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我國西部地區經濟建設,縮小東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差距,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從2001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實施第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2011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實施第二輪西部大開發戰略,對西部地區實行包括稅收優惠在內的一系列優惠政策。
8月20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頒布第二輪西部大開發《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廣西國稅部門將依據該目錄落實減按15%征收企業所得稅的稅收優惠政策。《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共包括兩部分,一是國家現有產業目錄中的鼓勵類產業,二是西部地區新增鼓勵類產業,目錄原則上適用于在西部地區生產經營的各類企業。其中外商投資企業按照《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和《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執行。
《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對廣西新增產業項目主要是制造業和服務業,增加的我區優勢產業有:甘蔗種植等中小型農機具研發及制造、汽車整車制造、專用汽車制造(不包括普通掛車、自卸車、罐式車、廂式車和倉柵式汽車)、蠶繭絲綢及印染、服裝精深加工、桑蠶產業資源循環綜合利用,廢糖蜜、蔗渣、蔗葉、濾泥、酒精廢液等副產品的綜合利用等32項。
我國現行的企業所得稅法定稅率是25%,廣西國稅各級部門將對設在西部地區、以《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中規定的產業項目為主營業務、且其當年度主營業務收入占企業收入總額70%以上的企業,經企業申請,主管稅務機關審核確認后,可減按15%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分析認為,我區此次新增的32項優勢產業主要集中在制造業和服務業,減按15%征收企業所得稅,將對我區汽車整車制造發展帶來進一步的推動促進作用,柳州汽車整車制造在所得稅優惠的刺激下有望進一步升級。同時,廣西的甘蔗產量位居全國第一位,生物乙醇制乙烯以及廢糖蜜、蔗渣、蔗葉、濾泥、酒精廢液等的綜合利用,有利于鼓勵蔗糖、造紙產業鏈上企業技術改造與升級。此外,服務業的比例較此前的鼓勵類產業也有所提高,涵蓋了寬帶網絡建設及運營、云計算解決方案研發及應用服務、口岸物流設施、醫療機構經營和藝術及技能培訓等,稅收優惠政策的推行將引導我區的部分產業結構逐漸轉變。
自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我區各級國稅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自治區有關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政策,為廣西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第一輪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政策的落實情況
實施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政策,涉及國稅部門管理的主要是企業所得稅。第一輪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有關稅收優惠政策,對設在西部地區的屬于國家鼓勵類產業的企業,民族自治地區的內、外資企業以及符合條件的西部地區新辦交通、電力、水利、郵政、廣播電視企業給予不同形式的企業所得稅優惠。自治區政府根據西部大開發的有關規定,結合廣西實際情況,制定下發了《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印發貫徹實施國務院西部大開發政策若干規定的通知》文件,對設在我區的國家鼓勵類外商投資企業,減按15%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對設在我區的國家鼓勵類內資企業,以及自治區確定的有色金屬、電力、汽車、食品、醫藥和高新技術6個重點產業的企業,自治區支持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的機械、制糖、林產、建材、鋼鐵、化工、日用品7個傳統產業和農產品加工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等稅收優惠政策。
據統計,2001年至2010年期間我區國稅系統共審批或備案享受各類減免所得稅企業54491戶(年次),減免稅253.32億元,其中經審批減按西部大開發15%優惠稅率繳納所得稅的企業1683戶(年次),減免稅66.66億元,占各類減免稅的25%。
第二輪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
2011年至2013年期間,我區國稅系統共審批或備案享受各類減免所得稅企業37820戶(年次),減免稅103.04億元,其中經審批減按西部大開發15%優惠稅率繳納所得稅的企業1837戶(年次),減免稅91.58億元,占88.88%。
實行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政策,有力地促進了廣西招商引資工作,汽車、制糖、有色金屬等特色和優勢產業形成并加速發展,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成為引領廣西加快發展的龍頭。從2001年到2013年,全區國稅部門管理的所得稅企業由5512戶增加到111892戶,增長20倍。伴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稅源的增加,企業所得稅收入由7.5億元增加到147.5億元。通過對稅收優惠政策落實,減輕了企業的稅負,極大地增加了企業發展活力,也為廣西發展注入活力。
《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部分內容
2014年8月20日,國家發改委頒布了《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令第15號),該目錄共包括兩部分:
(一)國家現有產業目錄中的鼓勵類產業:
1.《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修正)》(國家發展改革委令2013年第21號)中的鼓勵類產業。
2.《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11年修訂)》(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令2011年第12號)中的鼓勵類產業。
3.《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2013年修訂)》(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令2013年第1號)中的西部地區產業。
(二)西部地區新增鼓勵類產業
西部地區新增鼓勵類產業按省、自治區、直轄市分列,并根據實際情況適時修訂。
廣西新增32項產業目錄為:
1.農作物套種技術與秋冬種技術開發及應用。
2.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新技術開發及應用。
3.高性能稀土永磁、發光、儲氫、催化材料開發及生產。
4.低品位難處理鋁土礦綜合利用。
5.高性能鋁合金深加工產品技術開發及生產。
6.高純銦及銦基合金材料技術開發及生產。
7.錫基合金新材料開發及深加工。
8.生物乙醇制乙烯(以糧食為原料的除外)。
9.石油精細化工產品開發及生產(《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中限制類、淘汰類項目除外)。
10.電解金屬錳為原料的電器元件、無汞堿錳電池、鋰錳電池、不銹鋼制品的先進生產技術開發及生產。
11.壓縮天然氣(CNG)汽車加氣站成套設備及裝置(CNG汽車儲氣鋼瓶、長管玻璃纖維纏繞氣瓶、壓縮機、高壓地下儲氣井、儲氣罐、深度脫水裝置、脫硫罐、冷凝管、油水分離器等)制造,液化天然氣(LNG)加氣站成套設備(含LNG儲罐)及裝置制造。
12.甘蔗種植機等中小型農機具研發及制造。
13. 15噸及以上挖掘機、3噸及以上裝載機、電動叉車及3噸及以上內燃叉車,液壓壓路機、液壓攤鋪機、平地機,裝載機用驅動橋,工程機械用液壓元件、液壓管路和液壓成套設備,工程機械電控系統制造。
14.汽車整車制造,專用汽車(不包括普通掛車、自卸車、罐式車、廂式車和倉柵式汽車)制造。
15.適用于丘陵和山區的拖拉機及農作物種植、收獲等中小型農機具,農村水利、田間道路建設等農用工程機械及其關鍵零部件的研發和制造。
16.蠶繭絲綢及印染、服裝精深加工。
17.民族工藝品加工生產。
18.廢糖蜜、蔗渣、蔗葉、濾泥、酒精廢液等副產品的綜合利用(《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限制類、淘汰類項目除外)。
19.利用木質廢棄物生產定向結構板材技術開發及應用。
20.桑蠶產業資源循環綜合利用。
21.農村居民供水工程(包括城市供水設施向農村延伸)建設及經營。
22.公路旅客運輸。
23.民用機場運營(與機場運行直接相關的生產經營活動)。
24.寬帶網絡建設及運營。
25.云計算解決方案研發及應用服務。
26.口岸物流設施(物流倉庫、堆場、裝卸搬運工具、多式聯運轉運設施以及物流信息平臺等)建設及經營。
27.醫療機構經營。
28.藝術及技能培訓(音樂、演藝、美術、設計和傳統手工藝)。
29.服務“三農”、小型微型企業、個體工商戶的小額貸款金融服務。
30.城市水系淤泥綜合利用。
31.工業余熱、余壓、壓差、發生氣綜合利用技術開發及應用。
32.農村生活污水、垃圾及畜禽糞便沼氣化處理等環保技術開發及應用。
第二輪西部大開發2011年-2013年廣西國稅稅收優惠情況
2011年2012年2013年制造業13.1813.3116.13電力、水生產業2.192.665.74批發零售業1.61.071.13金融業5.227.9610.42其他2.132.176.68單位(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