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集團日前推出“中國最靠譜的互聯網創業平臺”——聯想NBD,并發布了該平臺“孵化”的首批三個創新產品,包括智能眼鏡、智能空氣凈化器和智能路由器,其中智能眼鏡引起多方關注。
谷歌在2012年發布智能眼鏡,將智能可穿戴設備帶入公眾視野。此后,三星、愛普生等國外廠商也都推出了自己的智能眼鏡。聯想此次推出的智能眼鏡則是第一款可批量生產并面對中國用戶的智能眼鏡,包括定制開發的中文操作環境,以及智能眼鏡手機端app、中文應用下載等。
除了智能眼鏡,目前的可穿戴設備種類逐漸豐富,包括智能腕表、智能服裝等,并滲透到健身、醫療、娛樂、安全、財務等眾多領域。可穿戴設備是目前公認的智能終端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從2013年起可穿戴設備產業在全球快速升溫。據統計,2013年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約700萬件以上。市場調研機構Gartner預計,到2016年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規模將達100億美元。
賽迪智庫發布的《中國可穿戴設備產業發展白皮書2014版》指出,可穿戴設備目前仍處于發展初創期,產品創新不斷涌現,用戶認識逐步增強,科技巨頭和創新性小企業迅速布局,產品應用體驗逐步增長,形態日益豐富。
廣闊的產業前景吸引了全球各類廠商加速戰略布局,谷歌率先開發智能眼鏡并推出相關操作系統,三星研發智能手表搶占市場,蘋果智能手表還沒上市但已引起廣泛關注,英特爾則推廣可穿戴設備核心處理器。今年3月,英特爾、Facebook、谷歌和微軟都在可穿戴設備方面加大投資,搶占產業制高點。
國內企業也不甘落后,在已經開發出的智能手表、智能手環基礎上,不斷探索差異化細分市場需求。比如聯想發布的一款智能眼鏡,采用了鏡架夾持式設計,可以將“智能眼鏡”夾持在消費者已有的眼鏡上使用,方便近視人群佩戴。國產廠商正在努力發掘可穿戴設備“長尾”效應,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
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陳旭東明確表示,作為聯想全新的業務部門,NBD今后的重點之一就是智能可穿戴領域。艾媒咨詢發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各種設備出貨量達230萬部、市場規模為6.1億元,預計到2015年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將超過4000萬部、市場規模達到114.9億元。
但賽迪智庫也指出,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比,我國目前面世的可穿戴設備創新較少,面臨一定程度同質化風險。因此,國產廠商正針對特殊人群的應用服務進行更多嘗試。
谷歌在2012年發布智能眼鏡,將智能可穿戴設備帶入公眾視野。此后,三星、愛普生等國外廠商也都推出了自己的智能眼鏡。聯想此次推出的智能眼鏡則是第一款可批量生產并面對中國用戶的智能眼鏡,包括定制開發的中文操作環境,以及智能眼鏡手機端app、中文應用下載等。
除了智能眼鏡,目前的可穿戴設備種類逐漸豐富,包括智能腕表、智能服裝等,并滲透到健身、醫療、娛樂、安全、財務等眾多領域。可穿戴設備是目前公認的智能終端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從2013年起可穿戴設備產業在全球快速升溫。據統計,2013年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約700萬件以上。市場調研機構Gartner預計,到2016年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規模將達100億美元。
賽迪智庫發布的《中國可穿戴設備產業發展白皮書2014版》指出,可穿戴設備目前仍處于發展初創期,產品創新不斷涌現,用戶認識逐步增強,科技巨頭和創新性小企業迅速布局,產品應用體驗逐步增長,形態日益豐富。
廣闊的產業前景吸引了全球各類廠商加速戰略布局,谷歌率先開發智能眼鏡并推出相關操作系統,三星研發智能手表搶占市場,蘋果智能手表還沒上市但已引起廣泛關注,英特爾則推廣可穿戴設備核心處理器。今年3月,英特爾、Facebook、谷歌和微軟都在可穿戴設備方面加大投資,搶占產業制高點。
國內企業也不甘落后,在已經開發出的智能手表、智能手環基礎上,不斷探索差異化細分市場需求。比如聯想發布的一款智能眼鏡,采用了鏡架夾持式設計,可以將“智能眼鏡”夾持在消費者已有的眼鏡上使用,方便近視人群佩戴。國產廠商正在努力發掘可穿戴設備“長尾”效應,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
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陳旭東明確表示,作為聯想全新的業務部門,NBD今后的重點之一就是智能可穿戴領域。艾媒咨詢發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各種設備出貨量達230萬部、市場規模為6.1億元,預計到2015年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將超過4000萬部、市場規模達到114.9億元。
但賽迪智庫也指出,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比,我國目前面世的可穿戴設備創新較少,面臨一定程度同質化風險。因此,國產廠商正針對特殊人群的應用服務進行更多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