業機器人產業比國外晚了二三十年,要在短時間內超越甚至完全替代國外品牌的產品優勢不大可能。”他表示,包括東莞在內的珠三角要完善機器人產業鏈條上下游,還需要拿出更多的耐心。
深圳機器人協會秘書長畢亞雷稱,發展機器人產業應該在優化產業結構、提升創新能力、打造產業集群、完善產業標準方面加大力度,如瞄準高端環節推進產業結構轉變,堅持自主創新,占領新技術制高點,集聚集群發展打造產業園區布局,建設標準體系,促進標準推廣應用。深圳市經貿信息委副主任謝建民告表示,與一些發達國家以技術突破為導向不同,深圳的機器人產業主要以應用需求來帶動產業發展,深圳將重點發展機器人、智能制造成套裝置、智能檢測儀器、可穿戴設備以及在交通、物流、家居等重點領域的智能產品和服務。
發展機器人產業,我們需要借鑒國外先進技術,但與此同時,我們要勇于突破常規,尋求適合自己發展方式,擁有自主的知識產權,擺脫受制于人的現狀。“面對國外對核心技術的嚴格封鎖,我們堅持自主研發,突破了機器人的關鍵技術。”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曲道奎表示,公司每年研發投入占總銷售額12%以上,已擁有300多項發明專利和幾十項軟件版權,新產品對企業經營貢獻率超過30%。他認為,進入信息化社會市場變化太快,只調整產品結構,最終就是從水坑跳到了火坑,經營模式轉型更為關鍵。要利用當前結構調整的重要機遇,做好頂層設計,完善制度支撐,加速創新整合,爭奪機器人市場主動權。
目前,很多機器人企業已經意識到,在互聯網 時代,再關起門來自我滾動發展,已經沒有時間和空間機會了。面對新一輪競爭,機器人需要謀劃實施新的戰略,如從內涵式增長轉向“內涵 外延”式發展,在產業鏈的縱向布局和并購重組的橫向擴張兩方面同時發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