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后,中國前往日本的旅游者大都要帶回一個馬桶蓋,并且形成了一種極強的帶動效應,近來形成了一股日本旅游的小高潮,有國人專程到日本,就是為了買這種馬桶蓋。
這個現象在媒體上也引起了熱烈地討論,甚至“炒”到了今年的兩會會場。全國政協委員、前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就此發聲,他在西單花2000多元買了一個馬桶蓋,用不幾天就不行了。他的這番話更引起了網上的激烈爭論。
有人說國產貨就是不如日本貨,“世界工廠”生產不好一個小小的馬桶蓋,太丟人;有人說這是崇洋媚外,還有人說這是國人不理性的表現,盲目跟風,瞎起哄;諸多觀點,莫衷一是。
要想厘清這個現象背后隱藏的道理,首先要搞明白為什么這么多國人熱衷于購買日本馬桶蓋?
據了解,這種智能馬桶蓋有座圈加熱、自動沖洗、自動烘干、抗菌、除臭等基本功能。而國內銷售的同類產品坐上去冷冰冰的,冬天必須得加一個坐墊,然而因為馬桶是處理糞便的器具,容易產生細菌,使用者為了衛生不得不經常清洗坐墊,非常麻煩。相比這下,這種智能馬桶蓋當然是好處多多,不但自動清潔除菌,使用者在如廁之后還能體驗到自動烘干的舒適感,簡直是如沐春風。本來是一件提不上臺面、躲在衛生間做的尷尬事竟成為一種奇妙地享受。
就這么一個衛生間的小玩藝兒,說起來真是“高大上”了。難怪國人如此趨之若鶩。
那么,我們應該承認這種馬桶蓋的確好,劉明康委員所說并無虛言,國內市場上銷售的產品在質量上確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在品質上尚有很大提升空間。
那么,是不是中國人的制造能力就不如日本人呢?也不盡然,有媒體報道稱:這種馬桶蓋的真正產地就在中國,由位于杭州下沙的松下公司出品;核心部件“馬桶蓋微電腦控制器”由中國民營企業蘇州路之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等等。
據悉,蘇州路之遙公司是一家生產微電腦控制器的專業廠家,他們生產的智能馬桶蓋控制器技術全球領先,在國際市場的占有率已超過90%。這種產品是路之遙的最新一代產品,今年還將生產出第九代和第十代新產品,分別運用感應沖洗藍牙控制技術與生化檢測3D技術。
從國人到日本狂購的馬桶蓋其實產自中國這個事實可以得出結論,一味相信“國外的就是好”的觀念是錯誤的,我們應該增加國人的自信。
但話又說回來,在國外買回來的國產貨較之國內市場上銷售的物美價廉,誰又不愿意去國外買呢?一位僑居美國的朋友告訴我,美國市場上的許多服裝、鞋襪就是國產的,較之國內又便宜又好。中國人的購買力現在是越來越強,為什么好的國產品反而會先在國外上市,而且還比國內價格低?我們不是要拉動內需嗎?這個問題倒真是應該引起政府重視并加以解決的。
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從國人狂購日本馬桶蓋的現象背后得出一些啟示。
不能小看馬桶蓋之類的小產品,只要做好了就會有市場。小產品中有大學問。只要你做得好,做得精,就會有銷路,就會有效益。
中國正在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路上邁進,為此,許多企業需要轉型升級。怎么轉型升級?不是要企業都去做航空航天的尖端科技產品,傳統產品也可以運用高科技,路之遙公司的“馬桶蓋微電腦控制器”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筆者曾經采訪過一位金屬切削專家,成都工具研究所的趙柄楨教授,他有一個觀點,我國眾多中小刀具企業應該走“專和精”的道路,向德國、美國那些家族企業一樣,在某一種刀具技術上獨樹一幟,而且不斷提高,做到百年不倒。如果貪大求多,反而會樣樣會做,樣樣都不精。
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學家厲以寧在今年的兩會上發言說:“中國經濟今后靠什么?不能再靠投資、靠資源,而是要靠創新,不斷地創新。”
小小的馬桶蓋可以創新,其他的產品也可以創新,關鍵是我們要拿出創新的能力來。