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北海電子信息產業“升級版”的中國電子北部灣信息港項目,首期雙創孵化大樓正式封頂;世界上最先進的全連續式不銹鋼冷軋生產線在北海誠德不銹鋼有限公司投產后屢創日產新紀錄;13家東部知名電子信息企業抱團入駐北海建設智能終端產業園;中石化北海煉化項目完成檢修,全面恢復生產繼續發揮北海產業定海神針作用……
數年前還是“短腿”的北海工業實現強勢崛起。今年1-10月,在5年年均增速38.6%的高位發展下,北海規模工業完成產值仍舊比增19.25%,高于全區9.67個百分點,達到1793.93億元;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速10.3%,高于全區2.6個百分點。
(一)
11月15日,記者來到北海三諾智慧產業園生產車間,數百名員工正緊張忙碌著。數年時間,三諾集團從深圳落戶北海,出產品種增至數十種。包括聯想、宏碁、海爾等一批國際品牌企業紛至沓來,攜手合作,日產萬臺“聯想智能云終端筆記本電腦”成績讓人刮目相看。
走一走、看一看,這樣的企業在北海三諾智慧產業園周圍不止一家。在北海三諾對門,矗立著全球存儲設備領軍企業朗科科技首家存儲設備生產基地;1公里開外的中電產業園內,全球最大的液晶顯示器生產企業冠捷科技捷足先登創造出該集團最高出產效率;而冠捷另一側,國內著名光電顯示企業惠科科技生產正酣……
10年前,僅有10余家入園企業的北海工業園區,到去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便達56家。今年前10個月,園區實現產值620.6億元,同比增長18.2%,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34.6%。中國西部地區重要電子信息產業集聚地已然形成。
產業聚合,集約發展,這樣“聚變”不止北海工業園區。近年來,北海發揮比較優勢,堅持高標準產業規劃,緊抓國家賦予的戰略機遇,園區經濟蓬勃發展。
鐵山港(臨海)工業區,如今已吸引來中石化、斯道拉恩索、誠德新材料等企業進駐,園區產值從2009年僅9.8億元,躍升至2015年的633.29億元,6年時間增長了64.62倍;北海出口加工區,2015年完成產值320億元,經濟指標在全國中西部地區加工區排位中位居前列;北海高新區2015年已擁有企業194家、實現產值86.2億元,還升格為西部地區唯一一家沿海國家級高新區;年輕的北海國家(海洋)農業科技園區暨海洋產業科技園區,在短短3年間,便有17家國內知名海洋科研機構進駐……
數據顯示,今年1-10月,各工業園區完成產值1683.88億元,同比增長19.9%,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93.9%。成為北海產業發展的主陣地,成為在廣西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的產業聚集地。
(二)
在北海采訪,記者驚奇地發現,曾經被調侃連個螺絲帽都要從深圳空運的北海產業鏈條正在補缺中逐漸完善。長城電腦入駐,從深圳帶來了電容配套企業景光;冠捷液晶顯示器項目落戶,從廣州引來了鼎烽塑膠企業配套;建興光電入駐發展,引來永昶協同發展……一個個資源集約、產業集群的產業發展鏈條正在形成——光電顯示板產業鏈已具備液晶模組、SMT、背光、注塑、五金線材、包材等全產業鏈生產能力;電源產業鏈電源產業已擁有磨具、注塑、拉絲一條線配套環境;而在炙手可熱的智能終端產業鏈上,通過引進10余家企業,已具備生產智能手機、pad等先進產品的能力。今年6月6日,國內光電行業知名企業深圳星源公司投資興建的北海星沅電子科技有限公司LCM生產項目正式投產,國際主流的55英寸大屏顯示屏在北海誕生,這也標志著北海向電子信息上游核心部件產業基地邁進。
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北海電子信息產業短短數年坐穩廣西同行業頭把交椅,成為北海首個產值過千億元產業。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北海電子信息、石油化工、臨港新材料三大產業共完成規模產值1535.29億元,占全市規模工業產值比重85.6%。
翻開最新的北海市政府工作報告,大力發展電子信息制造業,培育發展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大數據產業,2021年力爭實現產值2000億元;推動中石化北海煉化公司項目升級改造,爭取到“十三五”期末煉油綜合能力達到千萬噸級,2021年力爭實現產值1000億元;發揮誠德新材料的龍頭帶動作用,加快發展不銹鋼冷軋薄板及制品,2021年力爭實現產值1000億元……一個個發展目標令人振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