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后,一個運動休閑界潮人的出行裝備或許會成這樣頭:戴智能頭盔、身穿智能服裝、手戴智能手表、穿著智能跑鞋、腳踏智能自行車,用著智能手機……如今“智能”一詞簡直被人們用“絕”了,各行各業似乎都在開始研發智能產品,而智能自行產產品也開始日漸盛行。近日樂視體育攜手成熟的飛鴿車業在京發布了一款智能自行車后,百度、小米、樂視乃至姚記撲克都開始爭相布局智能自行車。
智能自行車是否被大眾埋單還是未知數
通過對比目前各家智能自行車的功能描述后,小編發現,所有品牌總的思路都是在自行車中內置智能芯片,安裝一些傳感器,集數據統計、地圖導航、路線分享、安全防盜、設備綁定、移動社交等功能于一身,并結合相應的手機應用程序對運動、健康等數據進行管理和分析。當然,各家的賣點也有一些不同之處。
那么,這些看起來都十分高大上的功能究竟真的能加分還是噱頭大于實際呢?自行車及鐵人三項賽愛好者黃先生表示,智能自行車雖說是個新鮮事物,但在運動健康領域,很多專業的智能設備及手機APP已經基本能滿足用戶的需求。“車燈、導航等可以自己買來配裝,各種運動和健康數據,專業的運動手表功能已經十分強大。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一個手環加一個手機APP也已足夠。智能自行車這個概念相當于是把多種功能集合在了一起,有些賣點還是挺吸引人的,但大眾是否會為此埋單,目前還不得而知。”
具有豐富組裝自行車經驗、自行車騎行發燒友邵明也表示,智能自行車目前呈現出的這些功能對他這樣的專業人群來說太“雞肋”,對普通百姓價位又太高。
他表示:“買不起智能自行車?試試馬蹄鐵吧,讓你28寸的老永久分分鐘變智能。”馬蹄鐵團隊這樣介紹。舉例來說,買一個小小的可以內置傳感器、裝在自行車氣門芯上的黑紐扣形小設備,你就能夠記錄下自己的各種騎行數據。通過一系列價格相對便宜、專為自行車打造的智能配件,人們也能把自己的傳統自行車變“智能”。
業內分析,聽起來挺炫的智能自行車,普及到千家萬戶卻沒那么容易。不少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難以接受這樣的價位。“從家里騎到地鐵站,四五百塊的車夠了,反正我不會買智能自行車。”在一家律師事務所上班的年輕白領曹彥楠對記者說。
還有網友表示,這些廠商除了各種酷炫功能外都一致強調騎行安全,卻忽視了頭盔的重要性。“再牛的功能和顯示,真撞上什么東西摔倒了,沒有好的頭盔還得掛彩。”
平衡偽智能和剛需 讓智能自行車真正給用戶帶來便捷
斑馬聯合創始人方云舟提到,“可能這個對消費者沒有明確的定位,但是市場有很隱含的東西,市場有任何產品都會有吸引力。目前就全球市場來看,所有的智能自行車都沒有打到痛點上,都是偽智能。消費者愿意多花錢去購買偽智能的還是比較少的。”
是不是偽需求,智能到底有沒有用,是現在智能自行車留給很多行業人士的一個問題。但這個問題唯一的答案就是設想靠譜的場景和產品形態去實驗和嘗試。
從幾位大佬的回答來看,在目前環境、交通狀況的壓力下,消費者更加注重騎行這種新能源的方式。目前的智能自行車雖然還在為是否偽智能和剛需的問題中辯解。但用戶會對市場上出現的創新產品充滿好奇,在經過行業中產品的依次迭代,真正展現在用戶面前的是能夠為用戶帶來真正便捷、智能的自行車。
方云舟表示:“傳統的自行車廠家都是在自行車的基礎上加入模塊進去,很多產品會加上連接智能手機的碼表;但是其他智能自行車廠商就會在智能系統上做文章,他們會重點放在傳感器和品牌的服務上。”說明了他們創業項目會在品牌和服務上比較注重,據了解,斑馬團隊的產品定位相對高端。
樂視體育副總裁李大龍說:“智能自行車今后將會成為城市交通環境中的一分子。我們的目標是,通過智能自行車,讓更多開車、坐地鐵的人重新撿起騎自行車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