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學員們在德國教授的指導下做實驗。

學員們與德國教授合影。
我們的時代需要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種時代的氣質,堅定踏實,精益求精。
再出色的設計,沒有一流的鑄造與之相匹配,都將停留在紙上,無法形成產品。而要實現裝備制造業鑄造水平提升,人才是關鍵。
沒有一批出色的“大工匠”,要實現廣西裝備制造企業鑄造水平跨越發展幾乎不可能。為此,自治區人社廳、自治區工信委聯合組織了“廣西鑄造新技術高技能人才赴德國培訓項目”,派出15名行業內技術精湛的學員赴德培訓、學習。對于學員們而言,這次外出學習不僅僅是技術的交流,更是開拓思維、開闊眼界的機遇。
風起青萍之末,相信在不久的日子里,學員們培訓中經歷的頭腦風暴和沉靜之后的反思與行動,會給當前廣西裝備制造企業鑄造現狀帶來一些靜悄悄卻不能小視的變革。

郭華
故事 1
細節決定成敗
伴隨著蜂鳴器的響聲,砂芯檢測儀徐徐吐出一張測試報告,在一連串的字母和數字中,“呋喃樹脂=1.54%”的檢測結果讓郭華的眉頭擰成了個“川”字。
到底怎樣才能把這個呋喃樹脂的加入量降下來呢?樹脂加入量每降低0.1%,每噸鑄件平均就可減少成本約53元啊!郭華作為廣西玉柴機器集團鑄造車間承擔這項技改任務的工藝師,已經花了好幾個月時間反復試驗,但依然沒有取得什么進展。
郭華打算利用這次赴德培訓的機會,好好向德國專家請教。
在德國鑄造技術最高學府——阿倫恩大學鑄造科技研究所的實驗室里,心急的郭華把那張測試報告遞給了貝斯根博士。
“郭,這個PI的值太高了,我們只需要0.9%。我可以做一次給你們看。”貝斯根對郭華說。從事鑄造研究有20多年的他,準備按照“理論課+實訓”的德國方式來培訓中國學生。
“只需要0.9%嗎?這比國內可是少了40%!請趕快做給我看啊!”聽完翻譯的解釋,郭華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在貝斯根手把手的指導下,試驗造型完成了。經過檢查,試驗品的各項指標均達標。
“博士,在工具和原材料上,我們在國內和您在這里使用的并沒有太大差別,工藝流程上也是基本一致的。排除溫度和濕度條件對樹脂化學反應的影響,我真的想不到您是怎樣可以把呋喃樹脂加入量降低那么多的?”郭華忍不住向貝斯根問道。
“在德國,鑄造是一門精密科學。在同樣的條件下為什么我們可以,你們卻不可以,我希望你們自己來找到答案。我可以告訴你們的是,要從最根本的地方出發。要記住,細節決定成敗!”
培訓回國后,郭華牽頭組建了攻關小組,按照貝斯根的指導,從最根本的地方出發,從細節著手。
實驗室里,郭華和小組成員用“倒帶”模式,一點一滴地回溯整個工藝流程,在翻閱對比了各種教科書、數據表格和圖片后,大家發現中德兩國在最基本校準測量系統上有著巨大差別:國內的教科書里給出的數值都是區間值,比如0.4—7,而德國普遍使用的是二維曲線,即每一個X值都會唯一對應一個Y值,非常精確,不會有“左右”,不能有“大概”。
對比兩個系統,小組成員都同意把校準測量系統作為切入點,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兩個月后,郭華看著砂芯檢測儀報告單上“呋喃樹脂=1.07%”結果,滿臉喜悅:“我們終于將呋喃樹脂加入量成功降低至1.07%,每噸鑄件平均可比之前減少成本250元。”
“細節決定成敗。”郭華時刻謹記貝斯根的這句話,為此他和組員們著手編制了呋喃樹脂自硬砂作業指導書,詳細提供了各個影響此項工藝的關鍵數據。握著手里這本薄薄的冊子,郭華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自己也可以自豪地說:“在中國,鑄造也是一門精密科學!”

韋年勇
故事 2
超強的動手能力
“結合培訓所學技術,工廠現在的良品率上升了2個百分點。”談及培訓最大的收獲,學員韋年勇興奮地說。
得知有此培訓,作為柳州五菱柳機動力有限公司陽和工廠的廠長韋年勇積極報名自薦,“這樣的機會很難得,想在熔煉工藝和灌注工藝上多學點先進經驗。”
在一個月的培訓中,上午學理論、下午做實驗成為了學員們的必備學習流程。對于這一安排,韋年勇很是認同:德國在培養專業技術人員時,十分注重專業知識和實際操作相結合,理論知識的授課與實驗、實習同步,理論專業知識在實驗中體現,在實踐中領悟和掌握。
一次,在工廠考察的時候,韋年勇發現,無論是基層工作人員還是高層管理人員,他們對工藝技術、裝備都了如指掌,面對疑問對答如流,親自動手教學一絲不茍。他們很震驚:真的沒有想到,在德國鑄造的專業技術人員中,無論是碩士還是博士層次的,動手能力都很強,工科大學生也要求有兩個月的鑄造廠工作經歷。
在前往德國工業重鎮斯圖加特的奔馳辛德峰工廠學習考察時,偌大的沖壓車間里,除少數工作人員外,韋年勇看得最多的便是自動化生產線——汽車用鋼板在40噸—60噸的壓力下沖壓成型。
“自動化程度實在是太高了,采用的均為大型模具,模具可自動換模。”韋年勇說,德國壓鑄現已成為一種普遍成熟的技術應用于各行各業,我們的確需要借用國外成功經驗提高壓鑄產品質量和加工研發進度。
除生產自動化程度高外,德國在鑄件產品的開發上也有一整套完善的開發流程:鑄件產品圖首先要經過工藝分析,對設計中存在某些不利于鑄造的部分與設計部門進行交流,在滿足產品設計性能要求的情況下進行更改,最后在完成鑄造工藝設計后可由鑄造評審委員會進行整個產品設計工藝性評審。
這樣科學、嚴謹的評審流程,讓韋年勇印象極深,也大為推崇:“鑄造評審委員會集合了不少富有豐富生產實踐經驗的行家里手,他們能從不同角度來評估新產品的整體工藝,一些新想法和好建議也可以更好地優化產品,減低耗能。”

彭南江
故事 3
用天然優勢搶占先機
“詳實的教材,準備充分的試驗材料,這些無不透視著嚴謹求實的教風。”柳州五菱汽車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師彭南江對德國工匠們的嚴謹、細致早有耳聞,通過培訓后才知道百聞不如一見。
在一次培訓當中,為了具體體現關于壓鑄機參數設置對結果的影響,教授會親自上陣,且為了驗證不同參數的影響,往往會試驗十幾次,這樣邊試驗邊講解的教學讓彭南江印象極深。
“教授的要求極為嚴格,十分重視實踐和理論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在鑄鐵實踐中,彭南江和其他學員按要求共同參與造型、下芯、合箱、鑄件分析、金相制作過程,教授在旁監督指導,如有學員做不到位,還需重新制作一次。
整個過程下來,學員們得以充分了解生產兩種不同牌號灰鐵和兩種不同牌號球鐵件的不同之處,也看到了鑄造全過程以及工藝澆注系統的改變對鑄件縮孔的影響,“這比從課本上了解來得更深刻!”
通過培訓,彭南江了解到,壓鑄鋁件在汽車上已得到較廣泛的應用,車架材質的80%采用鋁制件,鋁產品在家居、五金、船泊、包裝等方面也得到廣泛應用,“壓鑄鋁件重量輕,合金化后強度高,內部品質好,有取代鑄件的趨勢。”
“德國生產實踐已證明,通過往鋁液中添加一些金屬,并通過適當的熱處理,能夠使鋁合金的機械性能大幅度提高,在實際運用中替代鋼材。”彭南江告訴記者,當前許多德系汽車的主機廠都投入巨資興建大型鋁壓鑄工廠,在汽車生產中大量使用鋁壓件的話,可以減輕汽車自重,提高燃油經濟性。
彭南江說,廣西現有全國最豐富的有色金屬資源,也是全國最大的有色金屬原材料基地,但產品僅限于原材料輸出或用于建筑用鋁型材,附加值較低,相關壓鑄生產理論及壓鑄設備較少。
“希望有關部門能加大力度促進我區發展沖壓用鋁板材,和鍛造用鋁材的深加工,大力引導支持區內各企業和科研部門開展使用鋁材替代鋼鐵的汽車輕量化研究與應用。”彭南江表示,如鼓勵廣西汽車行業的新能源乘用車汽車使用鋁制車身、鋁制底盤技術研究與應用,相信廣西能在全國汽車輕量化技術和新能源乘用汽車的新一輪競爭中占得先機。
我們缺點啥
■時 評
葉曉雯
這些年我們經濟發展得很快,快得令世界驚嘆,但到一定階段,我們會發現,我們還差些什么,這些“什么”阻礙我們走得更高更遠,阻礙我們與世界頂級企業和產品比肩。這些“什么”,便是我們進一步發展路上“梗阻物”。
那么,這些“什么”是什么呢?
自治區人社廳、自治區工信委這些年聯合組織了“廣西鑄造新技術高技能人才赴德國培訓項目”,派出行業內技術精湛的學員赴德培訓。這次外出學習不僅僅是技術的交流,更是找出差距、開拓思維、開闊眼界的機會,目的就是要在那世界一流的鑄造業里找出我們缺的那些“什么”到底是什么。
他們看到了,我們的人才素質有待提升。德國人的工作能力讓我們震撼。在崗位上必須稱職,游刃有余,并不斷地保持創新的勁頭,用開闊的視野和超強的能力,把“術業有專攻”發揮得淋漓盡致。
他們看到了,我們的工作態度有待調整。德國人的敬業精神讓我們感動。他們敬畏、熱愛自己的工作,把工作當成一種修行,全身心地投入心甘情愿地付出,腳踏實地,一絲不茍。他們是用“態度”來創造鑄造業神話的。
他們看到了,我們的制度建設有待完善。德國人的企業管理讓我們折服。一整套科學嚴謹的規章制度規范企業的有序運行,權利不能左右。正是這種嚴格的管理,使員工才智得以發揮和保護,使企業步步穩妥事事暢達。
在經歷這場頭腦風暴后,我們必須把觸及靈魂的東西好好沉淀,然后付諸行動。我們期待廣西裝備制造企業鑄造現狀通過他們的努力有質的改變,有朝一日能驕傲地領先全國并走向世界。
看一看:出國(境)培訓的成果
近年來,廣西外國專家局緊密圍繞“一帶一路”建設和“中國制造2025”戰略等國家和自治區重點發展領域,通過“抓管理、抓重點項目,抓成果”,使我區形成了一批為地方經濟發展建設做出積極貢獻的優秀出國(境)培訓成果:
——廣西交通領域管理部門和建設單位先后組織了16項因公出國(境)培訓項目。項目學員回國后,借鑒國(境)外先進經驗,形成一批高質量引智成果,突破多項工程技術難題,取得行業領先地位,節約投資超2億。
——廣西水牛研究所組織來自廣西水產畜牧獸醫系統的科技骨干共28人次前往泰國、意大利和美國開展了3次出國(境)專業技術培訓。通過培訓,該所的水牛胚胎生產技術進入了國際先進行列,成功培育世界首例河流型轉基因克隆母犢,成為水牛遺傳繁育尖端研究中的又一重大成果。
——自治區人社廳和自治區工信委聯合組織實施了“以信息通訊技術推動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赴德培訓項目。柳州市工信委派出的學員在完成培訓回國后,立即啟動了廣西智能制造專項工程,促使“快速制造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柳州3D打印示范中心”成功落戶廣西。(羅 琦)
聽一聽:外國同行的什么 讓我們震撼
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鑄造公司有色金屬廠技術質量主管 雷鐘鳴
在德國,大多數企業的自動化程度高,這在很大程度上規避了由于人為因素而導致的過程控制不穩定情況。我們也需在設備方面加大投入,減少人為作業導致的不良因素,達到工藝所需的要求。
廣西南南鋁加工有限公司生產工程師 姚 祥
我們的企業對模具溫度的控制并不太重視,一般采用紅外線槍人工測試,但也僅僅是抽測,并且不能檢測內部變化過程,所以我們可以借鑒德國一些模溫控制方法,確定模具的冷卻參數,進一步穩定產品質量。
廣西南南鋁加工有限公司金屬加工工程師 胡傳彬
德國的培訓模式很值得借鑒——上午理論授課,下午實踐操作,這讓我們對所學知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目前,我們企業在進行員工培訓時還沒有完全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下一步應在授課講義上以及現場操作上下功夫,使培訓效果達到最佳。
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制造技術部工程師 何春華
德國工業在產品結構設計方面非常值得我們學習,一個產品設計出來,功能達到了,并不就是最完美的,而是保證產品的基本功能后,產品設計到最為簡單,用料到最少,最方便制造,這才能算是最完美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