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刺、牽引、扳法等均是非醫療機構不得使用的技術,非醫療機構也不得開具藥品處方。這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針對整頓醫療秩序打擊非法行醫專項行動中出現的涉及中醫監督難題做出的批復。日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對于非醫療機構中醫診療活動缺乏有效監管的問題進行了更加詳細的說明。
究竟哪些服務算是養生保健,哪些算是中醫診療,一直存在界限模糊的問題,一些養生保健會所常常會利用兩者之間的相似之處大做文章,打著中醫的旗號開展營銷。對于中醫診療應該如何界定的問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政策法規與監督司副司長麻穎介紹,《批復》明確了“中醫診療活動”定義,對“中醫診療活動”的定義是在《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對“診療活動”的定義基礎上結合中醫醫療特點進行進一步闡述,強調“以疾病診斷和治療為目的”以區別于中醫預防保健活動。中醫許多方法既可用于疾病的治療,也可用于日常養生保健,具有醫療、保健的雙重性。但有些技術有一定風險,在一些案例中,比如扳法致使兒童骨折,牽引致使病人頸椎、胸腰椎損傷等。所以,《批復》采取排除法對非醫療機構和人員運用創傷性、侵入性或者高危險性的中醫技術方法進行限制。
既然養生保健機構的不當操作可能會帶來風險,那這個行業誰來監管?北京市衛生監督所副所長劉勁松介紹,目前中醫養生保健機構開業前,只要不開展醫療服務項目,僅需獲得工商部門的經營許可證等一般性企業基本注冊審批,無需其他基于具體行業和專業特點的前置審批。日常狀況下,在未獲取非法行醫投訴、舉報等線索時,衛生監督部門也無權對其進行常態監管,而且衛生和中醫藥管理部門對這類機構、人員沒有執法權限。因此,一些中醫養生保健、生活美容機構進行非法行醫和其他危險診療行為,相關部門只能事后查處。
據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目前在做中醫技術界定工作,將規范一批成熟的、安全的非醫療機構的中醫養生保健技術,標準年底將出臺。另外,將開展有資質的中醫醫師在養生保健機構提供保健咨詢和調理服務。屆時,將有效推動健康服務業健康有序發展。
責任編輯:葉忠春
上一篇:“ 梯次利用”讓動力電池再生
相關評論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注明"來源:廣西工業創新促進會"的所有作品,版權或其他知識產權屬于廣西工業創新促進會,未經廣西工業創新促進會書面許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進行刊登或使用;獲得授權者轉載必須注明“來源:廣西工業創新促進會”。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站所轉載的新聞、文章、資料等內容的版權歸原文作者和原發表媒體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普及新產品新技術,傳播新思想新知識,推動技術及科技創新,促進廣西企業的發展,并非出于商業目的。本網轉載相關內容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本網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30日內與本網聯系(gxgycx@126.com),核實后本網對相關爭議作品刪除處理,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