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三月的莞邑大地,乍暖還寒。
位于松山湖高新區的華為終端項目工地上,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再過兩年,一座占地面積1900畝,可以容納3萬多世界各地過來的高端研發人員工作生活,具有濃烈歐洲風情的“華為小鎮”將展現在世人面前。屆時,其業務收入將超過1000億元,堪稱中國的“硅谷”。
從默默無聞的一座荒山,到一片現代化的高科技集聚區,“華為小鎮”的建設,就是東莞這些年力推轉型升級,實現華麗轉身的一個縮影。
2015年,在“十二五”的收官之年,東莞交出了這樣一份答卷:經濟增速8%,與全省持平;進出口增幅在全國外貿總額前五名城市中排名第一;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位居廣東地級市第一,僅次于廣深;986家創新型企業,28家創新研發機構,30多家創新孵化器的科技創新能力,位居全國同類城市前茅。
正在召開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副省長、東莞市委副書記、市長袁寶成研判,東莞已經初具高科技城市的雛形。
從當年的“世界工廠”,到如今的高科技城市“新貴”,東莞以壯士斷腕的決心,矢志不渝的戰略定力,書寫了中國制造業城市轉型升級的壯麗詩篇。
穩
“十二五”年均增長7.93%
平穩過渡到中高速增長新常態
2008年的金融危機,被公認為東莞經濟增長的分水嶺。這一年,依靠傳統模式發展的東莞遇到了極大的挑戰。
2012年第一季度,東莞經濟增長跌到了1.3%,全省墊底。而整個上半年,東莞經濟增速僅為2.5%。東莞再一次被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東莞怎么辦?成為擺在決策層和廣大干部群眾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要沉住氣,不要因為經濟運行暫時下行,就回歸到原來的發展模式,也不能以此作為影響轉型升級的借口”,在經濟下滑的關鍵時期,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徐建華清醒研判形勢,果斷提出了東莞經濟發展的“戰略和戰術”,穩住了全市干部群眾的信心。
他分析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國際外貿形勢嚴峻,經濟的外向拉動力明顯減弱,受到發達國家再工業化和發展中國家要素優勢的雙重擠壓,東莞一些傳統的中小企業難以為繼。一方面,部分經營不善的傳統中小企業不得不關停并轉,而另一方面新增長動力的崛起還不能立竿見影,“在這個節骨眼上,如果不事先加大力氣謀劃,東莞經濟增長可能會遭遇大起大落。”
決策者的及時謀劃與決策,讓經歷2012年短暫陣痛的東莞,開始呈現積極向好的態勢,并一直持續下來。到2015年,東莞GDP達6275.06億元,邁入了“千億美元俱樂部”。而整個“十二五”時期,東莞經濟實現了年均增長7.93%的驕人成績,平穩過渡到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
回顧這幾年的轉型歷程,作為掌舵者,徐建華在接受《人民日報》采訪時欣慰地說,“雖然東莞面臨著這樣那樣的挑戰,經濟增速一度下滑,但是東莞穩住了,并逐漸保持了積極向好的發展態勢”。
一些著名經濟學者評價說,作為當時遭受金融危機打擊最大的中國城市之一,東莞能迅速走出陰影,與堅定地推進轉型升級分不開。東莞去年能在經濟總量較大的基礎上實現8%左右的增長,實屬不易,也證明了東莞已經步入中高速增長的新時期。
調
一般貿易占比上升到36.6%
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增速快
為了迅速形成產能,國內知名智能廠商維沃移動通信有限公司這幾年一直在“搶租”廠房。公司高級副總裁胡柏山說:“這兩年企業發展速度很快,長安鎮區一有企業撤走、廠房空出,企業馬上就去搶租,別人退一棟我們租一棟。”
在胡柏山看來,雖然有一些企業撤離東莞,但它們騰出的空間被更有競爭力的企業占據,產業“新陳代謝”正在發生。
曾幾何時,諾基亞是東莞手機產業的代名詞,但現在,華為終端、歐珀(oppo)、維沃(vivo)才是這座城市手機產業的標簽,這幾大國內智能手機巨頭的出貨量超過2.6億部,占據了中國“半壁江山”,它們也已成為東莞先進制造業的代表。
統計數據顯示,東莞制造業正出現對低端產能的擠出效應,產業結構從勞動密集型為主轉變為勞動密集和技術、資金密集型并重,經濟“含金量”逐步提升。
2015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711.09億元,同比增長5.3%。其中,先進制造業增長8.5%、高技術制造業增長10.2%,兩者增速均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速。此外,去年東莞還凈增了303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占全省的16.7%,現總數為986家,穩居全省第三,地級市第一。
出現可喜變化的并不僅僅是產業結構。作為東莞傳統優勢外貿,一般貿易的占比已由2010年的13.7%上升到2015年的36.6%,東莞的外貿依存度下降至166%。
數據顯示,在近年歐美市場持續疲軟的情況下,2015年東莞進出口增幅卻位居全國進出口前五大外貿城市的首位。
這幾年,由于東南亞勞動力成本的優勢,關于外資大量撤離東莞的議論不絕于耳,甚至傳言稱東莞出現“撤資潮”。但數據否定了這一傳言。2015年,東莞實際利用外資53億美元,增長了17%,充分證明了東莞依然是外資青睞的投資熱土。在外資利用結構上,東莞外商在服務業投資首次超過制造業,占全市合同外資53.1%。
“我比較欣慰的是,雖然這些年,東莞犧牲了‘速度’,但是卻換來了‘結構’的逐漸優化。”徐建華說。
轉
從要素驅動到創新驅動
創新能力居全省地市前列
2016年初,一向默默無聞的橫瀝鎮傳來消息,該鎮模具產業產值突破百億元大關,引發強烈反響。三年前,橫瀝鎮的模具產業產值僅有55億元。
人們不解,橫瀝鎮的模具產業究竟憑什么在3年里翻了一番?橫瀝模具產業崛起的奧秘是什么?
也在2015年,橫瀝模具產業協同創新中心突然聲名鵲起,甚至引起了國家和省有關領導的重視。省長朱小丹專程到該中心調研,他認為,橫瀝鎮立足優勢產業,構建政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為全省專業鎮轉型升級提供了有益的經驗和借鑒。
時間回溯到2012年以前,橫瀝鎮的模具產業更多依靠的是低成本的人工取勝,產品附加值低,2012年以來,該鎮通過引進上海交通大學等7所高校,打造協同創新中心,模具產業從此走向了創新驅動的新時期。
橫瀝鎮模具產業的蝶變,是東莞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一個生動縮影。這些年,東莞在經濟增長速度下降的同時,經濟增長的動力卻在悄然發生改變。東莞正從要素驅動逐漸向創新驅動轉化。
一家依靠人工成本打天下的傳統電鍍工廠,在創新性地引入3D技術后,不僅顛覆了傳統生產方式,產品附加值增加十倍。一家傳統服裝廠,通過引入定制服裝概念,產品價格翻了幾番,品牌價值也不斷攀升……這樣的例子幾乎每天都在東莞上演。
以2014年全省新型研發機現場會在東莞召開為重要標志,東莞依靠創新驅動經濟增長的做法,逐漸引起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省主要領導多次來莞調研創新工作。
例如,東莞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位居廣東地級市第一,僅次于廣深;擁有986家創新型企業,28家創新研發機構,30多家創新孵化器,位居全國同類城市前茅。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一批國內知名大學相繼在東莞設立研發機構。
“如果說轉型升級以前,東莞經濟增長的動力依靠的是低成本的土地、人力等,依靠的是外部市場,那么,這幾年東莞通過堅定推進轉型升級,東莞經濟增長的動力已經逐漸轉換到依靠企業自主創新,依靠公共研發平臺,依靠高端研發人才”,一位在松山湖高新區工作多年的企業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