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業內人士透露,隨著紡織服裝業的蓬勃發展,越南政府計劃建立11個紡織服裝工業園。由于越南本國的生產設備陳舊、技術落后、資金匱乏、市場缺口較大,這樣,越南紡織服裝業將會不斷更換紡織機、編織機、洗染機、縫紉機等設備。假設一個紡織公司的生產線需要20多種不同的機械,那越南的紡機市場空間可謂巨大。
近年來,隨著很多紡織企業到國外開辦工廠,設備生產成本降低,而對設備的穩定性和可靠性要求逐漸提高。比如,在孟加拉國,紡織企業60%以上由中國內地、香港、臺灣地區以及韓國、比利時、意大利等國家的企業投資開辦,其設備、配件、器材等大多數從中國進口,尤其是有傳統優勢的細紗機。但在進口其他紡織設備比如清梳聯、精梳機、并條機、粗紗機、絡筒機以及一些化纖、印染設備時,其對產品質量、可靠性方面要求都很高。
在對設備高要求方面,巴基斯坦同孟加拉國一樣,隨著歐洲、日本的紡機企業將生產廠地搬到印度和中國,成本和銷售價格也相應降低了10%左右。考慮到設備的可靠性,加上人民幣的升值,歐洲設備性能的不斷提升,企業用工、用電費用的增高,巴基斯坦用戶購買國產設備的欲望逐漸減弱。目前巴基斯坦對于進口中國設備,一般只考慮細紗機,而且偏重于大品牌的產品。
市場拓展有難度
行家里手來支招
盡管亞洲市場還有一定發展空間,尤其是東南亞的國家和地區,但對于出口企業而言,拓展亞洲市場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那么,了解亞洲市場的開發難度,聽取行家的建議顯得尤為必要。
比如,印度紡織企業購買針織、織造設備都是零散的客戶,且面臨資金鏈的問題。印度市場相對比較封閉,吸引外資的力度不夠,有些規模較小的紡織企業沒有可抵押、擔保的資產,很難獲得當地銀行貸款,這就需要出口紡機企業提供更加靈活的付款方式。
目前,與其他東南亞國家相比,印尼的投資優惠政策條件比較苛刻,實施起來難度較大。同時,由于目前世界經濟整體運行不太景氣,印尼紡織新上項目增速也在減緩,這也給出口企業帶來了一定的麻煩。
而對于打算開拓孟加拉和巴基斯坦市場的企業而言,要在保證質量、工藝、技術的前提下,提升價格優勢。當然,若要想保證設備的競爭優勢,就必須在保持設備穩定性和可靠性的同時,在價格上要有靈活性,售后服務盡量做到本地化。另外,新產品若要打開市場不是很容易,因為巴基斯坦客戶一般不會選新的品牌,所以要推廣海外市場,新產品就要滿足客戶的要求,多聽聽客戶的反饋很有必要。
總之,在亞洲市場拓展中,要做好充分的市場調查,對當地的政治、經濟、文化環境,投資環境、外匯政策、法律法規、市場需求和潛力、勞動力成本、購買力、資源優勢等進行綜合分析和研究,并進行相應的實地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