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又稱“萬人計劃”)第一批入選名單于近日正式發布。
“萬人計劃”的由來,還要從“千人計劃”說起。2008年底,中央啟動實施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千人計劃”,目前已累計引進近4000人,其中包括40多位發達國家的科學院院士等世界頂尖科技領軍人才。
作為中國國家級人才工程,“萬人計劃”和“千人計劃”一樣,由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統一領導,中組部牽頭,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共同實施。
2012年9月,“萬人計劃”正式啟動實施。這一計劃準備用10年左右時間,遴選支持1萬名自然科學、工程技術、哲學社會科學和高等教育領域的高層次人才。
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負責人介紹,該計劃不鋪新攤子,不設新項目,主要是對國家人才發展規劃相關重大人才工程進行整合打包,從國家層面提供特殊支持,形成與“千人計劃”同等地位的國家人才工程。
該計劃包括3個層次7類人才。第一層次100名,為具有沖擊諾貝爾獎、成長為世界級科學家潛力的杰出人才。第二層次8000名,為國家科技和產業發展急需緊缺的領軍人才,包括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科技創業領軍人才、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教學名師、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第三層次2000名,為35歲以下具有較大發展潛力的青年拔尖人才。
對“萬人計劃”入選對象,在有關部門和單位原有支持的基礎上,國家再給予直接特殊支持、提供特殊條件,形成集成效應。
在經費支持方面。中國為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教學名師安排每人約100萬元用于自主選題研究、人才培養和團隊建設等。地方和用人單位還可配套給予適當支持。
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負責人表示,這與平時的課題申報、評審不同,入選者可以瞄準自己專注的領域開展自主研究,把他們從繁瑣的項目申報、評估中解脫出來。
這位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協調小組將進一步加大統籌力度,協同推進兩個計劃的實施,充分開發利用好國內國際兩種人才資源,調動兩個方面的積極性,將各級各類人才凝聚到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事業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