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區立足資源稟賦,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決戰脫貧攻堅,大力發展縣級“5+2”、貧困村“3+1”特色產業,推動特色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劣到優,構建形成了“縣有扶貧支柱產業,村有扶貧主導產業,戶有增收致富產業”的扶貧產業體系。全區縣級“5+2”特色產業覆蓋貧困戶118.23萬戶,覆蓋率達96.36%。
創新實施一批產業扶貧機制模式。創新建立縣級“5+2”、貧困村“3+1”扶貧產業發展機制,2018年被評為全國產業扶貧十大機制創新典型,排名第一。今年4月召開的全國產業扶貧工作會議,都安“貸牛(羊)還牛(羊)”模式獲典型發言。
產業扶貧挑起脫貧攻堅“大梁”。根據建檔立卡數據統計,在廣西已脫貧的450萬人中,有426萬人通過產業幫扶措施發展產業增收,占脫貧人口的94.67%,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在產業扶貧的帶動下,廣西貧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5年2773元增加到2019年1.06萬元,年均增長39.83%,遠高于同期全國農村居民年均8.83%的增速。
培育創建了一批聯貧帶貧的示范園區。目前,全區有6個貧困縣列入國家及自治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17個貧困縣獲評創建中國及自治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12個貧困縣鄉鎮列入國家農業產業強鎮創建。54個貧困縣共獲認定各級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園、點)7489個,占全區總數的54%。示范園區采取訂單幫扶、股份合作、務工就業、生產托管等方式,累計帶動138萬貧困人口融入產業鏈發展生產增收。
大石山區產業扶貧成效顯著。目前,全區35個大石山區縣有建檔立卡貧困戶79.81萬戶,發展“5+2”特色產業貧困戶58.25萬戶,縣級“5+2”特色產業覆蓋率達92.1%,發展“5+2”以外產業的貧困戶3.22萬戶,產業覆蓋率達9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