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毛筆可以繪出圖像,而“納米書法”則可以診斷疾病。5月28日,“世界生物納米領域第一人”、美國四院院士、奧巴馬總統(tǒng)科技顧問ChadA.Mirkin教授受聘南京工業(yè)大學榮譽教授并介紹納米學科當今最新研究成果。
ChadA.Mirkin教授集美國四院院士于一身,即美國科學院、醫(yī)學院、工程院和藝術與科學院,2009年5月起擔任奧巴馬總統(tǒng)科技顧問。他還創(chuàng)辦了國際納米技術第一刊物《Small》。在學術報告會上,Mirkin教授介紹了DPN(納米蘸筆刻蝕法)技術最新進展及廣闊應用前景。該技術通過對被轉移材料或物質的精確控制,可以在襯底表面構造出任意的納米結構。類似于中國的書法,蘸墨書寫在宣紙上進行滲透。但毛筆只有一個筆頭,采用納米科技后則有了成千上萬、甚至幾百萬個筆頭,在指定的區(qū)域內進行納米尺度的書寫,成像效果會更為清晰。
Mirkin教授介紹,將納米刻蝕打印技術應用在疾病檢測上,抽取少量血樣即可便捷診斷病因。比如在一個單位為微米的chip(基因芯片)上成像,改為納米成像,那就縮小了1000倍,這樣一個chip內就會多了1000×1000個點,這多的100萬個檢測點如果應用在疾病檢測上,就只需抽取少量的血樣,但可更準確、更迅速地檢測出病因。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將來患者可能在家中就可以通過此項技術簡便易行且準確地查找出病因。
早在1996年,Mirkin教授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DNA修飾的金納米顆粒溶液可以根據(jù)溫度的變化在藍紅兩種顏色之間轉換,從此開始了新一代醫(yī)學診斷、治療技術的研究。經過近20年的研究,Mirkin教授和他的團隊在納米科學和技術與藥物研究相結合方面取得重大進展,采用金納米顆粒包裹DNA進行藥物轉運,配置出具有較強針對性的個性化治療藥物,用于艾滋病、糖尿病、乳腺癌等疾病的治療。將來,罹患數(shù)種疾病的患者可能不再需要大把大把地服用多種藥物,也許只需服用一粒集成式藥丸即可進行靶向治療。
ChadA.Mirkin教授集美國四院院士于一身,即美國科學院、醫(yī)學院、工程院和藝術與科學院,2009年5月起擔任奧巴馬總統(tǒng)科技顧問。他還創(chuàng)辦了國際納米技術第一刊物《Small》。在學術報告會上,Mirkin教授介紹了DPN(納米蘸筆刻蝕法)技術最新進展及廣闊應用前景。該技術通過對被轉移材料或物質的精確控制,可以在襯底表面構造出任意的納米結構。類似于中國的書法,蘸墨書寫在宣紙上進行滲透。但毛筆只有一個筆頭,采用納米科技后則有了成千上萬、甚至幾百萬個筆頭,在指定的區(qū)域內進行納米尺度的書寫,成像效果會更為清晰。
Mirkin教授介紹,將納米刻蝕打印技術應用在疾病檢測上,抽取少量血樣即可便捷診斷病因。比如在一個單位為微米的chip(基因芯片)上成像,改為納米成像,那就縮小了1000倍,這樣一個chip內就會多了1000×1000個點,這多的100萬個檢測點如果應用在疾病檢測上,就只需抽取少量的血樣,但可更準確、更迅速地檢測出病因。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將來患者可能在家中就可以通過此項技術簡便易行且準確地查找出病因。
早在1996年,Mirkin教授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DNA修飾的金納米顆粒溶液可以根據(jù)溫度的變化在藍紅兩種顏色之間轉換,從此開始了新一代醫(yī)學診斷、治療技術的研究。經過近20年的研究,Mirkin教授和他的團隊在納米科學和技術與藥物研究相結合方面取得重大進展,采用金納米顆粒包裹DNA進行藥物轉運,配置出具有較強針對性的個性化治療藥物,用于艾滋病、糖尿病、乳腺癌等疾病的治療。將來,罹患數(shù)種疾病的患者可能不再需要大把大把地服用多種藥物,也許只需服用一粒集成式藥丸即可進行靶向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