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一頭連著創新,一頭連著市場,是創新和市場之間的橋梁。
近年來,我區在追求知識產權創新數量增長的同時,也更注重知識產權與經濟發展的深度融合,不斷豐富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的途徑,矢志破解科技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不力、不順、不暢的難題,加速知識產權的價值實現,為促進創新驅動發展、企業提質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撐。
搭平臺 拓渠道
轉化能力持續增強
在過去5年,廣西知識產權創造能力大幅提升,全區專利、商標、版權、地理標志、植物新品種權等各類知識產權創造都取得了歷史上最好成績。特別是2015年,發明專利受理量首次進入全國前十名。
然而,創新驅動發展和經濟提質增效的迫切需要,決定了廣西不能僅僅追求知識產權數量的增長,更需要關注知識產權能否與經濟發展深度融合。那么,如何讓這么多奇思妙想、自由探索形成的智力成果變成真金白銀呢?
2015年7月,廣西知識產權交易中心正式成立。借助“互聯網+”東風,交易中心著力打造了一個“O2O電商平臺”——廣西知識產權交易網絡平臺,為知識產權最終轉化為生產力提供了系統的解決方案。
“‘互聯網+’時代,讓眾多知識產權擁有者能便捷地將其掌握的技術轉化為資金,同時又反過來成為激勵知識產權發展的主要推動力。”該交易中心負責人表示。
截至今年8月底,交易中心累計掛牌專利項目已超5500項,促成16項共計2030萬元專利項目達成交易或成交意向,并開展以知識產權為核心價值的投融資服務,成功為我區企業融資2.5億元。
今年6月份,廣西知識產權交易中心柳州、北海、桂林工作站也相繼成立,一個緊靠一線、資源匯聚、開放聯動的全區知識產權服務網絡正在形成,為推動知識產權運營工作有效開展提供更多服務支撐。
但要想破解專利技術的交易轉化難題,還必須不斷創新和嘗試各種交易和服務手段。
一年一度的廣西發明創造成果展覽交易會上,舉辦專利推介和對接洽談會、專利質押融資銀企對接會等專項活動,為專利發明人和專利技術需求企業合作搭建了橋梁。
在去年的“發明展”中,現場集中推介了19項專利項目,范圍涉及裝備制造、生物制藥和現代農業三大領域,有10項專利達成合作意向并現場簽訂協議,成交金額800萬元。據統計,在已經舉辦的五屆“發明展”上,共促成專利成果及產品交易7.2億元。
今年5月,自治區知識產權局制定出臺了《關于全面提升專利申請質量促進專利轉化運用的指導意見》,從產業、企業、產品以及創新主體、服務機構等方面提出了十條意見,以期全面提升專利申請質量,加速促進專利轉化運用。
強內力 增活力
專利支撐產業發展
近年來,我區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激勵創造取得突破,不少企業更是充分利用各自知識產權的優勢,尤其是利用專利優勢促進產業優勢的形成,讓無形資產發揮更大效益,有力支撐了產業結構調整及經濟轉型。
2015年12月31日,位于柳州的上汽通用五菱對外宣布,已成為國內首家年產銷突破200萬輛的車企。這不僅是上汽通用五菱也是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里程碑。
在中國車市進入“微增長”的情況下,上汽通用五菱為何能“跑贏”大市?這其中自主知識產權發揮了重要作用。
“十二五”期間,在《廣西發明專利倍增計劃》的帶動下,該公司不僅獲得了政府在資金方面的一系列配套支持,在知識產權管理、人才培訓等方面也得到很多專業幫助,每年提交的專利申請以30%的速度遞增,目前擁有專利已達1500余件。專利的積累讓上汽通用五菱掌握了更大的市場主動權,在應對激烈的市場時顯得游刃有余。
近年來,廣西在機械制造、汽車、醫藥制造等產業領域,制定和實施重點優勢產業知識產權戰略,推動“千億元產業重大科技攻關工程”,攻克一批產業關鍵技術難題;全面推進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培育工作,大幅提升企業的知識產權創造能力,進一步提升該類企業對經濟發展的貢獻。
政策落地,效果凸顯:
柳州歐維姆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夾片式群錨拉索及安裝方法”等錨固專利技術榮獲中國專利金獎,廣泛應用于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項目及港珠澳大橋等重點工程;廣西柳工集團有限公司研發的“滑移轉向裝載機”、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四氣門柴油機氣缸蓋卸荷槽”等榮獲中國專利優秀獎,產品遠銷海內外;中國化工橡膠桂林有限公司研發的“設有胎體填充膠的子午線輪胎”榮獲中國專利優秀獎,打破了國外輪胎巨頭對我國高性能子午線輪胎市場的壟斷……
“十二五”時期,自治區支持引進26項發明專利技術,經過消化再創新,新增產值近8億元;19項專利榮獲中國專利優秀獎,創造經濟效益超150億元。
嚴保護 抓機遇
知識產權更具力量
在當前我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倡導和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知識產權作為創新驅動的基礎保障、創新創業的重要支撐,其地位更加重要,作用愈加凸顯,加大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勢在必行、尤為急迫。
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保護知識產權就能激勵創新。一直以來,我區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專利保護力度不斷加大,嚴厲打擊侵權和假冒專利產品,真正使創新的企業得到有力保護,使侵權的企業受到有效懲處,形成了全社會保護知識產權的合力。
“十二五”期間,自治區知識產權局以開展“護航”專項行動為抓手,采取執法與維權相結合,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圍繞食品藥品、醫療器械、建裝材料等重點民生領域深入開展專利執法專項行動;制定出臺知識產權違法行為舉報獎勵辦法,設立開通了知識產權維權援助與舉報投訴公益服務12330平臺;強化執法人員培訓,改善執法辦案條件;建立完善跨區域、跨部門的知識產權保護協作機制,推動南寧、桂林、梧州等市與廣東省建立跨省區市級專利行政執法協作機制。積極開展重點展會知識產權執法,在中國-東盟博覽會等展會設立知識產權投訴站,受理各類專利案件。
據不完全統計,專利執法部門已為200多家企業的專利案件提供維權援助,挽回經濟損失數十億元。
今年7月28日,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迎來新契機:廣西被確定為特色型知識產權強區建設試點,成為全國首批3個特色型知識產權強省(區)建設試點之一。
“知識產權不僅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發展的戰略性資源,也是未來競爭的主戰場,搶占了知識產權的制高點,才能牢牢把握發展的主動權。”自治區知識產權局局長李昌華表示,我區將以加強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為主線,以深化知識產權領域改革為重點,以運用專利制度提升創新驅動發展能力為導向,著力加強知識產權運用、保護和開放合作,全面提升知識產權綜合能力,努力建設成為特色型知識產權強區和全國知識產權后發趕超示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