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人大代表、廣西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莫樺25日表示,預計“十三五”期末,工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十四五”期間,廣西將聚焦“三大三新”領域,深入推進“三企入桂”,加快“雙百雙新”項目建設,推動產業鏈高水平開放發展,合力打造連接粵港澳大灣區、長江中游城市群、川渝滇湘及東盟國家、“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跨區域跨境產業鏈供應鏈,壯大工業經濟,為廣西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廣西壯族自治區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1月21日—25日在南寧召開。莫樺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書面專訪時作上述介紹。
莫樺稱,“十三五”以來,廣西堅持實施工業強桂戰略,按照“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抓創新、創品牌、拓市場”思路,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夯實科技創新對產業發展支撐,穩步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工業發展方式發生了深刻變革,工業總產值超過1.8萬億元。但仍要看到,廣西工業產業總量偏小、基礎薄弱、結構不優,科技創新能力不足,工業化進程滯后。
“十四五”期間,廣西工信廳將在提升科技支撐能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加快數字廣西建設等四個方面下更大功夫,扎實提升工業經濟助推廣西高質量發展的能力。
莫樺說,廣西將實施科技強桂行動,打好汽車、機械、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重要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多渠道增加研發投入,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一批國家級創新平臺,加快布局一批新型研發平臺,面向國內外大力引入科技創新資源要素,加強創新人才、專業技術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營造崇尚創新的濃厚氛圍,全面激發科技創新活力動力。
廣西將堅持全產業鏈發展思路,聚焦優勢產業開展補鏈強鏈延鏈專項行動,鍛長板補短板,提高制造業比重,壯大實體經濟根基。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和全產業鏈提升工程,積極培育新興產業鏈,推動產業鏈邁向中高端。加快制糖、機械、有色、冶金等傳統產業綠色化、智能化、高端化發展,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做大做強一批千億元產業,打造綠色新材料等萬億元產業集群。
莫樺說,廣西將大力發展向海經濟,加強海陸產業鏈供應鏈對接整合,構建具有廣西特色的現代向海產業體系。培育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力爭打造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產業集群。超前布局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未來產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同各產業深度融合。廣西工信部門將結合現有的發展基礎,明年率先啟動一批已經看準的新興產業,成立專班集中力量去抓,力爭1到2年見到實效。
加快數字廣西建設方面,廣西將以共建數字絲綢之路為引領,依托中國—東盟信息港,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大力發展電子信息等產業,推進5G產業創新發展,壯大地理信息、遙感、北斗產業,打造一批數字經濟龍頭企業和數字產業集群,加強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提升公共服務、社會治理、邊境管控等數字化智能化水平。
此外,廣西還將以體制機制創新推動各類產業園區提質升級,促進產業集群發展,打造更多超千億元產業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